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生命书写“文明”底色:礼仪教育的区域一体化探索①

2018-10-15曾佑惠

中小学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升旗文明礼仪礼仪

曾佑惠

在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如何让礼仪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行”,融铸青少年成长的文化基因?重庆市璧山区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礼仪教育的一体化,让礼仪不仅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情感需求,更成为当地青少年成长的素养文化,凝筑在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底色中。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顶层设计:以礼仪文化引领学生习惯养成

1. 借“小礼仪”开启“大人生”

礼仪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头上,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大脑,落实到行动上,这就需要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切入点。针对我区农村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见了生人就躲”“在公园随便乱扔杂物”“餐后一片狼藉”等不文明现象,结合区教委接到的投诉学生“不让座”“爬栏杆”“不文明”等信函,以及每年区两会收到的关于加强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等提案和建议,我们将以下三个礼仪确定为全区学生礼仪行为规范的起点。一是“见面礼”,包括微笑、点头(或挥手)、问候;二是“就餐礼”,包括有序排队,安静就餐,餐后做到干净、光盘;三是“出行礼”,包括礼让斑马线,有序乘公交,主动让座,游公园爱护花草和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将同一礼仪要求分年段细化,为行为提供规范标准。如各年段针对“见面礼”提出不同的规范要求:幼儿园要求愿意主动挥手问候;小学要求能恰当、得体地招呼他人;初中要求在此基础上了解这样招呼的基本含义,理解学习礼仪的意义;高中还要了解“见面礼”的功能与作用,理解其内涵与实质。

2. 以新“十礼”涵育“全素养”

“三礼”教育改变了全区师生的精神面貌,实现了师生在各种场合出入场地“零痕迹”,外出游学“零垃圾”,连续四年区两会“零提案”“零建议”。但是,仅有“三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根据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我们不断创新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把“三礼”拓展为“十礼”,包括见面礼、就餐礼、出行礼、入学礼、入队礼、入团礼、成人礼、升旗礼、毕业礼、拜师礼,为各学段提供可选择的礼仪教育课程内容。

新“十礼”涵盖了“人生礼仪(如入队礼)” “交际礼仪(如见面礼)”“公共礼仪(如出行礼)”“政务礼仪(如升旗礼)”四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学段可以选择相应的礼仪。比如:“入队礼”“入团礼”“成人礼”分别对应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都需要的“入学礼”在实施中也各有侧重,即幼儿园突出入园的快乐,小学突出入学的规范,初中突出自主教育,高中突出励志教育。

从“三礼”萌芽,到“十礼”丰富,璧山区的礼仪教育实现了四个全覆盖:横向覆盖国家基础课程、区域特色课程、校本个性课程三级课程载体;纵向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主体;机制覆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路径覆盖榜样示范、课堂教学、实践体验、阅读积淀、网络互动、文化氛围,形成课程体系。我们希望通过礼仪教育的一体化设计和多元课程的开发实施,凝聚多方合力,引导学生走向文明生活、快乐生活、健康生活,从而使每个人都能绽放自己的精彩。

二、契合学生需求的学校实践:以“特需礼仪”应对个性问题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自然需求也各不相同。璧山区的中小学校在区域“十礼”全覆盖的基础上,也各自开发了适合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特需”礼仪。比如:文风小学搬迁之后,人数突然增多,学生如厕习惯很差,学校便据此开发了“如厕礼”;新建学校御湖小学首批招收的1~3年级学生大多居住在新建小区,来自全国各地,针对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同样也开发了“如厕礼”。还有很多学校结合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开发了“课堂礼”,甚至细化到举手礼、表达礼,有的还分为课前礼、课中礼、课后礼。一些城区学校考虑到如今学生外出旅游越来越多,而且区域招商引资也使学校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学生,因此开发了“习俗礼”,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共享同一片蓝天的快乐。

各学校在选择礼仪教育课程内容时,也可以将多个礼仪相结合,实施多礼融合教育。如御湖小学把“感恩礼”融入“升旗礼”,每次升旗仪式都要感恩一个普通人,凝聚新学校的精气神;有的学校在“升旗礼”中融入“拜师礼”“入学礼”,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相应的礼仪学习。

还有一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部分礼仪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拓展和延伸。比如:璧山区大兴初中在“拜师礼”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更强调多元与和谐,拓展了“拜”的对象及方式,除教师节拜师、三八节拜父母、春节拜长辈外,还可以拜身边的“老师”,如同学、朋友甚至是给自己带来启发或指导的陌生人等。

三、彰显育人内涵的文化建设:让礼仪成就学生的价值底色

璧山区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体现了三大转变。一是从“有形”向“有人”转变,实现从礼仪到文化的提升,通过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环境影响人、管理打动人、精神熏陶人、行为感染人、课程培育人等效果。二是从“静态”向“动态”转变,让礼仪制度从“上墙”到“入脑入心入行”活起来,引导师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发现并生成文明礼仪。三是从“强制”到“自觉”转变,让师生、家长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动起来,逐渐形成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文化自觉。

在具体实施中,璧山区的每所中小学都把文明礼仪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由此促进了礼仪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一方面,有多所学校的文化主题或校训直接源自礼仪规范。如五龙小学以“礼行天下”为文化主题,文风小学以“尚礼守正”为校训。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的“校训是什么”主题曾聚焦璧山实验小学“青白为人,文雅为志”的校训,介绍该校演绎和传承校训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一些学校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契机。比如:地处农村的来凤小学通过“升旗礼”课程的开发,撬动了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让一所80%教师是老教师的百年老校重新焕发了生机。来凤小学的升旗礼精心设计为“八环两要素”。其中,要素一是学生,强调生命自觉;要素二是教师,强调榜样示范。八环节流程则包括“进场、出旗、升旗、唱国歌、宣誓、讲话、表演、表彰”等常规动作。即使遇到雨天,学校的升旗仪式也从不忽略,而是转入室内进行。对“升旗礼”的敬重,凝聚了学校精神,也让师生的校園生活充满积极能量。

此外,还有一些学校抓住关键事件或者关键环节,将礼仪教育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礼仪文化中浸润情感、激活思维、体验成长。比如:一些中小学根据区里统一的开学主题,自主延伸“入学礼”的时间和内容,如学校集中一天举行、班级持续开展一周、入学年级的主题系列活动延续一个月,让学生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激活生长的力量。

如今,璧山区的中小幼礼仪教育一体化实践正在结出硕果。榜样示范成为无处不在的风景,学校领导示范群体、教师示范群体、学生示范群体、家长示范群体等让学生耳濡目染;“把礼仪带回家”成为学生假期的必修作业……礼仪正在成为师生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无须提醒的自觉。2017年,《习礼养人 和美璧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文明礼仪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发展,也为璧山区招商引资带来一段佳话。据说台湾一家电子企业的董事长来璧山考察,进了一次公厕后就决定留在璧山,小小“如厕礼”竟然带来了5000万美元的投资……

注释:

①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宜生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6-23-00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升旗文明礼仪礼仪
升旗
天安门前看升旗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筷子礼仪
我是一名光荣的护旗手
礼仪篇(下)
升旗新装置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