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力谱休闲旅游中心建设新篇

2018-10-16李晓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29期
关键词:旅游体育

李晓玲

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不〔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体育旅游产业正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是全球旅游市场增长最决的细分行业,正成为下一个旅游投资风口。湖北省恩施市坐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环境,在体育旅游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借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恩施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将为武陵山休闲旅游中心建设谱写新篇章。

一、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一)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结合全域旅游和全民健身两大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展体育旅游项目招商,不断引进和培育体育旅游项目,丰富体育旅游产品。近两年在招旅游项目中,有白果乡茅坝槽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板桥镇大山顶狩猎场项目、马鹿河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奥山生态运动综合体建设项目等近20余个项目涉及体育旅游相关配套,涉及户外拓展基地、狩猎场、滑雪场、漂流、水上乐园、自驾游基地、帐篷营地、篝火饶烤营地、户外探险基地等丰富内容。目前,恩施大峡谷正快速推进滑雪项目的建设,大清江旅游目的地建设项目和清江恩施城区段水上游船及游乐项目正抓紧施工中,板桥镇鹿院坪景区等3个景区引进或正在引进景区低空飞行项目,还有一大批旅游景区配套有唱山民歌、跳摆手舞、喝摔碗酒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形态。

(二)体育旅游设施配套。为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休闲旅游城市,恩施市于2017年初强势启动了城市公园建设行动,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全市建成10个州级公园、9个区域性公园和36个社区公园等55个城市公园。这些城市公园的建设,将高标准配备各类体育运动设施,打造体育健身休闲区,普及大众化体育旅游场地。同时,围绕全民健身工作要求,实施“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近年来建设完成16个州城全民健身活动点,为9个乡镇建设10个多动能运动场,为70余个村、2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配送健身器材,并更换了清水走廊、硒都广场等多个区域的户外健身器材。此外,还积极推进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和徒步精品线路调查、布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旅游氛围。

(三)体育旅游赛事承办。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民俗体育文化和自然资源环境优势,积极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以体促旅,提升旅游人气。2017年4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多家俱乐部共550多名选手参加了梭布垭石林景区“十大拐”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吸引了数万名外地游客前来观看,直接带动了当地餐饮、民宿、旅游商品等收入。2017年9月,恩施大峡谷景区迎来第三届热气球旅游节,云雾缭绕升腾,悬崖峭壁陡生,乘坐热气球飞跃群山,俯瞰峡谷,令人击节。此外,龙马风情小镇“赛龙舟·品玉露”文化旅游节、梭布垭石林新春庙会、土家女儿会、跆拳道邀请赛、体育舞蹈比赛以及各乡村旅游点举办的千人插秧摸魚大赛等活动,让恩施体育旅游拓展出新的空间。

二、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一是体育旅游项目较少。恩施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是自然观光类项目,体育旅游还只是一个微弱的补充。体育旅游相关招商工作虽在大张旗鼓进行,但能切实落地的项目较少。始终缺乏高品质的体育旅游项目,成为一大发展障碍。二是体育旅游产品较单一。已有体育旅游相关产品中,要么停留在纯粹的体育基础设施层面,仅能辐射周边民众,对外地游客缺乏吸引力;要么散落于自然旅游景观中,以户外运动拓展的常规方式表现,产品的丰富度和层次感较差,体育旅游资源潜能远未释放。体育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身运动和旅游体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

(二)体育旅游相关配套不全。一是体育旅游市场主体较缺。特色体育旅游企业非常少,能专业从事体育旅游运营管理、产品策划及精准宣传的体育旅游经营机构,则更是稀少。始终依赖鄂旅投等这样的外来市场主体,本地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需要加大。二是体育旅游基础设施酉己套不全。 “十五分钟健身圈”尚未打造完成,体育旅游设施远未实现各村、社区的全覆盖。州城层面,高标准专业体育运动场馆非常紧缺,使得很难承办专业型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体育赛事。三是体育旅游活动未成体系。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热气球旅游节等活动近几年才出现,各乡村体育旅游相关活动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缺乏时间的沉淀和品质的提炼,难以形成活动品牌。

(三)体育旅游发展机制不畅。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体育和旅游主管部门合力推动,但目前总体而言,旅游备受瞩目,被当做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投入力度也非常大。而体育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很难参与到休闲服务产业发展的构造上去。联动体育和旅游相关部门的机制尚未建立,二者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共推体育旅游发展的合力。同时,体育旅游项目的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制也不健全,各类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缺乏明晰的行业建设标准,质量控制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健全体育旅游安全防范、风险预警及紧急救援体系建设,也成为一大难题。

三、“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思路

(一)建立体育和旅游发展联动机制,提高组织力。一要凝聚共识。进一步提高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体育旅游提高到实现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地位上来,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全市休闲服务产业集群的打造中去。二要加强联动。探索建立旅游部门与文化体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体育旅游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体育旅游发展态势,协调制定相关政策,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研究部署重大活动和工作措施。三要强化自律。探索建立体育旅游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相关发展标准,形成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优先引进和培育体育旅游项目,提高供给力。一是高标准谋划体育旅游发展。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为标准,以大健康运动休闲区为支撑,建成一批高品质体育旅游功能性景区和体育运动特色小镇,融人休闲服务产业集群,增强武陵山休闲旅游中心建设动能。二是加强对体育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对体育旅游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推动旅游项目招商落地。三是不断丰富体育旅游产品类型。将体育旅游与“商养学闲情奇”结合起来,不断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形态,重点发展户外拓展与探险、水上运动、健康养生、房车和自驾游露营、红色户外拓展等业态,探索引人通用航空等高端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

(三)构建完善的体育旅游赛事体系,提高吸引力。一是积极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市场化程度高的职业体育赛事和滑雪、马拉松、自行车、山地户外拓展等市场基础好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二是因地制宜挖掘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组织策划好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十大拐”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恩施大峡谷热气球挑战赛等重大赛事,争取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同时引导各乡镇按照“一镇一品”各培育1-2个精品体育旅游赛事或节庆活动,形成完整的活动支撑体系。

(四)广泛布局和配套体育旅游设施,提高保障力。一是继续强化“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不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尽快实现各村、社区、城市公园等区域体育运动设施全覆盖。二是加决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等服务。并合理制定和推出体育旅游一日游、二日游产品线路,以及体育赛事特定旅游线路,加强目标市场宣传,提高影响力。三是加强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坚持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体育旅游企业,及单项体育旅游组织和团体。

猜你喜欢

旅游体育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