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语文教材传统文化选编维度的定量分析

2018-10-16郑新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维度传统教材

郑新丽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幼儿园、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1]“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版”)即是严格贯彻中央有关指示,经过多年精心打磨而投入使用的一套教材。这套教材鲜明地体现了主流教材的引导示范作用,和其他版本的修订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渗透,在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传统文化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在正式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要素的选编情况之前,有必要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简单界定和说明。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众说纷纭且难以界定的概念,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为其所下的定义已有400多种,这些纷杂多样的“文化”定义,大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派属。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漫长社会历史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获得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涵盖面非常广,凡是打上人类印记的,都可以称作文化。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群体在历史上以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所发生和发展的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2]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文化”作以这样的界定: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生存繁衍过程中,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方式求得自身完善、优化和发展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及其成果的整合就是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见解。伽达默尔认为,“所谓传统,是在一切历史变化中主动的、有选择的保存”;[3]张岱年先生认为,“所谓传统,不外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的,前后相继的,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4]据此并结合之前对“文化”的分析,我们将传统文化界定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上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对社会机体组织及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生命力,且对人们未来的思想、行为等有着规划和支配作用的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它具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指民国以前,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在认识、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容纳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从而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要素的主要维度

我们在此所说的“维度”,主要是指判断和说明事物的一种“视角”。刘士林先生认为:“在使用‘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时,一定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它本身只能用来指传统文化的某一方面,或者是其中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部分,运用时也意味着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必须以传统文化的某个‘部分作为基础和背景,甚至必须找到这一‘部分与批评对象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把本来大而无当的问题纳入到一个可操作和可言说的学术语境中。”[5]也就是说,在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时,必须将“文化意识”“文化观念”“文化精神”等,转换为具体的指称。因此,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将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历朝历代的思想家们,在对中华民族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丰富多样且缜密完备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是古人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是古代社会亦是我们当今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教材中涉及的伦理道德文化大体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内容。

传统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制度环境中,形成并得到民众认可的一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集合,它既包括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了的政治机构、组织和规则,也包括各种政治关系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和投射。[6]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无论是对前者的“硬件”政治文化,还是对后者的“软件”政治文化,均有編选和涉及。

传统民俗礼仪文化。民俗是特定民族在特定时代和区域中共同创造、享用、固定并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纽带和价值观的体现。中国民俗文化反映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各个民族的生息、发展、进步的过程,印证着中国历史的兴亡和盛衰。由于民俗和礼仪之间往往有很多重复的成分,二者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分,因此,本文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论述。

传统文学文化。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不同的形式形象化地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以及一定地域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如古代的诗词、散文、辞赋、小说、戏曲、神话、寓言、传说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古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7]

传统历史文化。历史与文学与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常是文学创作的题材,另一方面,文学也常是历史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且丰富的历史文化,“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也决定了教材中必然入选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因素。

传统艺术文化。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其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8]在世界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代艺术可谓高标独立,绝不流俗。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刻、园林、民间工艺等,以其丰富的类型样式和变化多端的表现手法,来描摹社会的人文情态,反映中国人的志趣追求,揭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9]

传统科技文化。古代的科学通常是古人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农学、医学等学科。古代的技术一般被理解为关于工具、物质产品以及用来达到某种实用目的的有关知识,它包括纺织、建筑、机械、冶金、车船、兵器、陶瓷、造纸、印刷等门类。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的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创造了较为辉煌的历史和卓绝的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10]

传统宗教文化。宗教是古人认为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因而产生的一种信仰认知及活动仪式体系,是古人了解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1]在中国,佛教和道教是占主导地位的两大宗教,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纵深迈进。

传统经济文化。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济局面,但历朝历代经济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本土生产为主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与周边国度或民族的往来,以促进经济增长与产品流通。贵义贱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以生利、崇俭黜奢等经济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维度的定量分析

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选编的定量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我们拟从内容和时间两个维度来统计分析。

(一)多维文化分析系统的构建

“内容”是作品文化倾向的体现,前面我们把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形态分为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科技、文学等九个方面,这些文化要素是就整套语文教材而言的,具体到一篇言语作品,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又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木兰诗》一文,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这是传统伦理道德“孝”文化的体现;木兰保家卫国的精神,又属于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同时,文章的风格刚健质朴,富有北方民歌的特长,它的编选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北朝民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又属于文学文化。再比如《周亚夫军细柳》,这篇课文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这属于政治文化;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又关涉到了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这一要素;文中的“军士吏被甲,锐兵刀,彀弓弩,持满”等语句,又可以使我们领略古代的军事科技文化。便于数据统计分析,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研究方法:作品内容体现单一文化要素的,其值记为1,对于多主题的作品,我们只分析研究其表现最突出的两个文化要素,其第一文化要素值为0.7,第二文化要素值为0.3。需要说明的是,语文教材所具有的教育示范和发展凭借功能,决定了教材中绝大多数选文都具有文学文化的特质。文学作品强调的是对学生情感意志、道德品格和核心价值理念等的滋养和提升,因而对一些文化要素较为模糊的言语作品,我们就将其归入文学文化这一类。[12]

