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40年阿里地区云量和气温的年际变化

2018-10-17次旺扎西次仁平措坚参扎西

西藏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云量距平年际

次旺扎西 次仁平措 坚参扎西

(1.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气象局,西藏 阿里 859500;2.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西藏 拉萨 850001)

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素有“屋脊之屋脊”之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整个地区总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科学工作者对中国气候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云的生成和变化,不仅受气候的影响,而且是引起日照、气温、相对湿度等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了解云的变化和分布,将有助于评估云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并改进气候模式中云的模拟[1-2]。

自20世纪60年代中国气象台站设立后,才丰富了地面观测的资料,也有很多学者集中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上,张雪芹等[3]利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75个地面气象台站的云量日均值资料,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和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高原地区1971-2004年总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总云量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陈少勇等[4]利用青藏高原80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总云量资料,分析40a来青藏高原总云量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总云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云量的稳定性夏季高于冬季,东部高于西部。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云量有上升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最明显的是高原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青藏高原南部和西部总云量月变化振幅大,夏季云量最多。青藏高原上全年各月以积状云为主的总云量其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青藏高原上月平均总云量的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冬、夏两种型式,它们都是不同季节即不同的环流形势下高原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的结果,因而其基本的分布型式可能各年大致相同,年际变化主要反映在云量的变化上[5-6]。为了更好地分析阿里地区云量和气温的分布,了解阿里地区云量和气温的关系,文章拟用阿里地区1974-2013年云量和气温的日平均资料,分析近40年阿里地区的云量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文章使用了西藏阿里地区气象局提供的阿里地区三个人工站(狮泉河、改则、普兰)近40年的总云量、低云量和气温日平均值,通过算数平均求取距平,分析气温和云量之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了阿里地区三个人工站(狮泉河、改则、普兰)。1974年以来年平均企稳于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的相关系数通特征(图略)。

2 气温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2.1 气温年际变化

近40年狮泉河平均气温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1)可以看出,近40年狮泉河平均气温为0.92℃,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6℃,1978年出现最低值,其值为-1℃,2006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2.5℃。

图1 狮泉河近40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近40年改则平均气温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2)可以看出,近40年改则平均气温为0.35℃,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58℃,1997年出现最低值,值为-1.4℃,2009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1.9℃。

图2 改则近40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近40年普兰平均气温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3)可以看出,近40年普兰平均气温为3.6℃,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44℃,1983年出现最低值,其值为2.1℃,2006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5.1℃。

图3 普兰近40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2.2 气温年代际变化

从气温年代际变化(图略)可以看出,除了90年代外,三站的年平均气温距平的年代际变化基本是一致,但振幅有所差异,1974-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为负的距平,21世纪初和2011-2013年正的距平,20世纪90年代较特殊,狮泉河为正的距平,改则和普兰为负的距平。2011-2013年改则气温年代距平比平均值偏高0.97℃,为显著偏高,1974-1980年狮泉河气温年代距平为-1.03℃,为显著偏低。

3 总运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3.1 总运量年际变化

近40年狮泉河平均总云量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4)可以看出,近40年狮泉河平均总云量为3.55,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下降率为0.22。2004年出现最低值,其值为2.9。1977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4.5。

图4 狮泉河近40年平均总云量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近40年改则平均总云量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5)可以看出,近40年改则平均总云量为4.15,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14。2009年出现最低值,值为3.5,1977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5.4。

图5 改则近40年平均总云量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近40年普兰平均总云量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6)可以看出,近40年普兰平均总运量为3.7,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12℃。2004年出现最低值,其值为3.1,1980和1982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4.2。

图6 普兰近40年平均总云量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3.2 总运量年代际变化

从总云量年代际变化(图略)可以看出,除了20世纪80年代外,三站的年平均总云量距平的年代际变化基本是一致,但振幅有所差异,1974-1980年正的距平,20世纪90年代至2011-2013年负的距平,20世纪80年代较特殊,狮泉河和改则(接近0)为正的距平,普兰为负的距平。1974-1980年改则总云量年代距平比平均值偏高0.43,为显著偏高,21世纪初年狮泉河总云量年代距平为-0.14,为显著偏低。

4 低运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4.1 低云量年际变化

近40年狮泉河平均低云量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7)可以看出,近40年狮泉河平均低云量为2.42,总体呈弱的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054。1987年出现最低值,其值为1.5,1977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3.3。

图7 狮泉河近40年平均低运量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近40年改则平均低运量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8)可以看出,近40年改则平均低云量为3.22,总体呈弱的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032。1989年出现最低值,值为2.4,1977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4.1。

图8 改则近40年平均低云量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近40年普兰平均低云量距平年际变化曲线(图9)可以看出,近40年普兰平均总运量为2.52,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率为0.125℃。1987年出现最低值,其值为1.8,2012年出现最大值,其值为3.1。

图9 普兰近40年平均总云量距平年际演变曲线

4.2 低运量年代际变化

从低云量年代际变化(图略)可以看出,除了1974-1980外,三站的年平均总运量距平的年代际变化基本是一致,但振幅有所差异,21世纪初为正的距平,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负的距平,1974-1980年较特殊,狮泉河和改则为正的距平,普兰为负的距平。2011-2013年普兰低云量年代距平比平均值偏高0.374,为显著偏高,20世纪90年代改则低云量年代距平为0.37,为显著偏低。

5 总云量和低云量与气温的相关特征

为定量分析不同区域以及各季节云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了阿里地区三个人工站(狮泉河、改则、普兰)。1974年以来年平均企稳于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的相关系数。并采用t检验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三站平均气温与总云量和低云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均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低云量的相关系数较总云量更明显。

表1 年平均气温与不同季节总云量和低云量的相关系数

气温与不同站点不同季节总云量和低云量的相关系数不尽相同,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呈负的相关,均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

6 结论

通过对阿里地区三个人工站(狮泉河、改则、普兰)年平均气温、总云量和低云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气温与总云量和低云量相关特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近40年三站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普兰年平均上升最明显,1974-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为负的距平,21世纪初和2011-2013年正的距平,20世纪90年代较特殊,狮泉河为正的距平,改则和普兰为负的距平。

近40年三站平均总云量都呈逐渐减少趋势,其中狮泉河减少最明显,1974-1980年正的距平,20世纪90年代至2011-2013年负的距平,20世纪80年代较特殊,狮泉河和改则(接近0)为正的距平,普兰为负的距平。

近40年三站平均低云量都呈弱的上升趋势,其中普兰上升明显,21世纪初为正的距平,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负的距平,1974-1980年较特殊,狮泉河和改则为正的距平,普兰为负的距平。

相关计算和检验结果表明,三站年平均气温与总云量和低云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且低云量的相关较总云量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云量距平年际
飓风Edouard(2014)暖心结构的多资料对比分析
赣州地区云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1971—2010年虎林市云量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甘肃省降水和冰雹天气气候分析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与北大西洋接壤的北极海冰和年际气候变化
渤海夏季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
1961~2012年鲁西南云量变化特征及与其他气候因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