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之路”

2018-10-13李延国许晨

北京文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路面高速公路

李延国 许晨

一公里的突破

寒风呼啸,雪花纷飞。

公元2018年1月27日,一场姗姗来迟的大雪终于降临了。地处黄河下游的泉城济南,迎来了进入新年的第一场雪,也是“久旱望云霓”的早春之雪。从中午一直下到晚上,纷纷扬扬,密密匝匝,城镇乡村漫天皆白,仿佛变成了童话般的世界。瑞雪兆丰年。千里沃野百万农人笑逐颜开,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其乐融融……

不过,这对于以通达四方为己任的公路人,以及在路上奔跑的汽车司机与旅客来说,无异于一场难言的灾难。数九寒天滴水成冰,雪落在地上加之车轮碾轧,道路转瞬就成了“溜冰场”,如不及时清除,一声声尖利的车祸警笛便可能会响彻云霄。尤其是设计时速百公里左右的高速公路,有时只能关闭了事。此刻,养护人员往往紧急出动用扫把、铁锹、雪推等工具,抑或喷洒融雪剂、工业用盐等办法,清除冰雪路障,司机则给车轮捆绑上防滑链,以便车辆正常通行。无形中,增添了不少烦恼和成本。

这一天,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出现了:济南绕城高速公路某一公里的路段上竟然没有一点雪花、没有一片冰凌!来来往往的轿车、大巴车、载重卡车风驰电掣般地驶过,完全不受一点影响。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老天爷厚爱这里,把雪团都扔到别处去了?还是它有什么特异功能,可以“百毒不侵刀枪不入”?嗬,走近细看,真相大白:原来这里铺设的是光伏路面,电驱动的自动喷淋融雪装置感应周边温湿度,冰雪天气启动融雪剂喷淋,自然就畅通无阻了!

什么?公路发电,电驱动喷淋自融冰雪,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不不,眼见为实。这就是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铺设的世界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其中应用的数十项专利,都是属于中国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 事实上,融雪只是其中一个微小功能,更大意义是成功实现了“光伏与交通”的完美结合。一条路就是一座太阳能发电站,解决了占地、供电、环保等等问题,是地地道道的时代新动能,也为将来打造“超级公路、智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为,发电绝不是光伏高速公路的最终目标,路上预留了信息化端口和用于无线充电的电磁感应线圈,未来可实现电动汽车的行进中充电,打造一整套立体智能出行的交通系统。即以光伏路面为全线电气化、智能化载体,实现高时速(120公里/小时以上)、高效率(智能编组、同速汇流、智能分流)、高能效(无线移动充电、智能供电管廊)、高智能(预约出行、即时出行、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的绿色、安全、无接驳、点对点的全新出行方式。

神奇、高超、不可思议,简直是梦幻一般的公路啊!

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首段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虽说欧美等国家也在研究铺筑,但大都停留在自行车道或者乡镇公路上,而用于车辆密度与承载力最强的高速公路,只有在中国济南变成了现实! 别看长度只有一公里,却是迈出了交通革命的一大步, 堪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来自海内外的媒体人闻风而至,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位资深记者参观采访之后,感佩莫名又百感交集:“我最想問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公路为什么首先在中国建成了?”

一个历史性的发问!让我们沿着这条道路去寻根溯源吧——

西雅图小镇上来的不速之客

雪后初晴,天空还是一片灰蒙蒙的,如同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画面转亮,眼前已不是中国济南了,而是来到了美国西部海滨城市西雅图的一个偏远小镇。

几个黑眼睛、黑头发的人顶风冒雪,心情急切地乘车奔向前去。他们是来自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客人——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董事长徐春福和他的团队成员。

汽车在一个具有硕大车库的住宅门前停下,主人是一对姓布鲁索的工程师夫妇。徐春福等人通过翻译与其交流起来,希望看一看他们研究的一项新工艺。

前不久,徐春福在网上读到一则新闻报道:美国布鲁索夫妇发明出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是一种超耐磨的钢化玻璃,铺在路面上可以行驶汽车。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他多方打听,得知这对夫妇住在西雅图一个小镇上,便立刻联系,从大洋彼岸飞了过来。

