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主题课程的生成与实施

2018-10-11姜雪梅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比赛项目艺体比赛

姜雪梅

一、主题缘起

每年的5、6月是幼儿园的艺体节——棋乐赛的开展时间,通常棋乐赛都是以幼儿园策划为主,幼儿参与其中。今年的棋乐赛开始之际,幼儿们正谈论着艺体节会有什么有趣的活动。这时,教师可以捕捉幼儿们的热情和兴趣点,并鼓励已经参加小班、中班两届艺体节的大班幼儿,主动申请筹办本届棋乐赛。

二、主题目标

第一,幼儿通过讨论、设计、策划、统计等步骤,积极参与棋乐比赛的筹备,积累有关棋类赛的感性经验;第二,在活动中,幼儿尝试相互协商、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主人翁意识。

三、主题实施

1.赛前筹备时

首先,教师和大班幼儿就棋乐赛比赛内容展开讨论。如幼儿们觉得比赛项目应该从大家的兴趣出发,所以幼儿们制作了比赛项目征集箱,以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几日后,幼儿们再整理征集得来的比赛项目意见。通过合理分类、连猜带问的方式整理信息,最终确定了四个比赛项目:棋王挑战赛、棋乐服装秀、棋乐儿歌赛、创意棋子DIY。

其次,教师应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的棋类赛参赛经验,让每个幼儿都说出自己的意见,并逐步完善赛前准备工作。

2.赛中体验时

为期一周的比赛即将开始,因为大班幼儿也报名参加了棋乐比赛,时间上发生了冲突。这时,教师向幼儿们提出问题:“本班小朋友要参加比赛,那工作人员该怎么安排呢?”幼儿们在商量后,决定大家轮流参赛并承担裁判工作。由于比賽项目不同,胜负统计方式也不同,幼儿们分别采用三种统计形式:棋王挑战赛,裁判负责胜负判断和统计;棋乐服装秀、儿歌赛需要现场投票;棋子DIY可以进行日常投票。接着,第一场棋王挑战赛结束后,幼儿们发现棋乐赛场上每天都会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丰富的故事。于是,幼儿们决定以班级日记的形式,用图画的方法记录每天工作或比赛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快乐。由于身体的缘故,大班一名幼儿要缺席这一周的活动,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不能到场的幼儿想看比赛怎么办?”于是,幼儿们组建了新闻小组,对比赛实况进行转播,通过视频拍摄,以满足生病幼儿、家长观看活动的需求。

3.赛后分享时

棋乐比赛告一段落后,每个比赛项目都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对于颁奖这一活动,幼儿们又引起了小小争议:“我们给获胜者什么奖励?我们该怎么颁奖?颁发的奖是否都一样?”于是,幼儿们充分利用班级美工区的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奖牌、奖杯、奖状,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奖牌授予这些“棋乐星”。

四、主题案例反思

1.重审理念,确立课程方向

教师再次翻阅资料,了解课程生成,即美国的生成课程。这是美国现行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不是国家规定、现成的课程,也不是专家设计的、可以直接使用的“罐头式”课程,而是以突发事件为起始点而生成的课程。

通过理论的再次研习,反观上面的课程案例,课程的生成始终追随幼儿们的需求,幼儿的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尝试都可以拓展课程范围,丰满课程细节,充实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在生成课程中,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幼儿潜在的课程内容,是幼儿最基本的课程。

2.目标导向,促进全面发展

虽然说生成课程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它对教师的能力和决策具有一定挑战。此时,目标的制订成为整个课程的基调导向,并在课程生成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潜能,促使幼儿全面、均衡地发展。

课程目标的设定能有效把控大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现状,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活动的适应度,能全面发展幼儿在五大领域中的各种能力,最大化挖掘幼儿的潜能。因此,目标导向不是对主题课程生成的约束,而是一种规整和修剪。

3.领域均衡,注重和谐发展

在主题活动推进过程中,教师要找到核心概念。如案例中的核心概念在于:赛前筹备时—赛中体验时—赛后分享时,三个板块的内容紧紧围绕“棋乐赛”生成,又各自成为核心点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生成。课程生成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主题网络图,即主题框架,在主体框架下,领域内活动穿插在各个生成活动之中。如“棋乐服装秀”可以与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得到融合;“棋乐儿歌赛”可以和五大领域中的语言领域结合起来;建构游戏可以与比赛场地的布置结合。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市幼儿园)

猜你喜欢

比赛项目艺体比赛
高中艺体特长生单独编班和插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展一体两翼 圆成长之梦
电竞种植记
历史性突破,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深化学校课程研发 走艺体特色教育之路
普通高中创建艺体特色教育实践摭谈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Olympic Sports(奥运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