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与反思

2018-10-1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方程式微粒本课

朱 波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 225000)

现代教学论认为:结构决定质量,有效的教学结构决定优质的教学质量,而教学结构有效性的核心是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对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所作的努力催生出多种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对3种不同模式的实践体会和反思.

一、问题讨论式

1.基本流程

引入课题旨在告诉学生本课学习的主题;呈现问题即将相关知识点以系列化问题形式提供给学生;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围绕预设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作指向性回答,教师作必要的补充与纠正;巩固练习就是以具体的题目作凸现本课要点的训练.

2.片断展示

以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某教师设计为例,设计的系列问题如下:(1)制备水泥和玻璃的原料分别是什么?(2)水玻璃指的是什么物质?它露置于空气中为什么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来解释)(3)分子筛能“筛分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正长石的化学式KAlSi3Ox,x值为多少?请以氧化物的形式表示.(5)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是什么?(6)写出二氧化硅与生石灰、烧碱、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写出工业上制高纯硅的各步反应方程式.(8)能否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来制备硅酸?如不能,请设计合理的制备方案.

3.实践效果

将知识问题化较之灌输式前行了很大一步,学生课上必须动脑、动手,也有几个学生有机会动口,以学生为主体得到了初步体现.但是,实际课堂操作中仍然出现“陪听”生,细析原因是课堂进程的“定速”步骤是中下生,而中上生总被中下生“限速”,三、五个问题过后中上生不感兴趣了,于是思维和行为游离于课堂之外.更深层次的说,由于系列化问题是逐一呈现的,逐一解决、按部就班并不是全体学生的需要,因而整体效率不高(见表1).

表1 问题讨论式的现场掌握效果反馈

由表1看出,问题讨论式教学,对于解决基础知识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属于个体巩固的时间较少,因此现场掌握的情况一般;对于生成性问题,由于缺乏知识内化,因此掌握效果较差;对于知识对比、概念整合、网络建构等,问题讨论式的模式尤其显得后劲不足.

二、情境探究式

1.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目的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作用是诱发思考;讨论探究旨在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碰撞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为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培养必要的能力;总结练习其取向是实现新知的传递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并迅速内化本课所学.

2.片断展示

以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某教师的设计为例,设计如下:

(1)话说“炼铝简史”,感悟“发明”价值.

19世纪以前只能在实验室中制得少量铝,其方法是:用钠或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铝,因而铝比黄金还贵.1886年霍尔—厄鲁尔发明了一种新的炼铝法:在氧化铝与冰晶石的熔融液中通直流电,此后,铝便得以广泛地应用.那么,该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2)观察实验现象,探析电解原理.

(学生分组完成3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进行讨论)①使CuCl2分解为Cu和Cl2的直接动力是什么?②直流电提供的电能到哪里去了?③为什么在直流电作用下CuCl2能分解为Cu和Cl2?④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回路是怎样形成的?

(3)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统摄能力.

学生自主构建电解、电解池的概念,电极名称的确定,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微粒流向的判断等知识内容.

(4)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层次.

通过相关的例题配置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提升.

3.实践效果

笔者设计了4个问题对现场听课的全体学生进行了5分钟测评,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情境探究式的现场掌握效果反馈

由见表2看出,情境探究式教学中,如果仅注重教师的“精彩演绎”,而忽略学生的“认知冲突构建”及“问题暴露”,最终的效果仅限于场面上的,无论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思维深度的达成,都是比较苍白的.

三、自主合作式

1.基本流程

目标解读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任务;分组展示为讨论提供直接的素材;小组讨论认同展示需完善自我,产生疑问则进行交流;质疑点评就是聆听对质疑的解释参与进一步的讨论,教师适时介入进行点拔与评价;总结检测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体验成功或寻找缺失.

2.片断展示

以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一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离子键”的某教师的设计:

活动一 旧知回顾:(1)构成宏观物质的微粒类型有哪些?各举两例加以说明;(2)填写下表:

物质名称碘化钾冰金刚石葡萄糖硫酸小苏打构成微粒

(3)请列举1至2个实验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活动二 新知探究(阅读课本第12~13页内容2~3遍后,独自思考并尝试解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化学键?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

[即时训练] 判断化学键(题目略去)

(2)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3)将有关离子键的知识要点填入下列各空中:

离子键的概念____,成键微粒____、成键本质____,成键条件通常是____的金属元素和____非金属元素.

(4)什么叫离子化合物?列举5例后总结哪几类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即时训练] 判断离子化合物(题目略去)

(5)什么叫电子式?它与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突出的优点是什么?观察课本第13页表1-7,总结书写电子式的一般要点.

[即时训练] 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题目略去)

以下两活动是本课小结与当堂检测(内容略去).

3.实践效果

这是一种以导学案为抓手,以课前自学与课上同步展示不同成果进而进行讨论、质疑和点评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模式.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因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课堂上必产生差异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一人是无暇解决的,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问题通过询问其他同学得以解决.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正是学生最需要的问题,教师介入通过点拔、引导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也就是说,老师课上解决了学生的最要.课堂上学生展示自我、质疑、争辩、表达、演示等种种表现,每一根神经都绷紧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

猜你喜欢

方程式微粒本课
巧配化学方程式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挑战一级方程式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教养方程式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