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印丛林上空的苦斗

2018-10-10谭立威

航空知识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航空队盟军皇家

谭立威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日军在东南亚地区就已有所行动。1941年12月初,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仅仅两天后,日军地面部队就进入了缅甸。此时的缅甸尚属英国殖民地,帮助缅人独立就成为日军出兵缅甸的借口,并争取到了以昂山为首的一批缅甸独立运动人士的合作。

由于日本势力在泰国(旧称暹罗)的长期渗透,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个月之后,日本迫使泰国政府对英美宣战。此时,日军在泰国的30个机场总共部署有700余架飞机,泰国成为日本空中力量的前进基地。

日军在这一战区首要的战略目标是印度。攻取英国在东方最大的殖民地印度,进而一路向西,与纳粹德军在中东会师,是当时日本陆军最大的梦想。此外,一旦占领印度,还将切断中国通往外界的交通线,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抵抗。

然而,横亘在这条“大和梦”之路上的,是缅甸延绵上百千米的亚热带丛林。

保卫仰光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缅甸空中防御的主力是英国皇家空军第221大队,大队长是澳大利亚人曼宁。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英国皇家空军的大队(Group)与美国陆海军航空兵的大队并非同一级别。皇家空军编制序列是大队-联队-中队;而美军的编制序列则是联队-大队-中队。皇家空军的大队是联队的上一级单位。

为了积极备战,曼宁在缅甸阿恰布(现称实兑)、毛淡棉、墨吉和密支那等地修建了机场。不过计划用于保卫缅甸的280架飞机中,真正能起飞保护缅甸首府仰光的,只有驻防仰光北郊敏加拉洞机场的皇家空军第67中队的16架美制“水牛”战斗机。所幸,他们得到了来自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飞虎队”)21架P-40战斗机的支援。此外,缅甸志愿航空队的若干架轻型飞机也加入了这支小小的空防力量,主要用于通信联络工作。

从1941年12月23日开始,仰光就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日军轰炸机群通常由多达80余架轰炸机组成,并有战斗机护航。盟军空中力量很快得到加强,来自印度的“飓风”战斗机,以及从中东飞来的英国皇家空军第113中队“布伦海姆”轰炸机迅速赶至。第113中队二战爆发前就驻防中东,曾在北非战役和希腊战役中历经数度苦战。1942年1月7日,在飞抵缅甸仅仅数小时之后,该中队的“布伦海姆”轰炸机就出动轰炸了日军位于泰国曼谷的空军基地。不过,如此密集的飞行,兼以缺乏机务人员的地面保障,使得“布伦海姆”经此一役后就暂时退出了作战行动。直到飞机经过全面检修后,才得以重返战场。

英国皇家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是盟军在东南亚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图为蒙巴顿勋爵(右)与美国史迪威将军在交谈,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

为了协助盟军地面部队的行动,印度空军第1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第28中队从印度西北边境(现属巴基斯坦)赶来增援。这两个中队的英制“莱桑德”飞机主要用于陆军作战支援和通信联络。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空军第1中队,该中队是印度空军创建的第一个飞行中队,其装备的“莱桑德”来自孟买市民的捐献,因此以“孟买中队”闻名,至今仍是印度空军现役中队。

1942年1月31日,盟军弃守毛淡棉。4个星期之后,日军成功渡过锡当河,切断了仰光至曼德勒的铁路线。仰光的陷落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盟国在仰光的战斗机数量极为有限,据说很少有同一时间超过45架的情况,但盟军仍然牢牢地控制着仰光的制空权。他们击落了上百架日军飞机,并成功地保障了仰光的有序撤退。3月7日,皇家空军最后一架飞机飞离敏加拉洞机场,向北撤往马圭和阿恰布重组。“飞虎队”的P-40则撤往缅北腊戌。

