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甘肃省教师队伍建设“四重奏”

2018-10-13陈富祥王增智叶祥元肖进雄刘晓乾

甘肃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四重奏骨干教师培训

陈富祥 王增智 叶祥元 肖进雄 刘晓乾

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教育而言,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好,并从“着力提升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等几个方面作出顶层制度设计。近年来,甘肃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使得农村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服务农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那么,甘肃各地是如何根据本地实际探索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又取得了哪些有益的经验呢?

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也是教育均衡发展以及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的核心所在。甘肃省作为西部教育落后省份,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例如,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整体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比较突出等。随着各地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师资力量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从现实来看,农村地区优秀教师“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但关系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更关系到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但还是存在教师补充渠道不够完善、比较单一,优质师资力量缺乏、资源配置不足,流动性不强,师资结构还不合理等问题,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这一问题更加明显。为此,全省在健全完善“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同时,拓展教师补充渠道,加大教师培训,深入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抓手,努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夯实基础: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改善教师结构

乡村教师队伍是我省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教育中的一个短板,如,补充机制单一,紧缺教师不能及时足额补充等。为破解城乡师资结构性矛盾,加快补足配齐紧缺学科教師,我省从多方面入手,统筹规划、精准招考破解乡村教师招不来的难题。

拿“特岗计划”来说,2018年我省在70个县(市、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基地学校实施“特岗计划”计划招聘特岗教师5000名,引导和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

市县教育部门也出实招,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定西市六县一区均为集中连片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乡村教师数达22000多人,占全体教师的60%。针对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定西市每年通过国家特设岗位教师招考、省民生实事项目、全市事业单位招考、签约免费师范生和紧缺专业研究生等方式引进教师,优先补充农村学校师资。2015年以来,全市共招考录用高校毕业生986人,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2016年签约引进36人,通过特岗计划招录418人;通过公建民营幼儿园教师招聘项目,两批共招聘幼儿园教师165人,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现状。

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坚持乡村中小学按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教学点按班师比的方式核定、调剂教职工编制。采取教育系统内部调配、公开招考录用高校毕业生等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配备工作。同时,重点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加大教师调整交流力度,将富裕学科教师通过调整、调动、支教、走教、分流等形式,盘活教育资源,破解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不均衡的问题。2016年至今,共补充教师433人。而武威市凉州区的做法是,采取教师招聘、免费师范生选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等方式,2014年以来,共选聘免费师范生9名、引进研究生3名,省民生实事项目招聘教师216名,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并通过选调、转岗、调配、走教等形式优化师资配置。近三年,为城区学校选调教师365名,有300余名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有40多名紧缺学科教师实行走教授课,并根据学科需求情况对1000多名教师进行了合理调配。

玉门是一座搬迁城市,也是全省17个插花贫困县之一,3.6万移民群众来自省内东部贫困地区21个县市,有整建制移民乡4个,移民乡建乡时间短,教育事业起步晚。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玉门市在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倾斜, 2017年,为农村学校补充37名中小学老师,通过深化城乡结对帮扶,让城市优秀教师“沉下去”,农村骨干教师“浮上来”,三年选派56名城市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并组织城乡教师轮岗交流360人次,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紧缺的矛盾。

嘉峪关市作为首批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市县,近几年来,嘉峪关市在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出实招,陆续安排近一百名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目前嘉峪关市农村学校师生比为1:8,高于市区学校。天水市探索“大学区”管理体制,扩大“大学区”和中心校的教师调配权,实现教师在县域内统筹调配,优先保障村小学和教学点需求,确保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到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

加强培训:让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

如何让教师教得好,不断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全省各地都把教师培训作为长效工作来抓。在省级层面上,精准对接培训需求,深入推进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全省累计培训教师23.95万人次,占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78%,乡村教师占比达到80%以上。各地在实施国培、省培计划的同时,还举办形式多样的的培训活动。

白银首先从岗前培训抓起,点燃乡村教师从教的“第一把火”,如平川区每年9月份都要举办为期一周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为新入职教师上好做教师的第一堂课。通过举行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配发《新入职教师培训手册》,举办专题报告,让新入职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教育政策,懂得教学常规,学习教学技能,遵守师德底线,树立教育信仰,培养教育情怀。同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随班跟学,让新入职教师通过跟班听课、交流研讨、上展示课、互听互评等方式,初步感知、体验做教师的基本要求和一些常识。

