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初心》创作手记

2018-10-17余艳

新阅读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红嫂红歌苞谷

文/余艳

《守望初心》

余艳 著

定价:46.00元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

《守望初心》是耗时三年,采访近百个红军、红嫂和他们的后代,走遍张家界,深扎桑植县,用鲜活立体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故事,深刻挖掘中国革命成功与发展至今的原动力和趋动力的重磅作品。同时向这片血染的土地,向曾经苦难的人民——致敬!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长征的红军和留守的红嫂为主线,选取最底层的小人物为代表,串起当年湘西第一代怀揣中国梦的年轻人,不怕牺牲、跟定红军跟定党的不屈奋斗历程。书写了这些小人物,面对生死不变初心,为改变命运不屈奋斗。哪怕全家遭难,哪怕几代牺牲,也拼尽全力跟党走,奉献家族养育革命。他们用生命扛鼎,用大爱传承,用身家性命上演了一场场感天泣地的红色接力。

红嫂良艮80年的爱的奉献。在丈夫出征以后,良艮是躲在深山老林里躲兵,一躲就是十多年。她躲在深山老林里,种一些苞谷,把苞谷酿成酒。她总是记着当年贺龙带着兵三进毛垭,都是住在良艮的家。良艮当时酿的酒就成了红军打胜仗的庆功酒。这一躲就是十多年。好不容易等到了全国解放,终于盼到了丈夫的信,有信来、有钱来,就是人没有回来。她心里非常明白发生了什么。

她的丈夫杨云阶曾经是一个医官,相当于我们的军医,他原来就是一个土医生,能采百草治百病。解放以后,到了第三年,他终于回来了。回来了以后,夫妻俩一见面都很尴尬。

他一见良艮就说:“对不起,对不起。”

良艮怎么回答?“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可是,杨云阶说的第三句话“我这次回来是想把孩子们带出山”。良艮这时一双狠狠的眼睛挖过去,她想说:“你说得多么轻巧,我是多么艰难地带大这几个孩子。你知道吗?为了保护这几个孩子,敌人追起来,我连悬崖都要跳。敌人一围困,我们躲在山洞里,半年都见不到阳光。我们娘仨儿都是一身的病啊……”

讲到这里,应该说良艮完全可以说说自己的怨气话,但她没有。这个时候,她站起来想出去透透气。她推开房门一看,门外站满了乡亲,尤其是那些真正的红寡妇。她们的亲人都早已冰冷地长眠在地下,永远都回不来了。这个时候,良艮看到的是她们羡慕的目光。这些人,她们多想她们的亲人能像杨云阶一样活着回来,哪怕活着回来了又走了。都能活成她孩子们的一个爹呀,也不用夜夜上坟、年年哭泣、悲苦一生。就是这样,良艮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安慰。那么多的人都为革命牺牲了,我良艮还是幸运的。这个时候,她看着男人把自己的全部财富带出山。良艮是彻底地奉献了自己。

可是,她仅仅是个人的奉献吗?她是为国家、为民族的奉献。没有她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今天的安宁。良艮最后孤独了,她真的孤独了吗?没有。当所有的孩子都离开她,良艮把村里所有的红寡妇都叫过来,把存在地窖里的酒一坛一坛地抬上来,夜夜喝酒、天天唱歌。唱的什么歌?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红歌。就是这些红歌,当年染红的那颗心,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都永远没有变。

1967年7月,杨云阶突然因动脉硬化去世了。消息传到毛垭。良艮当天做了一个决定,断掉酒、断掉药。一身病的良艮是靠酒和药维持的。20多天以后的一天,良艮选择了一个平静的日子,就在自己的家里,闭上了双眼。这个女人选择葬在了山垭口,那个山垭口是通向山外唯一的路口。也许良艮是这样想的,等一天,这个男人真正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他能看到有一个女人在山垭口等着他,就像千万的红嫂等着当年的红军回来。

猜你喜欢

红嫂红歌苞谷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背苞谷
红嫂
沂蒙山
遗忘的石头
我生命中的苞谷元素
“红嫂”故乡行
永远的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