中等个头且体格壮实的徐春福,头发浓密而卷曲,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显示出豪爽的性情和学者的风度。他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原籍山东潍坊,成长于黄河入海处的垦利县,中学毕业回家务农,得益于“文革”结束恢复高考的新政策,首批考入当时的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东营市商校当了一名教师。

他爱好读书,喜欢思考,还写得一手好字,几年后被选调走上了从政之路。时光荏苒,徐春福从东营市纪委干部做起,历任副县长、区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2010年12月,他调任德州市常务副市长,从此热爱上了太阳能事业。因为德州是闻名遐迩的太阳城,较早发展太阳能产业,刚刚在此召开了由世界太阳城协会、科技部主办,德州市人民政府、皇明集团承办的第四届世界太阳能大会,主题就是“太阳能改变生活”……

“太阳能的作用太大了!”徐春福回想起大学时期,他看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太阳城》,是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的作品,塑造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的理想国。虽说与现实中的“太阳城”是两个概念,但追求人类光明前景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在政府工作分工时,徐春福自告奋勇负责“新能源”——当时主要是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自有生物以来,主要依赖太阳提供的光和热生存。古人类在太阳下晒鱼、晒野菜、制盐,用阳光照射光片点火,这都是直接利用太阳能。还有一种间接的利用,比如开采煤碳、石油,因其为埋藏地下数万年的树木演变而成,可以看作太阳能的转换。近代以来,有一批勇于创新的人尝试开发太阳能产业,这样成本更低,范围更广。

首先是“光热”。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如今遍布城镇人家房顶、阳台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最典型的产品,此外还有太阳能温室、太阳灶等等。目前集热装置有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陶瓷太阳能集热器等几种。然而,这种光热转换还是被动地利用太阳能。真正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太阳能,使之造福于人类生活,还是要发展“光伏”。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新型发电系统。它的发电装置就是光伏板组件,由半导体物料——单晶硅、多晶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器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则可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

真是太好了! 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陆地海洋,还是高山岛屿,处处皆有,用它发电无须开采和运输。同时,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它的能量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另外,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约为几十亿年,由此可见,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徐春福是一个执着干事的人,由此心中装上了“太阳能”,为促进德州市的太阳能事业,奔走呼吁,尽到了一个分管副市长的责任。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也发现了问题:一是占地多,二是输送成本高。光伏发电要在空地上铺设光伏板,内地城镇密集难有大的空间,如果放在西部空旷地带,又需建设长距离输变电系统。如何解决呢?直到2013年,他奉调出任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无形中触发了电光石火般的灵感——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徐春福到高速公路上检查工作,尽管预先准备了草帽戴上,还是晒得大汗淋漓,一步步如同走在烧热的铁板上,个别地方沥青路面甚而发软了。

他问随行人员:“你们测过路面温度吗,有多少度啊?”

“测过,最热时达到了摄氏60多度。公路完全裸露在太阳下,就是平常也比其他地方热。”

这不就是天然的光伏用地嘛!如果把光伏发电与公路结合起来,既解决了占地问题,又可以节省输电成本,两全其美啊!徐春福为这个想法兴奋起来。不过他也知道光伏发电组件是很脆弱的,经不起载重车轮的碾轧,开始只是想在服务区空地上搞搞试点。可那毕竟有限,无法大规模发电,要是有一种能够铺设在路面上、承载各种车辆行驶的光伏产品就好了!

梦想的种子一旦播下,总会生根发芽的。工作之余,徐春福博览报刊、漫游网络,上穷碧落下黄泉,开始了寻觅与研究。他发现国外不少人有同样的想法:荷兰人建设了一条光伏自行车道,只准跑自行车。法国人修筑了一条乡村光伏公路,等级低,重型卡车不能跑。这都与他心中的光伏高速公路相去甚远。困难重重。在高速公路上铺设光伏的要求极高,既能透光发电,又要经受重压、撞击,还要防滑、防雨雪等等,一般材料根本不行。

两年后,徐春福调任新组建的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成了主管全省三分之二高速公路管理、养护的“一把手”,修建光伏路的信念更加强烈了。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对美国夫妇正在试验重载光伏路面的新闻,立即迫不及待地飞来参观考察,希望能有所突破。可是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人家知识产权意识很强,并不欢迎这些不速之客,没有详细介绍,只是带领他们看了看试验路面。而这一看,已在筑路行业滚打了几年的徐春福就看出了毛病。

那是一小块铺在自家院子里的路面,上面还盖着一层刚下过的雪,布鲁索先生拿着扫帚扫了几下,露出了一块钢化玻璃,说:“你们看吧,上面是透光层,下面就是多晶硅组件。”

徐春福问道:“先生,能不能上去走一走?”

