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课程中语码转换的学生主体研究
——以华中七校为例

2018-10-10

关键词:语码英语水平专业知识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国际官方语言,英语一直很受中国教育界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国内的“应试”英语教学始终难以突破“只会读不会说,只会记不会用”的层面,学生的英语听说及应用能力偏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双语教学逐渐流行起来。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成为对学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国内教育界一大流行趋势。

一、双语教学与语码转换的定义

1.双语教学

国内对高校双语教学已有较为统一的定义,即在非语言类课程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使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这里指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传授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非语言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标[1]。所以,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利用英语掌握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并且能够用英语来进行专业知识交流,与普通英语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实用性与应用能力。

2.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它是两种语言交替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它可以以单词、短语、从句、整句或句群的形式出现,因而人们常将其作为一种语言策略,帮助实现各种交际目的[2]。汉英双语教学中,语码(code)指的是汉语普通话或英语,语码转换(code-switch)指在双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或学生使用英语和汉语进行教学或学习,并根据需要进行转换[1]。

二、研究现状

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便陆续增多,然而,武汉大学图书馆数据库中知网上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大同小异,虽然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对双语教学日益重视,但是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切实地依据事实、个案分析或调查数据提出可行建议的文献可谓是少之又少,笔者对其总结如下:

1.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以“双语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录入中国社会科学索引(CSSCI)的文献仅有275篇(时间跨度为1998-2017)。其中,大部分研究报告为文献研究或基于现状的描述性研究,如国内双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缺乏实证研究、主体研究等研究方法[3],使得研究结果较为空泛,不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2.语码转换研究现状

以“语码转换”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中国社会科学索引(CSSCI)中有71篇(时间跨度为1998-2017),其中,与双语教学相结合或与教育学相关的仅有8篇。语码转换的应用性研究并不多见,培养学生双语能力的实证研究更是少见。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华中七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主要是武汉大学的在校生随机发放电子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到共204份有效数据,其中有102份来自武大学生,剩余102份来自其它六校。受访者均修习过双语课程,学生主体覆盖面广,年级专业院校背景多样。研究对双语(中英)课程教学模式、语码转换现象和作用、学生理解程度、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态度、双语课程中学生面临的困难和学生建议展开数据调查,分析并反思华中七校双语教学效果,期望从学生视角为华中七校乃至其他各省高校双语教学的更好发展提供反馈与可操作性建议。

四、结果与分析

1.教学模式与学生听懂比例对比

调查数据显示,华中七校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两大主流——“英文为主,中文辅助理解(43.63%)”和“中文较多,有时使用对应英文解释(32.35%)”。其中,武汉大学有12.75%的学生反映学院的双语课程为全英模式,这一数据几乎是其他六校的两倍(5.88%)。

然而,尽管将近59.81%的学生反映武大校内双语课程主要使用英语(包括全英)进行教学,其他六校对于同一问题的数据仅为40.08%,但是这并不代表武大双语教学水平较高或效果更好,因为表示能听懂60%以上课程内容的武大学生比其他六校要低4.9%(60.78%比65.68%)。

由于双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仍然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基础,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授课语言(即接收比例低于60%),使得英语成为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障碍,那么这门双语课程的设立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意义不大或不明。学生接受能力与双语课程模式所需英语水平的不匹配导致这些所谓的“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的积极性。

表1 学生在双语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在双语课程中面临的困难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双语课程中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表1已将困难按人数降序排列。

其一,学生反映双语课堂英语专业性太强,受本身英语能力限制,存在上课听不懂现象,极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互动不足。就此困难,问卷进一步调查了学生英语能力局限性的具体内容,主要归纳出以下三点,即专业知识不足、英语自由沟通障碍和专业词汇过高出现率。第一点主要从学生自身层面揭示了双语课程面临的问题。

其二,学生指出双语课程缺乏科学指导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课程安排缺乏,上课模式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语课堂秩序混乱现象,双语课程效果大打折扣,这就从双语课程宏观制度管理层面指出双语课程目标模糊、管理不力的不良现状。

其三,学生反映国外原汁原味教材和相关专业英文资料缺乏获取渠道,学生无法通过阅读原版教材进行专业知识补充,从而限制了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此点从教材层面指出双语课程的局限性。

总结来看,学生在双语课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围绕学生本身英语能力、双语课程指导管理体系和英文原版教材展开。

3.双语课程中语码转换的作用

在调查语码转换对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作用时发现,语码转换首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专业术语,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赞同此项作用的学生在被调查者中占比达75.49%。其次,有50.98%的学生认为语码转换能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而39.22%的学生认为使用中英教学模式有助于消除学习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37.25%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此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学科知识能力,使其具备国际化视野。以上分析从专业学科理解能力、英语能力和学习者情感态度三方面总结出初步结论。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授课难度不匹配以及学生在双语课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在双语课程中合理地运用语码转换作为教学辅助可以有效得解决这些问题。基于调查数据分析,笔者对华中七校的双语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给予启示。

1.加强语码转换在双语课程中的应用

研究显示,华中七校双语教学进程仍属于初级阶段。在现阶段,大部分双语课程应采取“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教学模式,利用中英语码转换逐步渗透英文专业术语等学科知识,提升学生专业词汇量的同时提高其双语授课模式的接受能力,以达到理解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关英语知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当学生专业能力与英语水平达到一定要求时,开展“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试点,同时积极应用英汉语码转换辅助学生的理解。

2.鼓励学生使用语码转换进行课堂互动

在双语课堂上,教师应增加与学生间的交流,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用双语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学术讨论。语码转换在学术交流中的运用可以消除学生用英语互动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具备使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能力。

3.创新运用“双向分班制”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学院可采取“双向分班制”。以学生自身接受能力为依据开设不同层次的双语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情感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解决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授课难度不匹配的问题。

4.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

作为双语课程中促进学生理解与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媒介,毋庸置疑语码转换在现阶段的双语课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研究者们应积极将语码转换与双语课程相结合,开展主体研究和实证研究,在实践与实验中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用科学的方法将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得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猜你喜欢

语码英语水平专业知识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英语水平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朋克
从语码交换角度看中国文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