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案例

2018-10-16李玉梅

文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辛弃疾典故

李玉梅

内容摘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情调悲壮的词作,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体会“壮”词的内涵;通过词中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通过昔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受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关键词:辛弃疾 典故 悲壮

【教学设想】

辛弃疾的词作运用典故较多,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故引导学生学会结合注释试译全词,特殊句式加以强调点拨。另外,这是一首情调悲壮的词作,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体会“壮”词的内涵;通过词中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通过昔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受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全词,能够读出词内在的底蕴;

2.在反复的吟咏之中体会“壮”词的内涵;赏读词句,想象词中展现的画面,体悟词人的情感;

3.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教学重点】

1.三个层面分析“壮”的丰富内涵。

2.赏读词句,想象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3.情境诵读与延伸诵读相结合,把握爱国词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给大家讲述一段英雄的故事。他22岁时,曾组织一支义军部队抗金,后与耿京义军合并,并说服耿京南下归宋,就在联系事宜时,军中出了一个秦桧般的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营。此事被他得知后怒不可遏,率五十旧部连夜直闯五万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重新鼓舞了士气,就连当朝的皇帝也不禁“三声叹息”。

这位英雄是谁?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破阵子》。

二.解读文题:

1.破阵子是词牌名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题目

2.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二人因为共同的抗金理想而成为挚友,这首词既是写给陈亮,也是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三.初读感受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2.指名朗读,全体朗读,评价朗读。

四.释读体会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这首词的大意,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答疑解惑)

(1)强调三处用典:①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这里熟牛肉。②五十弦:本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③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代刘备所乘的马就叫“的卢”。

(2)强调两处倒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 ,意为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弓如霹雳弦惊也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弓弦如霹雳惊”,意为弓弦放箭的响声如雷鸣般使人胆战心惊。

2.指名試译并出示译文: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中回到军营,一个连一个的军营吹响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弓弦放箭的响声如雷鸣般使人胆战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的是白发已现两鬓!

五.赏读品味

1.你觉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明确:“壮”)

2.你觉得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明确:没有 可怜白发生)

3.是什么原因使词人沦落到如此“可怜”的境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人生。

投影展示: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21岁参加抗金义军,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

回归南宋后,他力主抗金,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抱恨终身。

小结:在大敌当前、民族危难日益深重的关头,把一个以身许国的志士从他的战斗岗位上撤下来,置于无所用的闲散境地;一番凌云壮志无法施展,一腔报国热情付之东流,染白了双鬓,蹉跎了岁月,理想在现实中幻灭。

六.画面再现

4.这种悲愤与苦闷借助于什么方式来排遣呢?(明确:饮醉看剑 梦回连营 )

5.词中为我们重现了往日哪些动人心魄的画面呢?(明确:闻角、分炙、奏乐、点兵、骑马拉弓杀敌)

6.你对哪一画面感受最深呢?结合词句回答。

学生回答,形成以下认识:

①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②沙场秋点兵

此句描绘了在肃杀的秋风中,一位豪气满怀的将军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体现了场面的壮观,军容的整肃。

③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此句描绘出征前军营中分炙、奏乐的画面,体现了将士们的豪迈的情怀。

小结: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再现了昔日战斗场面的壮烈,为我展现了一位杀敌报国、忠勇无比、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可惜的是:一位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忠勇的将军沦落为两鬓微霜、散居在乡村的闲人。词中昔日的豪情与今日的悲愤、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首爱国词呈现沉郁顿挫的词风。

七.主题揭示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被“可怜白发生”的残酷现实碾碎。抒发了词人豪壮的报国情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悲愤。

八.情境诵读

理解词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词,读出昔日战场上的豪情满怀,读出今日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指导语速、语气与情感的把握)

九.巩固提升

1.理解词意朗读成诵

2.考试连接题

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十.延伸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诵岳飞的爱国词《满江红》

2.评价:读得壮怀激烈,读出了爱国的豪情。

【作业】名句积累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请在课后搜集文人志士抒发爱国报国情怀的诗词名句,汇集积累成一个爱国名句专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一直认为是个难题,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宋词。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特以辛棄疾独闯金兵大营的英雄故事导入,既了解了历史及辛弃疾其人其事,也生动了课堂,为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辛弃疾的词作运用典故较多,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故引导学生学会结合注释试译全词,特殊句式加以强调点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答疑解惑,相互促进。

同时,这是一首情调悲壮的爱国词作,故以“壮”为切入口,设计以下环节:1.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从三个层面分析“壮”的丰富内涵;2.通过赏读词句,想象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3.引导学生分析词人昔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在对比中感受这份爱国情怀的悲壮与苍凉。

诗词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因而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读且读得要有层次,要读得有韵味,要进入词境中。在教学设计中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到“有情有境、有滋有味”在多层次的诵读中,感受《破阵子》的雄壮与悲凉,体悟词人空有报国热情,却报国无门的悲愤。在此基础上,出示岳飞《满江红》,配合音乐伴奏齐声诵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很好地把握爱国词的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猜你喜欢

辛弃疾典故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辛弃疾也是“及时雨”
红颜薄命
辛弃疾作词限酒
闻鸡起舞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