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品质养老的桃花源

2018-10-17金盛翔

杭州 2018年34期
关键词:老龄杭州养老

文 金盛翔

百善孝为先。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养有所乐”, 一直是党和国家、社会积极探索实践的课题。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素有“生活品质之城”之称的杭州,则以生动的实践,为“中国式”养老的发展之路,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银发经济:不容忽视的消费新势力

按照法国著名学者热拉尔·迪蒙的说法,如今大多数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这部分老年消费者在社会中的比例逐渐增加,他们比过去更加富裕,健康状况也更好,因而他们会花钱,也愿意攒钱,这些都直接创造了“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的概念并不陌生。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相关产业的广阔性。事实上,老龄群体是个消费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异质消费群,围绕老龄群体展开的一系列消费行为与经济现象,范围涵盖卫生健康服务、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甚至是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中国的“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3%。老年人口的增多,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外出旅游的老年人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旅游商品的消费主力之一。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可以说,中国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而近期,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也对外发布了《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报告显示,照护服务、老年旅游、网络消费等,已成为时下老年人的消费新热点。其中可以预见的是,网络购物因为便利性的特征能极大方便空巢或者独居老人的生活,将越来越收到老年群体的青睐。

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银发经济”表明,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老年群体同时也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消费新势力。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加大监管力度,优化老年人消费环境等,时不我待。

“四改合一”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杭州坚持“四改合一”,围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打造“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已相继被列为国家及浙江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地区以及中央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地区。“我们将继续以‘养老服务巩固提升年’为抓手,发挥杭州养老服务的先发优势,坚持量质并举,更加注重养老服务质量,继续打造全国养老(老龄)工作的标杆样板。”

从杭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杭州正致力于打造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质量体系和品牌体系。例如,完善全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推动解决失智老人机构养老服务问题;支持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做好快速审批服务;调整农村敬老院布局,深入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不断完善照料中心和老年食堂建设标准;利用农家乐等多种形式,深化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智慧养老”转型升级,重点探索“助医”“助浴”等市场化服务……

“同时,启动第三届‘敬老文明号’及省级‘老年友好城市’创建。开展最美杭州人之‘最美长者’‘最美敬老家庭’等系列推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如今,全市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全市覆盖……一桩桩惠及全市老年人的大事实,让“最美夕阳红”的幸福画面不断在钱塘大地上演。

“以房养老”+医养护一体化

今年8月7日,浙江省首单“以房养老”的保险客户陆先生夫妇,从杭州市金融办领到了第一笔养老保险金。这意味着,国内首款以房养老保险产品——“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在杭州正式落地。

“以房养老”模式,即老年人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可以继续居住,每个月还能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保险金,身故后,保险公司再通过处分房屋来获得保费等相关费用。这是国内唯一一个获得原保监会批复的“以房养老”保险条款。事实上,早在2014年,“以房养老”就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试点,杭州也不甘人后,是落地的第八座城市。

与此同时,在全国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考核中,杭州名列全国前三,始终确保位列“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第一方阵。

杭州送给全国的“经验”远不止于此。

位于江干区采荷街道的颐和·乐龄惠老服务街区,面积仅约2万平方米,却是全国首个医养护一体化惠老服务街区。在这里,你能够看到康复医院老人公寓、老人食堂、老人公园、图书馆、越剧社等一系列整合的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全国先进的智能养老信息化平台,以“医养护一体化”的标准,为各种不同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多元化、智能化的医养护分类服务。

街区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升沿街景观,在一个街区上建设各惠老服务点,实现了家院互融与一站式服务。

“让老年人住在自己熟悉的小区里,离子女近,离医疗机构近,享受专业级的照料服务,让老年人在原地养老,这满足了老人从自理到需要护理的各种服务要求,形成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综合养老服务格局。”街区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解释。

智慧养老已成“风口浪潮”

前几天,家住杭州拱墅区沈塘桥社区的华阿姨通过智慧养老终端——手机下了单,75岁的她,请护工上门为老伴做了一次足部护理。

这是杭州智慧养老线下的首个社区服务站。进门后,护工扫了扫老人家贴在门背后的二维码,便能在社区“阳光大管家”居家养老信息平台上留下清晰的服务足迹,包括记录服务路线、服务时间等;同时,平台还能对服务时长、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进行全面监管。

米市巷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当老人在家里按下呼叫器绿键或直接拨打服务热线,‘阳光大管家’平台上就能显示出老人的住址、年龄、身体及家庭状况等基本信息,根据老人的需求,平台调取辖区内服务商信息,匹配选择服务人员,进行在线派单。”

目前,街道范围已经发放了600余张二维码,对应600多位老人。今后,还将实现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而老年再教育、生活关爱、精神文化服务等,也将逐步加入,力求让老年人能获得更多品质养老的幸福感。

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养老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初,杭州正式启动了“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项目,以搭建统一的智能监管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市场化+”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并且“互联网+”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态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已初见成效。

“这是一个不断深化推进的过程。”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董红亚评价道,“‘十二五’期间主要是推进设施建设,今后的阶段将是从设施全覆盖逐步实现服务项目全覆盖。”而这深化推进的过程,恰恰也是“中国式”养老,不断探索前进发展的过程。

“新新”养老方式

·候鸟养老:

有“闲”一族的候鸟行动

2018年春节期间,63岁的黄诚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漫步三亚湾,人生须尽欢。配图是当天三亚湾美丽的风景——椰树、海滩、蓝天和白云。远在3500多公里之外,他的老家长春,当天温度是零下21摄氏度到零下12摄氏度。

黄诚每年10月中旬从长春飞至三亚,次年4月左右再飞回。他背后是中国上百万正在践行这种被称作“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因为气候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钟摆式”在原住地和养老地之间潇洒来回旅居,令旁人羡慕。

“候鸟行动”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地方进行短期度假的养老生活,主要是为了夏季避暑、冬季避寒、春避风沙、秋避雾霾而进行的规模较大的老年群体整体迁徙生活的活动,就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短租生活。

猜你喜欢

老龄杭州养老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养老更无忧了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
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