败走麦城

1942年5月,皇家空军侦察发现,日本陆军航空队业已进驻敏加拉洞机场,随即发动了空袭。9架“布伦海姆”轰炸机在10架“飓风”战斗机的护航下,从马圭出动,突袭了敏加拉洞机场,击毁16架地面停放的日机,并在空中击落11架。此次战斗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有“军神”之称的王牌飞行员陆军中佐加藤建夫,被一架“布伦海姆”轰炸机的射击手击落身亡。

日军的报复接踵而至,对皇家空军在缅甸的残余力量展开清剿。首当其冲的马圭机场,遭到持续的空袭,化为一片废墟,仅有6架“布伦海姆”和11架“飓风”蹒踟地飞到阿恰布机场。日军的空袭尾随而至,阿恰布机场连续3天遭到轰炸,7架“飓风”战斗机和1架“瓦伦西亚”双翼机被击毁。缅甸战役期间,皇家空军曾经大量使用英国维克斯公司生产的老式“瓦伦西亚”双翼机运送补给,疏散伤病员,颇为有效。

同月,美军第7轰炸机大队從荷属东印度群岛爪哇撤退出来的B-17“空中堡垒”飞抵印度。这种重型轰炸机迅速投入到缅甸战场。可惜的是,这种杯水车薪的增援已经于事无补了。

由于通往印度的地面交通被日军截断,尽管撤走了424人,皇家空军还是有350名军官和士兵无法撤往印度,不得不把他们的雷达站以及剩余的装备全部分拆打包,装上了幸免于轰炸的150辆汽车,退入中国境内。他们后来在中国设立了训练营,为中国空军培训地勤机务人员。

随着战局的急转直下,盟军地面部队节节败退。英印军在英国将领亚历山大的指挥下,经缅甸西北部撤往印度。中国派往缅甸参战的十万远征军,除了孙立人的新38师等少数部队跟随史迪威将军进入印度,改称中国驻印军外,主力随杜聿明将军分路退回云南,很多人在翻越缅北野人山时遭遇不幸,损失过半。缅甸的形势遂陷入绝望。

1944年,战斗机飞行员出身的皇家空军第221大队大队长文森特少将,指挥所部在困帕尔战役中给予第14军极大的支持。文森特本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有击落敌机的纪录。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

1942年3月5日,刘易斯·布里尔顿少将指挥下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印缅指挥部在印度组建。5天之后,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美军第10航空队司令部。布里尔顿将军也是“驼峰”空运最初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

在英属印度的吉大港(现属孟加拉国),皇家空军第221大队重新组建。这时的221大队仅能集结起5个中队,其中一个运输机中队所用的飞机还是原美国人的民用客机。

此时,由于盟军与德意军队在北非地区陷入苦战,皇家空军来自中东的增援和补给被迫延迟了。美国人的补给抵达还要几周的时间。印度国内,独立运动的浪潮日益高涨,到处充斥着骚动、不安。这是战争的至暗时刻,危机四伏。

所幸的是,日本人也需要时间。遭到破坏的交通需要时间修复,新占的地盘需要时间巩固,对印度、中国发起新攻势的前进基地也需要时间建立。

盟军有效地利用了这段间歇期。1942年3月5日,刘易斯·布里尔顿少将指挥下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印缅指挥部在印度组建。5天之后,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美军第10航空队司令部。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人员、装备源源不断地涌入印度。

与此同时,在战争中被打残的英国皇家空军第221大队修整重组期间,新组建的第224大队接管了南部若开地区的防务,使得221大队的作战行动能够集中于更靠北的区域。

盟军在印缅战场的战略目标上存在着严重分歧。美国人关心的是如何帮助中国军队打通国际补给线,而英军最初的战略目标是保卫印度,后来随着战局发展,又变成了重新征服缅甸。

增援印度

1942年年中,在印度的皇家空军比此前已经壮大了3倍,并在着手进行着大量机场建设项目。从其它战区淘汰下来的“飓风”I战斗机和“布伦海姆”IV轰炸机,陆续抵达印度。紧接着,“布伦海姆”V也到了印度。“布伦海姆”的这个型别,虽然是在英国本土生产的,但是全部派往海外服役。