随着一声“Yes”,几位中国客人站了上去,还用力踩了踩。继而,徐春福蹲下身子用手敲了敲,发出当当的清脆声响,再往下看,一片片六角形的发电材料铺在那里。他心里有了数:这还是在玻璃透光面上做文章,尽量打磨形成颗粒,以便增加摩擦力,使车轮不打滑,实则承压力不强,而六角形状也不宜于连接,无法大面积铺设。

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们礼貌地与布鲁索夫妇告辞,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但徐春福毫不气馁,仍然积极寻找新的路径。这一年,他已经58岁了,面临退休,原本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两年,用不着操心费力地折腾了。可一种责任感、一种担当精神始终燃燒在他的心里,要为未来的光伏公路闯出一条路来。

殊不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冥冥中,一种缘分降临了……

黄河岸畔的追梦人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这是诞生在抗战时期的雄壮战歌《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她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平年代同样振聋发聩......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黄河下游南岸的泉城济南与全国各地一样,仍然不断演绎着无数动人的传奇,光伏高速公路的理想照进现实,就是其中之一。本来两条平行线一直往前延伸,似乎永远没有相交的机会。然而,因为一个共同的追求、一个宏大的愿景,他们在某一个点上相遇了、相知了,携手并肩奔向铺满鲜花和荆棘的远方。

就在徐春福苦苦探求心中美好的“光伏梦”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有位名叫李武的科技企业家,也在锲而不舍地探索光伏与交通的结合,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为此,他和他的光实能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地试制出样品,并且通过朋友帮助在黄河边上一个停车场,修建光伏路面的示范段。

同时,他们深知要想真正到高速公路上试用,抑或是大面积推广,必须找到实力雄厚且深明大义的投资者,以及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仅靠本身的小公司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为此,他们曾经四处奔波联系了几个有钱有权的大单位,人家一听,大都笑笑说:“在公路上发电?这不是天方夜谭嘛!”就礼送出门了。

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到哪里去找目光远大、志趣相投的投资方呢?如果一再落空,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专利技术就半途而废了。李武和他的助手们陷入了迷茫之中.......

生于70年代的李武,老家在胶东半岛的烟台牟平县,地道的农民的儿子,1994年考上了山东工业大学,聪明好学,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山东省公路工程总公司录用,当了一名筑路技术员。每天在修路架桥工地上奔波,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尤其是研发推广改性沥青材料,他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了重大作用。

上级领导一看,这是个好苗子,一纸调令把李武调到了山东华瑞道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与美国合资建立的新公司,专门研发生产新型筑路材料。他沿着技术员、工程师、销售经理的台阶走过来,一直干到了总经理。这期间,他与张暄、张宏超等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共同从事光伏路面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异想天开,本是一句形容想法荒诞离奇的成语,如今已演变成大胆想象、敢于探求的意思。没有异想哪来的天开?任何时代都需要“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李武他们究竟是如何异想天开,走上这条研发之路的?