目前,从“时间”维度来研究传统文化尚存在一定的分歧,因为文学史通常把春秋战国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这段时期称为“古代文学”,1840—1919称为“近代文学”,1919—1949称为“现代文学”,1949年以后称为“当代文学”。而历史学依据社会性质,将1840年以前的封建社会称为“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近代”,1949年到现在称为“当代”。我们综合文学史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将传统文化研究的时间维度分为四段:春秋战国到1840年前的这段时间定为“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定为“近代”,1919“五四”新文化运动年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定为“现代”,1980年至今定为“当代”。据此,我们从内容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要素的选编情况。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维度的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把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确定为“9+4”模式(“9”指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要素的九个方面,“4”指教材中选文的四个时间段),并对此进行定量分析。

1.内容维度的分析

已出版的部编版七、八年级四本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4个单元,56篇课文,24次写作,12次综合性学习,2次活动探究,4次口语交际,8次名著导读,8次课外古诗词诵读。去掉外国文学作品(由于我们研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对教材中编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包括名著导读中介绍的外国文学作品,不做统计分析)24篇,不涉及传统文化的要素的写作、活动探究、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2篇,共152篇文本,其具体情况共计见表1。

从表格显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①文学文化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恰到好处。文学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关涉的语言风格、思维品质、心理特征和情感状态等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民族情感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②伦理道德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以“追求完美人格”为价值取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首要目的,[13]通过解释“何以为人,如何做人,如何行动”等规范和意义问题,从而建立起一套关于人生“理应如此”的解释系统,用以指导人们的伦理关系和伦理行为,[14]因而也就决定了伦理道德在语文教材中所具有的不可逾越的地位;③教材中經济文化所占的比重最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来说,如此轻微的经济文化,很难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经济形态和走势。虽然政治课可以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经济知识,但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述“经济”,更能使学生轻松便捷地拥有经济意识和经济头脑,因此,教材中还应适当加大传统经济文化要素的比重;④宗教文化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太理想。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教材中宗教文化所占的比重只有0.92%,这样的比重,很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宗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2.时间维度的分析

前面我们将教材中的选文根据写作时间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时间段,对此我们也做了统计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从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古代作品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较为全面,这说明编者很清楚:古代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涵着我们祖先伟大的智慧,它们的编选和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并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从篇目来看,近代非常显眼,只有1篇,这跟那一段历史时期的特殊国情有关。从1840年到1919年,我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伤痛,但文学市场相对来说是繁荣的,如果因为时代原因而不入选近代作品,似乎不太合理。我们固然要学习和传承古代的辉煌成就,但也不能忘记近代所遭受的耻辱和痛苦,只有让学生看到近代社会的鲜血、牺牲和落后,学生才能铭记历史,拥有知耻而后勇的胆识和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的信念。

四、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选编的思考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投入使用以来,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肯定,这与传统文化要素的合理选编不无关系。然而任何一本语文教材的编写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亦是如此,对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编写建议:

(一)丰富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这些传统文化样式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教材中的经济文化和宗教文化所占的比重太少,其实,传统的经济文化和宗教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工具性资源和人文性资源,它们的编选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祖先朴素的经济智慧,体会古代宗教文化的精髓。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文本中领略古人精炼通达的书面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相应的写作技巧,所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选取上,还需进一步调整,以充实和拓展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资源,使学生对各种传统文化都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更深入和更全面的建构。

(二)适当增加近代作品的比重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近代文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这80年,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动荡,但文学并未因此受到摧残。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的文学样式,如新文体、新派诗、白话小说、京剧的变革、话剧的开始等等,相当全面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表达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15]它们的编写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正视历史,认识到历史上我国人民经受的苦难、国家面临的危机和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因此,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近代作品的比重,以便让学生以史为鉴,在正视和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编写怎样的教材并使之产生最佳效果,一直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课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要素的选编,较为丰富科学,这为今后教材的编写树立了榜样。当然,我们也需要理性反思其对传统文化选编的不足之处,以便使今后教材对传统文化的构建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2017-01-25.

[2][苏]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词典[Z].北京:三联书店,1997:153.

[3]转引自郭齐勇.文化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223.

[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6.

[5]刘士林.先验批判[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84-85.

[6]百度百科.传统政治文化[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14705027.

[7]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7.

[8]李晓利.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76.

[9]廉永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290.

[10]李永志.中国传统文化简明教程(试用本)[M].成都:巴蜀书社,1995:107.

[11]360百科.宗教[DB/OL].https://baike.so.com/doc/4936812-5157362.html

[12]秦學.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11.

[13]白明亮.文化的教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19.

[14]孙美堂.文化的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10.

[15]复旦大学中文系1956级中国近代文学是编写小组编著.中国近代文学史稿[M].上海:中华书局,1960:1—9.

猜你喜欢

维度传统教材
教材精读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