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双一流”时代下的高考志愿填报

2018-10-13王林

甘肃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考双一流志愿

王林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考;志愿;填报

【中图分类号】 G63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022—01

“双一流”建设简单来讲就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继“985工程”“211工程”等高等教育工程之后出台的又一项国家性高等教育建设战略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计划不同于“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引入评估和退出机制,打破了“985工程”和“211工程”固化的身份,通过引入高校竞争机制,推动高校建设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促进高校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目前已进入第一轮建设周期。

随着《总体方案》的出台,各高校势必将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发展导向,进一步整合学校内部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未来势必会出现以学科实力评判高校水平的情况。避免当前高校用高水平学科来掩盖部分学科水平相对水平低的情况。那么“双一流”时代到底如何填报志愿呢?

首先,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和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行,优势学科竞争将更趋“激烈”,更加突出学科实力。同时,未来高中学生将不再分文理科,志愿填报模式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在高中一二年级时就得面临课程选择,课程的选择又将会影响高校和专业的选择,进而影响以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基于这种情况,学生必须尽早结合自身学习能力、追求、个人兴趣、特长、家庭状况等因素来确定个人职业规划。加强对高校、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度,根据未来职业定位来选择心仪的专业和高校。在平时要有针对性培养,这样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才能对大学和专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作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其次,“雙一流”时代下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掌握高校信息。对目标高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志向,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的高校。在全面分析自身能力的前提下,结合高考成绩客观评估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高考志愿意向,圈定一批适合自己发展和符合个人成绩的高校。通过查阅媒介,充分了解目标高校的优势和特色,获取高校软硬件条件、学科设置、师资规模、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相关信息。相比网络上种类繁多的各类海量信息,高校官网和传统媒介的信息准确性相对更高。同时,理性对待网络其他渠道信息,深入分析,精准筛选,尽可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学生可以咨询高校学长了解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生活环境等。如果有可能,走进校园亲身感受高校的育人环境,考生会有一个更加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随着高校调整或整合弱势学科,加大对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建设,专业选择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优先度将逐渐凸显。高分考生做到“专业、高校、地域”三者结合最为理想,分数不拔尖的考生不妨牺牲地域,选择一些地域不够理想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高校里像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以及B类名单中的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等都是考生可以考虑的高校。这些高校都是之前的“985工程”和 “211工程”高校,自身实力不容小觑,本科阶段在这些高校就读可以为将来深造和发展打好学业基础。对于成绩不够高的考生来说,如果上不了一流高校,也可以选择此次入选的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如果依然能够上到一流专业,然后通过考研或出国深造到更为发达的地区或国家求学,也不失为好的选择。

总之,“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及学科,重点在“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高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最终还要看建设成效。当下,在“双一流”建设和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考生着眼个人职业发展来选择高校和专业,注重专业选择必将成为一个趋势。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高考双一流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