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效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8-10-14楼会利

读与写·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高效创设

楼会利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要强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从知识内容的掌握、态度价值的形成、方式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实现持续性提升。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仅应当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而且应当让他们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灵活性的运用。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生活素材进而实现高效合理数学课堂的创设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生活素材;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53-0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人为地将数学与生活割裂开来,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同时也造成学生懂得知识但不会应用的问题。基于这一现状的变革与改善,教师应当强化数学教学与生活素材的实际结合,特别将恰当、合理的素材在教学中进行运用和延伸,让学生既熟悉情景又掌握知识,既感觉十分有趣又能做到活学活用。

1.立足于学生数学兴趣提升,引入生活现象和故事

小学阶段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往往需要从直观的体验中实现知识的获取。这就要求教師在教学中要强化感性引导,以生活故事或生活现象为载体强化小学生兴趣激发。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教材素材的挖掘,运用合理数学故事或生活现象进行知识内容的引入。比如,在分数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丢番图墓碑"的故事以及八戒分桃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认真听讲、精心思考实现这些数学故事中所反映的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借助学生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生活事例或自然现象进行导入。比如,在进行"可能性"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找春天》的相关视频片段,组织学生在校园中看蝴蝶飞起、蜻蜓飞来,让学生们讨论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说蜻蜓飞来且飞的很低,说明可能会打雷,也可能会下雨。然后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自然知识或生活常识对于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等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初步认识和感知可能性的概念,这样的观察、思考和讲解显然比教师单纯口头解释可能性的概念效果要好得多,也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关注度、学习探究热情的有效提振。

2.立足于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强化实际问题创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强化生活情景创设一定要注意恰当、合理。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事先找来一张学校的地形图,然后让学生以测量的形式,并充分运用地图中的比例尺对于校门口到教室的距离、教学楼的东西跨度、南北长度进行测量和估算,然后再拿出准确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对,这样学生就对于地图的作用、比例尺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等相关内容实现了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创设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教学情景。要注重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将传统的停留于几道数学题目解决上的弊端屏蔽掉,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维。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强化教学情景创设。比如,可以提出在学校操场上用篱笆围挡出一块空地,并利用空地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主要用于学生"捉迷藏游戏的开展,而学校购买的篱笆总长度为80米,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通过篱笆围挡出最大的面积,这样的问题是开放的、所创设的生活情景是直观的、现实的,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会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回顾、梳理与总结等,强化自身思维的发散和翻转,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运用的有效结合,而且对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3.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强化多媒体技术运用

教师应当强化多元生活情景创设,特别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以多媒体辅助为手段实现情景还原,让学生更直接、更动态地观察一些数学问题的变化过程,强化学生理解与认知的加深。在列车通过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如果单纯利用板书和口头的形式,根本不容易解释清楚,在这一问题的认知上,很多小学生习惯于按照"人与人之间追及或相遇"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实际两者虽然原理相同但细微之处也存有较大差别,这一差别就是人的长度可忽略不计,而列车的长度则是很大的,需要完全计入其中。基于此,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展示:即有两辆同向行驶的列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发车较早但速度较慢,乙车速度较快但发车时间比甲车晚,给定路程以及甲乙两车的长度,让计算乙车完全超越甲车所需要的时间?"追及的列车所要完成的行驶距离即为被追及的火车行驶的路程再加上被追及列车自身的长度之和的总距离"这一问题很难为学生讲解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实现"真实情境"的还原和演示,同时注重对列出的长度进行重点标注,以动态过程展现一辆列车超越另一辆列车的整个过程,由此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以及其中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准确的认知和细致的把握。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散,问题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探究解决的核心素养就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培养与提升。

4.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数学兴趣提升,引入生活现象和故事;立足于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强化实际问题创设;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强化多媒体技术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冰.有效使用生活素材 创设高效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J].现代交际, 2017 (11) :138-138.

[2]罗宁.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效数学课堂[J]. 吉林教育(综合) , 2016 (37).

[3]秦洁.有效使用生活素材 创设高效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00125-00125.

[4]徐雅娟. 数学离生活究竟有多远?--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校合理的数学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6 (4) :131-131.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高效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