根据租借法案,美国援助的伏尔梯“复仇”俯冲轰炸机、C-47“达科他”运输机,以及用于执行海上侦察任务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和“哈德逊”轰炸机纷纷送抵印度。

印度空军的各作战中队集中统辖于英国皇家空军的指挥之下,大量裝备了“飓风”战斗机、“复仇”俯冲轰炸机和“莱桑德”作战支援/联络机。

由于日军在其它战场上的高歌猛进,调用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补给,特别是空中力量,因此缅印战场一度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只有小规模的冲突。盟军地面部队对日军占领下的阿恰布方向发动了一次规模有限的攻势,空军在战役期间提供了近地支援。遗憾的是,在缅甸可怕的雨季面前,盟军的攻势止步了。

1942年10月间,日军对印度阿萨姆地区的几个美军基地发动了3次大规模空袭,遭到P-40战斗机的痛击,损失惨重。1942年12月20日,日军的8架飞机趁着夜色空袭了加尔各答,并自此拉开了对印度孟加拉地区持续的夜袭攻势。尽管20日当晚空袭造成的损失微不足道,可由于有平民伤亡,恐慌开始蔓延。上百万人从人口稠密的大都市逃离。随着空袭的持续,碎石瓦砾无人清理,尸体任由其腐烂而无人掩埋。加尔各答处于瘟疫爆发的边缘,急需一支夜间战斗机部队来稳定局势。

皇家空军紧急拨调了装备有机载雷达的“勇士”重型战斗机,从英国赶赴印度助战。1943年1月15日夜,“勇士”首战告捷,击落了来犯之敌。在“勇士”的打击下,日军被迫减少了夜袭行动。逃避战火的难民得以返回家园。

此后,越来越多的“勇士”抵达,被用于执行近地支援任务。由于其安静、高速和良好的低空性能,很快就在日军中赢得了一个美称——“嗫死神”(嗫,在日文中有耳语,低语之意)。

1943年初,英军著名的丛林游击战大师奥德·温盖特准将率部空降到日军的后方,拉开了袭扰战的序幕。与此同时,英军14军也发动了攻势,可惜再次为雨季所阻。1943年8月25日,皇家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被任命为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他的总司令部下设的盟军东南亚战区空军总指挥部于11月组建,皇家空军上将理查德·皮尔斯爵士担任总指挥。

1943年12月5日,加尔各答第一次在白天遭到日军空袭。所幸,首批增援的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业已抵达。到1944年1月底,这批“喷火”VC取得了击落日机44架的战绩,己方损失7架。

东线的坚守

这时,盟军在印度的机场建设颇具规模,已建成有2条跑道的机场140个,1条跑道的机场60个,此外,还建成雷达站50余座。军需补给也源源不断地运抵印度,新型“喷火”VⅢ战斗机的加盟,更为争夺制空权增添了砝码。

1945年,皇家空军27中队“勇士”飞机空袭日军军列。地点在缅甸蒙育瓦和实皆之间。“勇士”,布里斯托尔Beaufighter,旧译“英俊战士”,含义是从该公司Beaufort鱼雷轰炸机引申而来,与“英俊”无关。

1943年12月15日,为了即将发起的攻势,盟军在东南亚战区下组建了由皮尔斯将军司职的东线空军指挥部,将这一区域的英国皇家空军、印度空军和美国陆航第10航空队统归其领导。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中国战区作战的美国陆航第14航空队(源自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虎队”)和著名的战略轰炸机部队美国陆航第20航空队,虽然都与东南亚战区协同作战,但从未隶属于东南亚战区的序列之内。

