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大国良师”:名师眼中的名师成长

2018-10-15周彬

中小学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名师调研

周彬

举凡选择当教师的人,大都曾有过一个当名师的梦想,只不过有人因为当教师当得艰难,所以放弃了这个梦想;有人当得顺风顺水,最后就达成了当名师的梦想。这其中,每个人放弃的理由一定各不相同;但每个人成长为名师的道路,是否会有许多共同之处呢?名师可能比普通教师不一样的那“一点点”在哪里?借助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班部分学员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集中学习之际,我们举办了“名师眼中的名师成长之路”微论坛,通过调研15位名师成长路径的共同之处,希望为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师、成为“大国良师”提供经验与建议。

一、哪些因素更容易成就名师?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想在这个领域中成为佼佼者,空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那么,一名教师要想成为名师,究竟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们要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先天的热爱。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参与此次调研的15位名师中,最初将师范院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的仅有5位,另外10位名师并没有将师范院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访谈中,大家更看重的是以下两个要素。其一,具有个人影响力或群体号召力。有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更有效地驾驭课堂。如在这15位名师中,其中有12位担任过班干部,这其中又有4位曾经担任过班长职务。其二,要具有较强的同理心。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或认知的变化过程保持较强的敏感度,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教学举措,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15位名师中,对此表示赞同的有9位,其余6位名师不表态或不赞成。

除了自身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受“重要他人”的影响也是成就一位名师的重要因素。最经典的故事就是某人在学生时代受到某位老师的影响,想成为像他(她)一样的老师;而当自己成为教师后,也会很自然地模仿曾经的老师。在对这15位名师进行调研时,也不乏这样的经典案例。如一位体育名师说到,在她上学时,当老师发现她在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时,就对她说,虽然你的动作难度可能比不过别人,但一定要做得标准;你可能当不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可以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还有一位化学名师讲起自己的生物老师也是崇拜有加,因为这位生物老师一上课就先讲遗传史,直到遗传史的内容讲完了,就对同学们说,教材上的内容他们完全可以自己看了。与我们已往熟悉的认知一样,大部分名师都受到昔日自己那些博学多才的教师们的影响,从而深感教材是装不下教育的。

对名师们产生影响的“重要他人”远不只是曾经的老师,还包括自己的父母、自己生活群体中有影响力的长辈等。同时,这些“重要他人”对名师们产生的影响,也不一定是在职业选择之初,还包括通过对名师们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整个职业生涯;名师们从这些“重要他人”身上学到的,也不一定是具体的做法或行动,而是一种处事方式或为人之道。比如:有的名师认为受到父亲严于律己品格的影响,自己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一丝不苟,走得坚定而又踏实;也有的名师因为受伯父作为文化人的影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养成了淡定理性的工作方式。

我们一直主张课程育人,原来对名师们影响至深的教师并不只在课程之中,也在课程之外;教师做课程的代言人,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更好,若能再跳出课程看教育,才能够做学生的引路人。

二、名师需要的知识从何而来?

作为名师,工作态度一定是积极的,人也可能是聪明的,但仅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聪明才智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名师。我们在与名师们的交流中发现,只有把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聪明才智用来获取更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并进一步生成具体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才可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那么,促使名师与普通教师之间产生差异的,究竟是哪些特别的知识,它们又是从何种途径获得的呢?

1. 近五成学科知识来自工作后习得

学科知识是教师的本体知识,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同时对其有了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那么,名师们需要的学科知识大多从何种途径习得呢?依据前期的问题设计,通过论坛现场对15位名师调研结果的统计分类,他们认为:有22%的学科知识来自高中阶段的学习,有33%的学科知识来自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有30%的学科知识来自工作后的职场学习,还有15%的学科知识来自工作后的相关培训。这样的调查结果虽然样本并不大,但还是揭示出名师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名师在工作后对于学科知识依然保持着边教边学的习惯,如果加上工作后通过专业培训所掌握的学科知识,那么工作后习得的学科知识就占到了学科知识总量的45%。长久以来,我们都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但很少意识到他们同时也是知识的吸纳者或建构者。教师只有对知识不断进行吸纳和建构,才能够保证自己传授的知识不过时,自己对学科知识的解读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2. 超六成教育教学知识通过入职后获得

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依据,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不但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探索有针对性的课堂管理策略,还有利于教师更理性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更高的站位。既然教育教学知识如此重要,那名师们的教育教学知识主要来自哪些途径呢?

