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根顺行髓内针治疗掌骨颈骨折

2018-10-10丁华东周志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指关节掌骨单根

丁华东,周志华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 骨科,广东 深圳 518118)

掌骨颈骨折以第4,5掌骨多见,是手部常见的骨折,常为闭合性,对于有移位、不稳定的骨折,临床多考虑手术治疗。我科2012年7月-2015年7月应用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掌骨颈骨折3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均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26岁。右手23例,左手14例,均为闭合性掌骨颈骨折。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扎止血带,消毒铺巾,先用手法闭合复位,牵引手指,屈曲掌指关节90°,一般均容易获得解剖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骨折已复位成功,维持掌指关节屈曲位,于手背掌骨基底部作长约2.0 cm切口,分离皮下组织至掌骨基底,用直径1.5 mm克氏针于掌骨基底背侧钻孔,把一枚直径1.2 mm克氏针一端折弯10°~20°作为髓内针,自掌骨基底孔处打入掌骨髓腔,由近向远缓慢推进,必要时可稍转动克氏针并重复进针,均能顺利通过骨折处到达掌骨头关节面下[1]。C型臂透视下观察髓内针固定确切,近端克氏针折弯,埋于皮下,冲洗伤口后缝合皮肤,石膏固定掌指关节屈曲90°。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消肿治疗,无需使用抗生素,疼痛不明显后即开始行屈伸手指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及拆除石膏外固定,逐渐加强功能锻炼,6周拔除髓内克氏针。

2 结果

术后随访4~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37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创面及骨感染,经过功能锻炼,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范围达88.7°±3.1°,与健侧掌指关节活动度范围89.6°±2.8°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图1-4)。

图1 术前X线片

图2 术后X线片

图3 手术切口

图4 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

3 讨论

掌骨颈骨折作为常见骨折,治疗方法多样,各有利弊,选择一种简易、疗效好且经济的治疗手段是骨科医师的追求。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固定时间长,不利于功能的恢复,容易产生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不理想;切开骨折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容易引起肌腱粘连、关节挛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2];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3]虽然可以避免术后石膏长时间固定,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但钢板、螺钉材料昂贵,需剥离骨膜,破坏关节囊,且需二次手术取出钢板、螺钉,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克氏针在长管状骨内产生的弹性可达到维持长管状骨轴线的目的,这一理论被许多学者应用于长管状骨的治疗[4]。也有不少报道闭合复位双克氏针髓内固定掌骨骨折[5,6],张力山等[7]已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证明单根髓内针有足够的抗张强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掌骨颈骨折,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理是:通过进针部位、弧形顶部、顶端与髓腔壁接触产生的弹力以及弧形克氏针具有的弹力加上掌骨颈的解剖特点进行固定。其具有以下优点:⑴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无需二次手术;⑵髓内针固定确切,外固定时间短,可早期行功能锻炼;⑶患者创伤较小,不易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⑷不开放骨折部位,不破坏骨折处血供,不会引起肌腱粘连、关节挛缩;⑸费用少,手术无需昂贵的材料,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该手术治疗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曾有报道行髓内针固定掌骨颈骨折术后发生皮神经、伸肌腱损伤的病例,主要是手术进针点靠近尺神经手背支原因[8,9],也有患者因克氏针刺激引起局部不适,拔除克氏针后,不适感消失。

单根顺行髓内针治疗掌骨颈骨折手术虽简单,但需注意以下几点:术中注意复位后保持掌指关节屈曲90°,确保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及克氏针在髓内能顺利通过骨折部位;初次手术通过骨折线有困难,需多次重复进针;克氏针头部打入掌骨前应把尖端剪除避免尖端穿出掌骨头关节或未通过骨折处即穿出骨皮质;克氏针打入掌骨髓腔后注意调整角度,以利于保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避免发生骨折旋转畸形。有学者[10]认为克氏针尾端留于皮外方便髓内针拔出,但笔者认为患者需内固定6周,时间较长,克氏针长时间置于皮外,容易导致针孔感染,且随患者功能锻炼增加,会导致克氏针松动甚至脱出。

猜你喜欢

指关节掌骨单根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仅吻合单根指动脉指尖再植的疗效分析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有人吗
夹片群锚体系钢绞线拉索整体放张单根拆除换索施工工艺
西宁盆地黄土区典型草本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试验
青海湖地区草本植物根系力学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