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护理在脑栓塞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18-10-17冉春丽杨雅梅韩小妮

西部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脑栓塞出院神经功能

冉春丽 杨雅梅 韩小妮

(宝鸡市中医医院 1.感染管理科;2.脑病二科,陕西 宝鸡 721001)

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栓塞容易导致多种后遗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偏瘫及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有严重的抑郁症状,延缓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1-3]。脑栓塞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的康复主要以出院后为主,为了提高脑栓塞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对脑栓塞患者住院和居家康复期间实施持续性目标护理,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 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51~76岁,平均(62.6±4.73)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53~78岁,平均(63.2±4.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病程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证实为首次发病,且符合脑栓塞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的急性病变。②有精神病史。③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④不愿参与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3个月内均开展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服药、康复训练情况以及有无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护理,即通过深入访谈,梳理出影响患者住院和出院后治疗的主客观因素,并针对影响患者治疗质量的问题及根源,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及康复治疗指导,帮助患者解决可能或已出现的困难,消除对患者治疗构成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在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访谈,不断发现新问题,并积极开展针对性干预。同时根据访谈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与困难解决的难易程度,确定入户现场指导的时机与频次,以确保目标护理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出院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①依从性评价:患者遵医嘱治疗,主动配合,为完全依从;患者接受医嘱,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为部分依从;患者不遵医嘱,不配合治疗,为不依从。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②患者心理状况评价: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③以无记名、利益相关方护士回避、专人负责的方式,请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4个等次,满意=非常满意+满意。④肢体功能采用(FMA)评分法[5]:严重肢体功能障碍评分小于50分,明显肢体功能障碍为50~84分,中度肢体功能障碍为85~95分,轻度肢体功能障碍为96~99分。⑤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法[6]:良60分以上,中41~60分,差40分以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情况比较[n(×10-2)]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焦虑(SAS)及抑郁(SDS)情况比较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SAS) and depression (SDS)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FMA和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FMA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10-2)]Table 3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表4 两组患者FMA和ADL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FMA and ADL scor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

3 讨论

脑栓塞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7-10],属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类型,心房纤颤、房性早搏、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及主动脉弓易损斑块等因素均会引发脑血栓病症,如心脏病引发的脑血栓病症其主要是通过心脏附壁的血栓,然后随着患者血流进入至脑动脉,导致血管阻塞,致使患者脑部栓塞性缺血[11-15],局部脑组织坏死,形成缺血半暗带,损伤患者神经功能[16]。脑栓塞发生后,严重者正常的运动功能丧失,生活工作受限,心理落差较大,对生活以及身体康复丧失信心,极易出现抑郁症和对治疗的抵触情绪,影响患者康复效果[17-19]。

目标护理以通过深入访谈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治疗中遇到的困难为主要目标,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谈与思想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情绪变化和可能对治疗持续开展构成影响的潜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对疾病和未来生活的恐惧与不安中解放出来,形成对疾病康复的正确认知,树立起与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患者经过目标访谈和积极干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研究发现[20-21],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目标护理的实施,及时发现了患者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并通过持续性、不间断的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治疗的信心增强,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

脑栓塞患者因为神经功能缺损,大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语言与肢体障碍。因此,改善脑栓塞患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24]。本文结果显示,目标护理不仅将专业的护理由医院延伸到了患者出院以后,而且通过深入访谈,对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有了一个准确的掌握,并针对问题所在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其目的明确、措施针对性强,护理干预的措施均经过反复研究,患者更易理解接受。同时,在专业人员不间断、有针对性的正确指导下,患者的康复治疗更为科学、规范,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标护理的实施,使得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频次、深度和广度得到全面提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康复指导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高频次的访谈,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情感融合,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享受到专业化的护理指导;同时,由于规范化的治疗,患者康复效果更为显著,使得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结论

实施目标护理,可有效缓解脑栓塞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够进一步增强医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仍需扩大样本量研究、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脑栓塞出院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