依据前期的问题设计,通过对15位名师现场调研结果的统计分类,他们认为:在求学过程中向老师们学到的教育教学知识占比为17%;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和入职后通过边教边学获取的教育教学知识均为20%,虽然各自占比最多,但总量并不大;此外,工作后通过参加相关专业培训、个人阅读、接受同事指导或交流三种途径学到的教育教学知识占比分别为17%、16%、10%。

教育教学知识并不是一种结构性知识,而是诸多策略性或者概念性知识的累加,这就意味着名师获得教育教学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名师掌握教育教学知识的时间周期也更长,在名师求学和就职的各個阶段,都是他们掌握教育教学知识的“大好时光”。如上述调研结果显示,名师在大学期间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只是其总量的20%,而入职后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高达63%,相信随着名师们在专业路上的持续发展,这个比例会变得更高。求知是人的本性,对于一位教师来讲,除了在知识获得上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在教学上做到“教到老,学到老”。

3. 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孰轻孰重?

学科教师需要兼备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可是,教师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样的约束下,教师们应该选择学习何种知识呢?这并不是一个主观偏好的问题,而是要看哪种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大。借鉴经济学的理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选择边际效用最大的商品,这样才能够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因此,要想发挥教师时间和能力的最大效用,就需要把它们用在最具教育效用的知识获取上。

那么,究竟是学科知识还是教育教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大?在对15位名师的调研中,他们的态度出奇得一致:教育教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大。事实上,在这15位名师中,有13位来自高中,而高中对学科知识的要求和追求都是非常明显的,那为什么大家还是会给出这个答案呢?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不管是在小学还是中学,学生要掌握的学科知识总量都是有限的,对于从业多年的这些名师来说,除非在高中学校教“尖子班”或培养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否则在学科知识层面面临的挑战并不大,基本都能驾轻就熟。而真正让这些名师觉得有压力的地方在于,虽然学科知识是一样的,但学生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却千奇百怪,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变换教育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有效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另一方面,在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之间,可能大家会明显感觉到随着教龄的增加,掌握学科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掌握教育教学知识的可能性却始终如一,即只要你保持学习的状态,在教育教学知识上总是会有进步,但在学科知识上的进步似乎越来越艰难。

三、普通教师走向名师的动力源自何处?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能够走到从业人员的前端,都需要克服常人难以面对的困难,比如繁重的日常工作、繁杂的家庭事务,等等。但克服了困难并不必然会让教师走上通往名师的道路,因为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时间与精力除了用来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可以用在大量的非专业发展活动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这些教师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还毅然走上通往名师这条道路呢?

参与此次调研的15位名师均具有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职称。由于承担课题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往往是评选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的重要条件,而这往往也是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的分水岭。于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自己走上从事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这条道路,就成为名师们审视自身成长的一个关键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名师也是从普通教师发展而来,所以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觉得从事研究和写论文是自己喜欢的事,往往是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才会选择做这些事情。但尽管如此,很多名师却在课题研究和写论文过程中感受到另外一种成就,即除了通过学生考试成绩获得的职业成就感外,还感受到自己通过探究教育教学问题而获得的专业成就感。

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考出了优异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或是有了一个更好的前程,教师们都会有收获的喜悦,也会因此得到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这种尊重和喜悦固然会促使教师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但仅此还不足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工作中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只有当教师们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同事们分享,把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索;只有通过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让他们知道自己身边除了有无数多的同“事”,还有无数多的知“音”,除了可以和同事一起努力去获得更优异的成绩,还可以和知音们一道去破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探索教育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体会到专业成就感。正是有了这样的专业成就感,才能够让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持续坚定地走下去。

这次调研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名师也是来自普通教师,他们可能只是在工作上多了一些执着,在思考和阅读上多了一点兴趣,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上多了一份堅持,但正是多出来的那么“一点点”,让他们拥有了在教育教学中更高的站位,并因此欣赏到了教育中更美的风景。

(作者注:感谢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师领航班“华东师范大学基地”各位学员对本文的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名师调研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浅议"名师"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