1944年初,日本陆军航空队在缅甸的实力略显单薄,共计有27架三菱九七式重型轰炸机、16架川崎九九式轻型轰炸机、9架三菱九九式攻击机/战术侦察机、14架三菱百式侦察机、58架中岛一式战斗机和30架川崎二式双座战斗机。

正当英印军着手准备反攻缅甸的时候,日军却抢先于1944年2月4日,在靠近印度边境的缅甸若开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试图沿着科克斯巴扎尔(现属孟加拉国)、吉大港的海岸线,一路向印度腹地推进。

然而日军惊讶地发现,英联邦军队这次并没像在缅甸大溃败时表现的那样,他们不仅没有后撤,反而组织起了一条防线。盟军的空中力量则为前线有效地提供了武器装备和军需补给。事实上,此前为了发动攻势,皮尔斯早就在印度库米拉(现属孟加拉国)建立了前方的补给基地,这就大大缩短了补给线。

不过,前线所需补给的数量之大,远远超出了皇家空军C-47机队的空运能力。因此,美军不得不临时抽调空运总队印中联队正在忙于“驼峰”空运的C-46运输机施以援手。

2月6日,为了打击盟军的空运行动,日军派出了大编队战斗机群。盟军的“喷火”立刻予以迎头痛击。日军损失惨重。此后,日军在这一战场上很少再组织大编队飞行了。

皇家空军和印度空军的“复仇”俯冲轰炸机,以及临时改装成轻型轰炸机的“飓风”,也为前线地面部队提供了大量的近地支援。

因帕尔之战

1944年3月7日夜到8日凌晨,日軍在缅甸中部横渡钦敦江,分兵两路向靠近印缅边境的印度因帕尔方向发动进攻。印度第17师陷入苦战,被迫后撤,急需援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勋爵下令再次挪用了正在执飞“驼峰”航线向中国大后方空运战略物资的美军运输机队,与皇家空军第194中队的C-47一道,将印度第5师从缅甸若开空运到因帕尔。随后,援兵源源不断地从印度各地被空运到前线,其中包括印军第50伞兵旅。

尽管如此,日军前进的势头仍然没能被遏止。3月31日,日军切断了印度迪马普尔至科希马之间的交通,英军第14军被包围,失去了与后方的联络,补给完全依赖于空运。

这是最紧急的关头,残酷的战斗不断。包围圈内,紧急修建了6条临时跑道。这时指挥皇家空军第221大队的文森特少将严命手下每名空勤人员都必须随身携带武器,准备随时与日军近距离拼杀。他还亲自指挥皇家空军地面战斗团的军人们击退了日军突击队的突袭。

在这些临时跑道上空,皇家空军组织起了有效的空防和近地支援。美军航程较远的P-38“闪电”和P-51“野马”战斗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家空军战斗机队的部分压力。与此同时,美军战略轰炸机群对日军的交通线进行了持续的轰炸。

执飞战地空运任务的主要是皇家空军第3战术航空队,靠近前线的库米拉机场成为重要的中转站。有一段时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25轰炸机队协助空运了大批弹药。

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第14军苦苦支撑数月后,损失惨重的日军终于开始后撤了。到6月22日,科希马到因帕尔之间的交通线被完全打通。到8月19日,日本人全部被逐出了印度的领土。

因帕尔之战,成为中缅印战区的转折点。日军侵占印度,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进而与德军会师中东的迷梦被打破了。很快,盟军从印度反攻缅甸的战斗就将打响。尽管此后在缅甸仍将有一系列血腥的苦战,但日本陆军横扫东南亚,不可一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大反攻的号角吹响了。

责任编辑:吴佩新

猜你喜欢

航空队盟军皇家
彩色照片里的中国(1944~1945年)
谁说皇家无真情
加拿大皇家空军
丹麦皇家图书馆
营救『盟军』飞行员脱险记
“二战”中盟军为何没有发动化学战?
东江纵队在港九地区协同盟军作战片断
谈盟军从“逐岛进攻”到“越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