2009年,时任华瑞公司总经理的李武被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中国一架航班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发现欧盟加收了一种航空碳排放税。它的依据是燃油排放出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必须通过征税加以限制。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中国首当其冲。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中国民航据理力争,应一视同仁。

这引起了李武的极大关注。通过进一步了解,他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需求,低碳经济将大行其道。也就是说:今后会把碳排放作为一种平衡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交易手段。美元从与黄金挂钩到脱钩,改为与石油挂钩,未来可能发展到与碳排放挂钩。碳交易会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如果建立一个网站专门管理碳交易,前景十分可观。

他越想越兴奋,回到国内立即着手运作。可惜身为老总事务太繁杂了,忙得顾不上。天遂人愿,一位得力助手“由天而降”。她就是“80后”的海归女硕士——张暄。她生在青岛长在海滨,身上保留着青岛姑娘的秀丽与洒脱,大学毕业被推荐到英国大学读研究生,拿到学位后留在英国工作。虽说生活待遇不错,但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乡情思绪始终缠绕在心头,不久还是回国了。

说来也巧,张暄到山东华瑞公司应聘时,正是李武总经理面试。面对一些专业问题,她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答得头头是道。“行!就是你了!”李总高兴地一拍桌子,当场录用,并且专门安排她负责调研碳经济。她不负众望,利用娴熟的英语和国际规则,很快将全世界的有关情况掌握完备,并与李武一起研究制订方案,准备在这个新兴的经济领域大干一场。

当然,新生事物不会一帆风顺的,运作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与挫折。好在他们毫不气馁,屡败屡战,从中寻找各种商机。当联想到自己公司的主业时,灵感来了:减少碳排放不仅仅是种树,也可以与修路结合起来啊!路面天天躺在那里晒太阳,如果安上光伏板发电,不就减少了煤炭燃烧和二氧化碳排放嘛!

一旦认准方向,立刻奔向前去,这就是李武与张暄们的长处所在。不用说,具体任务又落在了年轻干练的张暄身上。别看她外表是俊俏文静的“女白领”,内心里却是能吃苦善钻研的“女汉子”,只要李总明确目标发出了指令,她总是千方百计超出预想地去完成。果然,他们很快就拿出了调研结果和实施计划。

大数据计算:各地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用电量很大,有的隧道长明灯,一年电费以百万计,且全是火电厂发电高压线输送,路多长电线多长。成本很高,甚而输电费用都高于发电了。平常呢,却有90%路面在晒太阳,可堪利用。而太阳能发电技术日益提高,一本书大小的单晶硅电池片由300多元一片,如今降到5元左右。我们国家大力扶持光伏产业,从生产到使用已是世界第一位!如果二者结合起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他们了解到,欧美国家正在研究,但都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把公路和光伏整合起来十分困难,要么成本昂贵,要么承载力不强。李武是做道路材料出身的,便想在这方面做做文章。毕竟不是专门科研者,缺乏试验设备和材料,他想到了一个人,从而成为光伏团队创始人之一。

此人名叫张宏超,与李武同龄,也是山东黄河边上长大的。20世纪90年代,他于同济大学毕业留校当了教师,业余做交通材料的研发工作。李武在做改性沥青时,常去上海找他探讨有关问题,相交不错,知根知底。现在,张宏超已经评上了副教授,仍然与李总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系。

这一天,李总带领着张暄专程前往同济大学,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张宏超,并请他加入研发。好啊!张宏超是个明白人,一听就感觉靠谱:“这个想法可行,我同意,咱们一起干!”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在济南、上海之间不停地奔波。李武与张暄拿出某种材料,就跑到同济请张宏超试验检测;或者张宏超从理论上论证,再飞到济南一起研讨。2013年,李武干脆辞去了公职,专心致志做起了研发。张暄则为了照顾父母,来到了离家近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出任部长,可心里还是牵挂着光伏路面。

开始,他们与欧美同行一样,总是在玻璃面上打转转,好不容易不打滑了,却一加压力就破碎,日志上写满了失败二字。数年的积蓄很快砸进去了,李武不得不拾起了老本行,成立一家小公司做道路材料,以解生存危机。可他的信念一直在燃烧着,并且越来越旺,赚了钱就再投入到研发光伏路上……

2014年,李武的公司有了起色,便想大干一场。他找到回到家乡工作的张暄,再次邀请她加盟进来。经过前几年的奋战拼搏,张暄深深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想进行到底,可是父母年高体弱,身边需要人,自己工作稳定待遇很好,一时难以取舍。她说:“李总,感谢你的信任,不过我得考虑一下好吗?”