除此之外, 为有效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专业教师不足、课程难以开足开全的困境,白银市深入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平川区教育局联合沪江“互+计划”,组织各学校积极参与“‘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活动,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打通了乡村与外面的世界,让网络课程走进平川乡村孩子们的心灵,补齐乡村教育的短板。2018年,全区4个教管中心,6所农村中小学的398名教师与4000多名学生齐聚网络课堂,开启了网络直播课程,用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

张掖市在教师培训上也下足了功夫,不断深化省、市、县、学校、教师“五级联动”教师培训机制,实施全省“三计划两工程”教师培训项目。近年來,张掖市对10人以下规模乡村学校的96名教师全员进行培训,还以省级“金钥匙”导师为首席导师,组建了53个导师团队,确定了21所项目学校、204名乡村种子教师进行结对培养,以县为主开展了“金钥匙导师送培进校”活动,培训乡村教师580人。另外,还设置教师梯次成长平台,为乡村教师梯次成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如,甘州区创新教师梯次成长金字塔培养模式,探索实施“行政+学会+基地”培训新模式、“十百千”乡村青年教师艺术素养提升行动。

武威市凉州区则多措并举,采取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重点开展以“三新一德”(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为内容的教师素养培训。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青蓝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举行讲座或辅导20多场次,接受培训教师达4000多人次。组织900多名校长、骨干教师到外省名校培训学习。

如何使培训有针对性,取得实际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难题。

玉门市为培训年轻骨干教师,实行农村年轻教师1+1导师制培养计划,对执教五年以下的乡村教师聘请导师,选派农村骨干教师赴江苏、上海、西安等地参加培训,组织300余名农村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还开展以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份课程标准解读,上一堂高效优质课,上交一份教学反思,展示一项个人特长的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带头上好高效课堂,带动青年教师开展“过关课”、“常态课”等磨课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人人争当第一的良好局面。

白银市用“六个建立”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即建立完善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等市县级培养管理机制; 建立名师工作室及省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制度;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考察、交流和培训活动;建立“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库,完善中小学校长培养选拔管理机制;建立名校(园)长工作室及教育治理成果展示制度,确定“师带徒”培养目标任务,有效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定西市聚焦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实施高端研修,提升培训层次。在“西部连片贫困地区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中,2016年争取到35名中学英语教师赴澳大利亚、美国参加为期4个月的留学。目前,首批11名教师已赴澳大利亚参训。还争取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田家炳基金会培训项目共培训校(园)长、中小学学科教师361人次。

合作市属民族地区,52所各级各类学校中有42所为双语学校,双语类教师较少,与普通类教师一起参加培训效果不够显著,双语类教师网络学习资源也不够充足。为此,合作市在教师培训上根据本地实际,以全员培训为基础,骨干培养为引领,以农村教师队伍培养为重点,多渠道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平台。

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是培训取得实效的支撑。庆阳市利用“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与北师大、陕师大、陇东学院三所高校合作,原计划培训10000名教师,目前已经培训10310名,还与项目学校达成帮扶共建合作。如,北师大实验小学与华池列宁学校建立了对口交流关系,并通过“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选派优秀教师对口帮扶华池一中、柔远初中、柔远小学。庆阳市被帮扶学校先后选派120多名管理人员和教师赴对口学校挂职锻炼、跟岗实践。

2018年,酒泉市创新教师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广覆盖,深层次,可谓多点开花,其中市教育局培训3000人,县区培训10961人,通过实施市县校三级培训,全市教师参训率达到百分之百。还利用网络研修资源创新县级培训平台+学区+学校,以及学校+学校等多渠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另外,酒泉市肃州区在全区建立起35个学科教研团队,通过首席导师引领和学科成员工学研究的方向,重点培训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另外,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科教师,组成四个金钥匙导师团,通过送培进校、网络研修等方式,培养优秀学科乡村教师。

嘉峪关在各级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教师专题培训,从教学业务、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先后组织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农村校长(园长)培训,“金葵花”农村英语教师培训,“萤光”支教等专题培训项目十多个,改善五级培训体系,以教师培训、教学竞赛、教学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另外,加大乡村中青年教师培训力度,以镇中心学校、联盟校为核心的教研平台为农村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团队支撑,培养了一批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推进交流: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不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不管是择校热还是进城热,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师资力量。近年代,走教以及教师流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各地的运行模式却各不一样。

全省各地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普遍缺乏。张掖市对音、体、美教师实行走教制,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紧缺问题,不断提高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学质量。同时,县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统筹城区、农村学校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进行互换挂职锻炼或服务;选派城区学校名优骨干教师到对口农村学校支教,对口农村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2016年至2017年,张掖市县域内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数达到1167人次。

