APP下载

培养愚公家乡“小愚公”

2018-10-18

中国火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济源愚公关工委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遂下决心举全家之力,挖掉两座大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傻,这么大岁数了,能搬得动两座大山吗?”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个神话故事就发生在河南省济源市。

河南省济源市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济源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刚强意志、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个济源人的血脉中。市关工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载体,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愚公家乡好少年”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榜样,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鲜亮品牌。

济源市关工委原主任高传芝深入学校,和孩子们交流学习愚公家乡好少年的心得

思考

2008年,为了在广大青少年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济源市在多所学校组织宣讲报告。在跟踪评估宣讲效果时,学校普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位高、理论性强、涵盖内容广,对年龄、阅历、受知能力相对薄弱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宣讲效果不够明显,能不能探索出一种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形式?带着这些思考,市关工委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多方论证,提出要开展“愚公家乡好少年”教育活动,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向上向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人格化。经市委、市政府同意,2009年开始在全市广泛开展“愚公家乡好少年”教育活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市关工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知”的层面,引领青少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认识自身成长的道路和人生价值;在“信”的层面,使青少年的认识逐步转化为信念、信仰;在“行”的层面,引导青少年对照先进找差距、找原因,自觉付诸行动,争当愚公家乡好少年。以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载体。生长在愚公家乡的青少年,从小耳闻目染着愚公移山的传说,对愚公移山的故事倍感亲切,对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更易于接受。因此,用具有地缘优势和乡情特色的愚公移山精神为载体,贴近实际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能增强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以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标。愚公家乡好少年是愚公故里万千中小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他们对生活的信念和自身成长的优秀事迹,是广大青少年在成长历程中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问题,切合青少年成长期的需求,容易引起心灵震撼和思想共鸣,成为青少年可以参照的学习榜样。

做法

为了开展好“愚公家乡好少年”教育活动,市关工委牵头成立由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妇联、老干部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评选活动组委会,各级各类学校都相应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通过电子屏、黑板报、宣传栏、微信群、校园网等在校内进行全方位动员,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整个评选过程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发言权、推荐权、评议权,实现评选愚公家乡好少年就是自我教育的有益过程。

组委会依据推荐汇总情况,安排实施两个层面的调访。一是市教育局组成调访组,重点考核各学校评选愚公家乡好少年的具体情况,对初选对象进行一一核实,提出上报初选名单和事迹材料。二是由市关工委领导带队分成三个调访组对候选对象全面走访,做到“五个必见”,即见学校领导、见老师同学、见学生本人、见学生家长、见周围邻居,了解掌握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表现,重点印证挖掘每个候选对象的闪光点,最终确定愚公家乡好少年入选名单进行社会公示。公示结束后,市关工委报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愚公家乡好少年进行命名表彰。

颁奖仪式结束后,市关工委及时把愚公家乡好少年和提名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决定,省关工委领导的题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寄语、致辞,编印成书送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同时,在全市掀起学习愚公家乡好少年的热潮。每届愚公家乡好少年表彰后,市关工委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需要,确定主题,先后开展“学习愚公家乡好少年 我为济源添光彩”“学习愚公家乡好少年 深入推进五心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愚公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活动。

效应

愚公家乡好少年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共表彰54名愚公家乡好少年和125名愚公家乡好少年提名奖,举办600余场次好少年事迹宣讲,受教育学生达30万人次。第四届颁奖仪式有15.2万人网上同步观看。在愚公家乡好少年教育活动中,学生由感动变行动,既是教育受体,也在参与中改变自我;校长、老师、家长、五老及相关人员也从不同角度参与,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教育活动扎根社会,依靠学校,联系家长,贴近学生,很自然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从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学习,选准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一届又一届愚公家乡好少年教育活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学习愚公家乡好少年为活动抓手,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向文明走”活动,有力配合了济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心工作。54名愚公家乡好少年中,于千山等13人已分别考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深造,赵珈艺从中华女子学院毕业后通过全省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一名职业检察官;9年间河南省美德少年济源入选10名,其中有8名是愚公家乡好少年。李钊是济源唯一一个入选河南省道德模范的青少年。2018年,李张玉入选河南省首届新时代好少年。10年来,在愚公家乡好少年的榜样激励下,全市已有39272名注册成为青少年志愿者,为全社会奉献着青春和爱心,传递弘扬着文明新风。

猜你喜欢

济源愚公关工委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初探《济源县公安局第五分局印□虎疫预防法及治疗法》公告
乡土教学资源搜集的途径和方法
济源市第三届“情定七夕”青年联谊会举行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