“好,这项事业是咱们共同创造的,希望你来接着做!”李武真心需要这位得力助手,但人家确有实际困难,也不好勉强,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张暄心里如同大海的潮水,起伏不平。回到家相商,父母充满了担忧:目前的工作多好啊,而到济南去一切都是未知数,再说你老大不小了,还没有时间好好交一个男朋友,还是在家好好过日子吧! 然而张暄不这样想:人生是短暂的,事业是长久的。光伏路面为人类造福,也许我们最后不成功,但毕竟努力过,那就不会后悔!

一周后,她毅然办理了辞职手续,提着简单行装出现在了李武、张宏超等人的面前。古人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说还不至于说到“兴亡”的地步,但这种为了实现理想抛弃“铁饭碗”、高待遇而义无反顾的人,值得称道和钦敬。

就这样,一群有梦的人又整装出发了……

通向未来的东方之路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

光伏路面一般分三层,上层是透光层,中间是发电组件,底层是绝缘保护层。其中的关键技术在第一层,既可以使太阳光照射进来,为光伏板提供发电能量,又能够像普通公路一样经得起大小车辆的载荷与碾轧,并且还要防滑防雨雪。欧美专家都在玻璃钢路面上打转转,经历了数年波折还是达不到理想效果。起初,李武他们也是如此,直到连续无功而返,才觉得必须改变方向。

本身是做道路材料起家的,天天与沥青、石子、混凝土打交道,为什么不在这上面动动脑筋呢?李武和张宏超、张暄带领团队一帮人苦思冥想,开始了新的征程。经过了种种磨难和阻碍,他们终于试制出了一种叫作“透光混凝土”的材料,能够实现两种物质的完美结合,只是抗压力还欠缺。

生活在齐鲁大地的亚圣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形容人才的成长,也同样适用一种新材料的诞生。为了省钱也为了保密,李武租用了朋友企业的地下室,夜以继日地干起来。张宏超教授还有授课工作,业余时间也在自己车库里研究,一有空就飞过来共同“鼓捣”。别看张暄不是路桥专业出身,可通过这些年一起攻关,耳濡目染加之聪明好学,也成了行家里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什么扭力、摩擦力、冲撞力,一点点试验,一步步攀登,反复摸索修正工艺设计和技术参数,断裂了一块,再做一块,他们用汗水和心血锻造着心中的梦想。历经8年研发、5代试制产品革新,终于成功解决了光伏路面技术难题,获得了数十项国家技术专利。2016年,他们成立了山东光实能源有限公司,李武担任董事长,张宏超任首席科学家,张暄任运营总监,专门从事光伏路面的研究、生产与建设。

产品基本定型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他们在黄河北岸找了一个停车场,铺筑了一条短短的光伏路面,作为样板供人参观,起到一个展示作用并进行一些试验数据采集。同时四面出击八方联络,寻找实力雄厚的投资方,实施产业化。这方面,运营总监张暄发挥了本身特长,制作了详尽且科学的PPT,看图说话,图文并茂。

然而,生活中有许多的然而。他们说得口干舌燥,却没有换来应有的认可,不少人像听天书一样挥挥手打发了。无巧不成书,也许信息不对称会使很多东西失之交臂,而一旦偶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会燃起干事创业的火花。正是在徐董事长一行赴美国西雅图考察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武认识了齐鲁交通集团投资部部长郭伟,简要介绍了本公司的技术成果。

郭部长知道徐董去美国就是考察这件事情,一听正中下怀,立即说:“你先别找其他单位了,等听听我们领导的意见再说。”没过几天,他就打来电话说:“你们快来,徐董事长回来了,要听你们详细介绍。”

“好!马上就到。”李武放下电话,立即招呼正在公司里的张宏超、张暄带上有关资料,飞车来到齐鲁交通集团办公楼。

偌大的公司会议室里,董事长徐春福、总经理周勇、投资部部长郭伟等人早已等候。李武他们一到,寒暄几句,立即打开电脑、投影仪现场汇报。按计划,先由张暄全面讲解,再由李武和张宏超分别介绍技术工艺、实施方案等等。

“各位领导请看,这是光伏发电组件,这是路面构成……”张暄没有现成的汇报稿子,只有一个提纲,一边看着PPT画面,一边临场发挥。这些年她一直从事这项研发,而且是首创团队成员之一,满脑子全是光伏路面,从国际到国内,从现实到未来,娓娓道来,尤其遇到了真切想了解这项技术的“知音”,效果极佳!