武威市凉州区通过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或教学点支教以及教师调整交流等方式,每年选派3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派约100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2016年秋季学期安排183名教师交流轮岗。

定西市大部分学校是乡村学校,补齐乡村学校师资短板,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才会有保障。2015年,安定区选派53名教师到农村学校、偏远山区及薄弱学校轮流任教和联校走教。临洮县安排21名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支教,并对农村边远和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倾斜政策,确保学生人数不足25人的单班教学点至少配备3-4名教师。岷县从城区选派15名骨干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开展对口支教工作。2016年全市共交流轮岗教师333人。

合作市首先从校长交流开始,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35名校长如期开展轮岗,实现了校长的有序调整交流。

酒泉市肃州区为有序推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每年安排50名城市中小学名优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选派同等数量的农村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通过名优教师流动,进一步促进名师的合理分布,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例如,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或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还安排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

天水市建立健全教师和校长合理流动机制,全面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轮岗、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中小学跟班学习、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和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

提高待遇: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让优秀教师能够留得住,安心教,全省各地除了切实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工作条件,落实乡村教师补助和班主任津贴等,同时注重教师身体健康、专业成长、职称评审以及发展空间。

就全省来看, 2017年全省投入5.92亿元为75个贫困县15.95万名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人均补助标准达到311元。各地县也根据实际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教师生活待遇的政策。如,张掖市从2016年1月起,对全市5个插花型贫困县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按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2016至2017年共发放生活补助66858人次,4283.27万元,从2014年开始实行班主任津贴制度,在绩效工资中实行差别化班主任津贴,2015-2017学年,全市六县区共发放10538人次乡村班主任津贴2619.02万元。

嘉峪关市不属于连片特困地区,未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为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待遇,嘉峪关市根据农村实际,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提高15%,平均每人每月近400元,从2015年起,为所有乡村教师按200、300、400元标准发放乡镇工作补贴,提高班主任待遇,分别按照幼儿园400元、小学初中500元的标准发放。

合作市作为民族地区,自2015年起,将班主任津贴纳入财政预算,每人每月300元,每年发放10个月。全市乡村教师在享受甘肃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海拔差别发放的200-600元乡镇工作补贴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按每月平均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玉门市积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为乡村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发放300元、400元的生活补助,有688名乡村教师享受到了生活补助,要求进城的教师明显减少,出现了城市教师向农村学校回流的新气象,还为乡村教师每年组织一次体检。

武威市凉州区为农村教师落实乡镇工作补贴200~600元,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每月300元,为张义山区教师每月增发艰边津贴140元。

当前,全省各地都把教师体检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做,安排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每一两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如,张掖市每年开展一次乡村教师免费健康体检,体检费用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六县区乡村教师参加体检11927人次,体检率100%;由卫计部门牵头,市县区组成46个巡回医疗组,定期或不定期赴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乡村及时诊治乡村教师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2015年至今,共开展巡回诊疗活动21场次;为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长期跟踪体检。还开展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如临泽县实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年均发放全县实施农村教师专项补助42万元。

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把改善乡村教师住宿、食堂、办公条件与实施“全面改薄”、建设周转宿舍等工程相结合,因地制宜,整体推进。每个乡建1所乡村教师活动中心,设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室,为教师身心健康提供服务。如,2015年定西市投资750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06套。武威市实施“教师安居工程”,修建教师周转宿舍、公租房1482套,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嘉峪关市修建了教师周转宿舍,基本能够满足农村教师住宿要求,且条件比较优越。

职称评聘是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全省对教师职称评审进行了改革,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表彰向基层一线和乡村教师倾斜。如,庆阳市就提出,乡村教师在评定职称(职务)时,达到初级、中级职称(职务)晋升条件的,经师德考核和课堂教学能力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评定相应职称(职务)。在村小和教学点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达到初级、中级职称(职务)晋升条件的,不受设岗限制,评定和聘用相应职称(职务);在村小和教学点连续从教未满20年,离开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按照正常政策重新聘任职称(职务)。

另外,省政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予以表彰;市县政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表彰。除此之外,白银市还建立教师疗养休假、工作荣誉奖励、身体健康检查制度及教师节等特定节日慰问制度。评优选先、职称评聘、享受经济适用房待遇等向农村教师倾斜。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四重奏骨干教师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室内乐小品两首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