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教学资源搜集的途径和方法

2018-06-15郭建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济源途径和方法

郭建北

摘 要: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把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融入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之中,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就济源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搜集的途径和方法展开论述,以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抽象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乡土教育,这种转变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因此,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对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教学资源;济源;途径和方法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乡土史生动具体,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的好素材。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历史课程资源,增强历史学科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济源历史悠久,自隋设县,又地处中原,距离汉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只有几十公里,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历史传统、民俗风情,为乡土资源的收集提供了很便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收集乡土资源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查阅丰厚的方志史料。古代方志记述天、地、人、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济源保留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古今济源》、《济源县志》、《文化济源》等多部文献资料可供查阅、还有济源史志办主办的“史料缉录——济源情网”查阅更是方便。

第二,参观闻名的工程建筑、历史遗迹。传世工程往往造福于地方且技术上巧夺天工、独具匠心。济源的此类建筑、遗迹极多,古代有:轵国故城遗址(至今城墙仍存)、汉代的沁园遗址、三国曹魏时期的沁河谷栈道遗址、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古名秦渠);今现代修建的有: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引沁济蟒渠、沁河水库、蟒河水库;更有道教名山,以“天下第一洞天”闻名的王屋山。这些不仅点缀着祖国的秀丽河山,而且激发了人们对祖国乡土的无限热爱,熏陶着人们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些珍贵的乡土历史资源其社会价值不可低估,超越了历史上任何阶级与朝代的范畴。上述名扬四方的建筑工程逐渐成为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具有纪念意义的古代陵墓。济源地处中原,三面环山,有好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更有一些人葬身于此,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遗迹供我们学习借鉴。皇家园陵——灵山(陵山)、泗涧古墓葬群、聂政冢、泗涧古墓葬群、曲冢、钟王墓、孙思邈坟、玉真公主、裴休冢、荆浩墓,都可以成为可利用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第四,纪念性的祠堂、石窟、庙宇、牌坊和碑碣。纪念性的祠堂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纪念为本地区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另一类是纪念有影响的乡土人物。济源物华天宝,此类文物极多,市区南面大明寺历史可追述到春秋时期,市区西北延庆寺舍利塔,还有“丹凤朝阳”的阳台宫、东逯寨三皇庙、二仙庙、奉仙观、静林寺、济渎庙、盘谷寺。这些都产生了巨大的乡土史教育的作用,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其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有增无减。

第五,家乡的传统文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计78项,代表性传承人共有56人。其中,国家级项目有1项:邵原神话群;省级项目有10项:王屋琴书、愚公移山传说、黄河船工号子、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黄龙日盘八卦历、手工造纸技艺(白棉纸制作技艺)、卢仝煎茶技艺、天坛砚(盘谷砚)、怀梆、石氏针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9人:李菊月、张许成、张书碧、翟钢炮、刘天杰、周观世(去世)、崔鸿飞、闫道原、冯三刚。

我市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1个:济源市女娲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个:济源市沁园山月砚台经营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张书碧盘谷砚工作室。这些传统文化极具地域特色,历史悠久,在教学中融入家乡传统文化教育既让学生对家乡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倍感自豪,又丰富了教科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加深了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现代价值。

第六,整理当地的历史传说、民间神话故事。济源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夏代建都原城在济源庙街,为中国最早的古都之—,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少康中兴、帝杼居原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均与此有关;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曾在王屋山顶祭天,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形成中华民族;济源境内有裴李岗文化,分布在邵原北寨、下冶长泉;济源境内太行、王屋二山交汇,相传就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生的地方;古邵原地区就是中国女娲神话的发源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邵原镇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广为传颂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也发生在济源。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性的根源。中华民族的特性:博大坚忍,自强不息,立人立己精神,实在是值得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发扬。

此外,社區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及长辈们对往事的回忆记录等均是有益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近代以来一些具有历史借鉴价值的文献记录片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经过辩证地选择后合理运用也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关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之管见》胡柏玲

[2]《古今济源》、《济源县志》、《文化济源》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第三初级中学 454650)

猜你喜欢

济源途径和方法
济源镇级水利站建设情况调研与思考
济源市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分析
初探《济源县公安局第五分局印□虎疫预防法及治疗法》公告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自控力培养之我见
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审计的途径和方法
济源市第三届“情定七夕”青年联谊会举行
教育硕士开展案例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