话音刚落,徐春福感慨万千:“我满世界地找,想不到在家门口遇到了!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产品?”

“有!我们正在搞样板段,还没向外发布呢!”李武回答:“下边我和张教授再说一说……”

“不用再说了,咱们走,马上到现场看看。”徐春福雷厉风行,抓起大衣,当即起身驱车前去察看。

一路风驰电掣,他们来到了位于黃河岸边的停车场,看到了那段光伏路面,表面上像玻璃,摸起来像土,亮亮的呈深灰色,摸上去粗拉拉的,颗粒感较强。两辆汽车停在上面。徐春福等人走上去踩了踩,还特意跺了跺脚。

李武介绍说:“这段全建好了,每天发的电自用绰绰有余。”

徐春福十分兴奋:“这个技术路线对!好了,你也不用东奔西跑地找别人了,我们合作!”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李武他们摸索了七八年,碰了不知多少钉子,失去了许多挣钱的机会,甚至漂亮能干的张暄,都把终身大事耽搁下来。如今终于感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

有过多年政府和企业经历的徐春福,既有敏锐的眼光,又有做事的章法。他及时召开集团党委会、董事会,研究决定拿出部分科研经费,分两步走,先让光实能源公司在集团办公楼前做660平方米示范区,而后在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上铺设一公里的试验路。双方签订协议后,李武和整个光实能源公司立即忙碌起来。这可是展示多年研究成果的良机啊,一定要完美呈现!

由于有了黄河边停车场的成功经验,2017年9月,他们顺利完成了光伏路面试验区的铺设并实现并网发电,同时配备了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引导标线等衍生应用设施。这给了徐春福、周勇和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更大的信心,接下来,马上着手高速公路试验段的建设。

事实上,这正是齐鲁交通接盘的优势:可以提供正在运营的高速公路进行测试。过去没人敢介入,就是认为没有把握,担心影响了正常交通。试想谁敢扒开正在通车的高速公路搞试验,万一造成拥堵、发生车祸,后果不堪设想。而如果走不出这一步,光伏路面技术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从这个角度上讲,徐春福他们的决策是多么的重要和宝贵啊!

怎样落实呢?各方先后提出了三种想法:一是铺设试验段所有车道,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不过万一不行会危及车辆安全,甚而中断交通;二是仅铺设超车道,这样风险小安全有保障,但交通量小,轴载轻,不具备普遍性。几经论证,综合考虑,各方认可了第三套方案:铺设行车道和应急车道,保留超车道作为战略缓冲。

此外,他们还采取了最严格的标准施工:选择济南绕城高速东出口不远处,紧接长大下坡,位于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段区间的外侧。平均日交通量约为4万余辆,峰值达8万余辆,重车和货车占比高达51.4%,时有超载车辆出现。这就是说,如果在这段路上经受住考验,那么所有的道路均不在话下。如同“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光伏路面结构为“透光混凝土+光伏发电组件+绝缘保护层”,总厚度不超过3厘米。实施方案为:在原路基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用机械刨出路槽,加铺光伏路面,底层和周边无缝粘连,保持路面标高不变,既具备承载能力又利于通行和排水。准确地说,这种路面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网,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

从秋天到冬天,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全额投资、光实能源公司承建的世界首段高速公路光伏试验段诞生了! 全长1120米,铺设光伏路面1080米,分为主行车道和应急车道两部分,总面积5875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峰值功率817.22千瓦,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时,可为路灯、电子情报板、融雪剂自动喷淋设施、隧道及收费站提供电力供应,余电并入国家电网。

2017年12月28日,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在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南线上,隆重举行了“世界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建成通车仪式”。犹如石破天惊,震撼四面八方。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这里却突然“火热”起来,得到消息的国内外媒体、同行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顶着寒风纷纷前来,一睹这“发电公路”的风采。

身穿黑呢大衣的徐春福特别高兴,站在临时搭起的仪式台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今天阳光灿烂,我们的心里更是一片亮堂,因为一代人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隨后,一辆辆中巴客车、载重卡车、小轿车冲过系着红花的红绸,驶向了全球第一条光伏路面高速公路,嘀嘀的喇叭声犹如新生儿的啼哭,嘹亮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首创的光伏高速公路诞生了!

