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农民”

2018-10-16刘吉同

检察风云 2018年19期
关键词:赏赐刺史老农

刘吉同

公元439年,南北朝之宋朝文帝任命衡阳王刘义季为荆州刺史。春日的一天,刺史带一帮随从到乡野打猎,一老农夫“被苫而耕”不肯躲避,遭随从呵斥,老农说:“游猎取乐,古人深以为戒,今阳和布气,一日不耕,民失其时,奈何以从禽之乐而驱斥老农也。”我说的“老农民”正指这位。

千百年来,民众有一种既深又重的人格缺陷,即惧官,见官会顿生出矮和怕来。然而,这位老农身上却蕴含着一股浩然之气。刘义季者何?此人乃开国皇帝刘裕的儿子、文帝的弟弟、食邑五千户的衡阳王,新来的兼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的荆州刺史。地位不可谓不高,身份不可谓不贵,官职不可谓不大,权力不可谓不重。老农者何?无身份无地位无权力无钱财,一位靠土里刨食的老农夫。二者的悬殊不可谓不大。然而,在这样的悬殊面前,老农却没有丝毫的战战兢兢,更没有“望風而逃”的念头,而是从容淡定直面刺史,不卑不亢当面讲理,谴责刺史侵害民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仰。

鲁迅对民族的劣根性一向深恶痛绝,痛心疾首,且始终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他痛恨欺软怕硬的性格,“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面对于凶兽则显羊相”。他鄙视“怯者”,叹“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过,这位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荆州“老农民”,却昂扬地走进了鲁迅所赞扬的那种强者之列,把“人”字写得堂堂正正。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千难万险而不倒,以这位“老农民”为代表的不畏强权、实事求是的精神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引领作用。

刘义季听了老农一番话后,颇感意外又受感动,勒住马缰对之曰:“贤者也。”令左右赐给老农食物。此时,老农再一次显示出了其高尚的人品。他拒绝了刺史的赏赐,说:“大王不夺农时,则境内之民皆饱大王之食,老夫何敢独受大王之赐乎!”其境界可谓高也。其一,没有私心。以刘义季的官职和身份,估计拿出的赏赐也不会太小气,这对于一位贫寒的农民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在底层生活过的人都有体验,不少人见不得一点蝇头小利,为此甚至不顾道义与尊严地去争抢。退一步说,即使老农要了这赏赐,也不矮化其人格。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些猥琐鄙陋、俗不可耐的人,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其二,胸有大公。老农之所以看不见那些“蝇头小利”,关键是他着眼的乃“境内之民皆饱”这样的大目标。唐朝韦应物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南宋李纲诗曰:“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两位的情怀都受到了后人的赞扬。但是,与这位老农相比仍有距离,因为他们都有公职,负有“众生皆得饱”的责任。相比之下,这位老农的胸襟更宽,情怀更浓,境界更高,我们应为历史上出了这么一位农民而骄傲。

刘义季听后问老农姓名,老农却“不告而退”。这个“不告而退”更精彩。多少人巴不得能攀上刺史和衡阳王这棵大树,那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至少可以借此炫耀一下自己的“档次”。然而,老农却对这些“潜在利益”不屑一顾,真是高风亮节。想象一下他“不告而退”时的情景:婉转地拒绝了回答,之后身披蓑衣肩扛锄头,转身昂头向着寒舍或田间走去,留下了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背影。正因为老农的拒绝告知,后人也永远无法知道这位老农的名字了,也实在是件憾事。

最后还应称赞刺史几句。面对老农的直言,他并没有火冒三丈,相反却产生了敬重之情;对老农的逆耳之言,也听进去了。对老农的“不配合”,也能够给予尊重。刘义季在荆州刺史位上一直干了六年,朝野对他的评价是:洁身自好,俭朴廉正,待人诚实,不骄纵属下,“声著西土,为士庶所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凡是尊重黎民百姓的,通常都是好官。

图:王恒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赏赐刺史老农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打猎误伤老农肇事逃逸被公诉
老龙和老农
老农答记者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北宋赐茶初探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