通向未来之路

时光如流,一晃,半年过去了,这条与众不同的公路究竟怎么样了?

正值国务院批准山东省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齐鲁大地团结奋战之时,我们两位作家来到了齐鲁交通集团采访体验,立即被“光伏路面技术”几个字牢牢吸引了:这是典型的新动能啊,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当我们的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光伏路面上,只见它比普通公路颜色略浅,很像一片片网格似的光伏板,却没有一点异样的感觉,平稳快捷。走进试验段的展示室,倾听讲解员详细介绍:经历了阴天、雨雪、雾、雾霾天气、电网检修、阶段遮挡及动态遮挡养护实验等,特别是繁忙春运的考验,日均通车量逾4万余辆,光伏路面安全可靠,没有出现断裂或者隐裂的情况。每日发电量1402.2千瓦时,现已累计达到16万千瓦时。利用的太阳能相当于燃烧68.481吨标准煤、减排170.692吨二氧化碳、等效种植9329棵树。据测算:山东省已通车高速公路的紧急停车带和外侧行车道,总面积为6696万平方米,如果全部铺设路面光伏设备,年发电量可达156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1550万吨,直接效益198亿元。依此类推:倘若全国各地高速公路都使用这项技术,那是多么可观而令人振奋的前景啊!

此外,路面下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可实现电动汽车边跑边充电,再也不用担心电池不够用了。同时预留的信息化端口还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统一汇聚车辆、路况等交通大数据,可实现无人驾驶,定向出行旅游、运货。未来,我们开车从济南到青岛,可以预定好路线地点,按一下按钮,等于坐在移动的客厅里,喝着茶聊着天就去了……

嗬!高速公路本来只是跑汽车的地方,在这里竟破天荒地给它植入了“大脑和神经”,彻底颠覆了公路行车的概念,为未来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宏伟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建设智能交通体系是其内容之一。国家十分重视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公路的开发,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走在了前列。

这还只是表面所在,当我们与堪称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奠基人”的徐春福交谈时,真切感受到了经过40年改革开放风雨洗礼,蕴含在中国人内心深处强大的精神动能。

在“齐鲁交通”宽大的会议室里,他挥动着双手侃侃而谈,近视眼镜后面目光炯炯:“修一条路,就是建一座发电站,路修到哪儿,就把能源和光明送到哪里。现在我们只不过迈出了一小步,即使这样压力还是巨大的。因为试验就有可能失败,失败了就要承担责任。当前我们只做了路面光伏,应该说技术上是成功的。将来还要试验车辆高速行进中充电、路车互感无人驾驶……

“创新未来人们出行的全新模式,它会对传统产业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某种颠覆性革命。我相信快则5到10年,慢则20年,这种全新的模式必然出现,从山东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全世界。历史上我们有四大发明,新时代里同样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听了这番话,我们情不自禁肃然起敬! 可以说,那位《纽约时报》美国记者的问题,在此找到了答案。某些别有用心之人说什么中国人只会仿制、缺乏创造力的言论,应该休矣!

是的,这是一条炎黄子孙开辟的通向未来之路。当然前面还会有种种风雨坎坷,但阻挡不往中国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脚步……

作者简介

李延国,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原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曾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报告文学《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在这片国土上》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文学大奖,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大趋势》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共产党人不可忘却的记忆》获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与李庆华合作)。

许晨,男,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海洋文化研究会会长。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3年参加鲁院高研班学习。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报刊,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第四极——“蛟龙”号挑战深海》《琴声如诉》等十几部报告文学、散文集。曾获“冰心散文奖”“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多种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第四极——“蛟龙”号挑战深海》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责任编辑 师力斌

猜你喜欢

路面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路面沥青上面层首件工程施工探讨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组合再生技术在“白改黑”路面再改造中的应用
大雪
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路面上的新科技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大决心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