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脑冠状面上颞叶脑回与髓突的对应关系

2018-10-09李雪鹏张业辉纳青青林炎生张剑凯

解剖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颞叶冠状脑室

李雪鹏 张业辉 纳青青 林炎生 张剑凯

(广东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东莞 523808)

脑皮质各脑回在影像学(如CT、MRI)成像上难以区分。因此,脑皮质各脑回区域的定位,一直是困扰影像学诊断的难题。皮质各部分在影像上虽难于区分,但脑皮质与脑髓质在影像学上能明显区分开来;同时,大脑髓质由中心区域发散出许多条索,这些条索被学界命名为“髓突”。Iwasaki等[1]于1991年首次提出了髓突与脑回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观点,提出可以通过脑回对应的髓突数目和髓突方向定位脑回的方法。国内刘丰春等[2-7]做了许多研究。颞叶脑回是重要的皮质机能区,存在语言中枢等。横扫和冠状扫描是常规的影像学扫描层面。研究颞叶脑回在这两个断面上的定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Bucholi、Kido、栾丽菊等[8-10]报道过中央前、后回在矢状面上的定位研究;李雪鹏等[11-13]报道过中央前、后回在横切面上与髓突的对应关系。而颞叶脑回在冠状面上与髓突之间的对应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通过脑断层的方法,重点观察颞叶脑回对应的髓突的数目和方向,分析总结是否有固定规律可循,从而为影像学通过髓突定位颞叶脑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取材、染色与切片

随机选取经甲醛固定的20例正常成年人头颅,平行于两侧眦耳线,用钢锯锯切开颅,并在脑表面留下1条浅锯痕,以此作为脑切片的基准线。取脑并剔除被膜及血管。认清颞上沟和颞下沟,以此辨认颞上、中、下回和颞横回等。用不同颜色的广告颜料染色颞叶的颞上、中、下回等,并敷以鸡蛋清固定。以脑表面锯痕(即眦耳线)作基准线,用自制的脑切片仪,作垂直于该基准线、层厚6mm的脑切片。

1.2 观察、测量与分析

通过切片外周的染色辨认出各颞叶脑回,观察所对应的髓突数目和髓突方向等特征。把由中央髓质发出的1个条索,计数为1条髓突,而不计数该条索的分支分叉。髓突方向以钟表时针方向表示。本研究所切制的脑切片,有4个层面出现颞叶脑回,拟对这4个层面进行分析,并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2 结果

2.1 第三脑室与穹隆层面(图1)

该层面后部中间,可见1条缝影,即为第三脑室;在切片中间部,第三脑室上方,可见一团块结构,即为穹隆。这两个结构为该断层出现的特征结构。切片下部两侧中间,出现小块白色区域为髓质集中区。由髓质集中区延伸发出的条索结构即为髓突。通过切片外周可见的染色,可精确辨认出颞叶脑回,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分别观察颞上、中、下回所对应的髓突。以髓质集中区发出的条索为计数标准,不计其分叉。结果显示,20例标本左右两侧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在该切层,都仅仅对应1条髓突。颞上回对应髓突方向,左侧趋于9点方向,右侧趋于3点方向;颞中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8点方向,右侧趋于4点方向。颞下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7点半方向,右侧趋于4点半方向。

2.2 侧脑室三角区与第四脑室层面(图2)

该层面中部两侧,可见三角形阴影,即为侧脑室三角区;切片后部正中出现的阴影即为第四脑室。这两个结构为该断层出现的特征结构。切片两侧中间部的白色区域为髓质集中区。由髓质集中区延伸发出的条索结构即为髓突。通过切片外周可见的染色,可精确辨认出颞叶脑回,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分别观察颞上、中、下回所对应的髓突。结果显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在该切层,都仅仅对应1条髓突。颞上回对应髓突方向,左侧趋于9点方向,右侧趋于3点方向;颞中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8点45分方向,右侧趋于3点15分方向;颞下回对应的髓突,左侧趋于8点半方向,右侧趋于4点半方向。

2.3 胼胝体压部与松果体层面(图3)

该层面中部,可见弯曲向上的白色弧形结构,该结构为胼胝体压部。胼胝体下部可见一圆形团块影,即为松果体。通过切片外周可见的染色,可精确辨认出颞叶脑回,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分别观察颞上、中、下回所对应的髓突。结果显示,20例标本左右两侧。颞上回和颞下回都仅仅对应1条髓突。颞上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8点45分方向,右侧趋于3点15分方向;颞下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7点45分方向,右侧趋于4点45分方向;颞中回对应的髓突,20例标本中,有3例左侧对应的髓突出现2支,其余都仅仅出现1支。而对应的髓突方向也基本恒定。左侧颞中回对应的髓突趋于8点半方向,右侧颞中回对应的髓突趋于4点15方向。

2.4 丘脑与大脑脚底层面(图4)

该层面后部中间两侧的团块结构为丘脑,丘脑后外侧的白色结构为大脑脚底。通过切片外周可见的染色,辨认出颞叶脑回,颞横回、颞上回、颞下回、枕颞内侧回和海马旁回。分别观察颞横回、颞上回、颞下回、枕颞内侧回和海马旁回所对应的髓突。结果显示,20例标本左右两侧颞横回、颞上回、枕颞内侧回和海马旁回对应的髓突都仅仅为1支;颞下回对应的髓突出现1支、2支两种情况。颞横回髓突是颞上回髓突的分叉,两侧与水平面都大致呈45°成角方向。颞上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8点45方向,右侧趋于3点15分方向;颞下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7点15~7点45分,右侧趋于3点15~3点45分;枕颞内侧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7点,右侧趋于5点;海马旁回对应的髓突方向,左侧趋于6点半,右侧趋于5点半。

3 讨论

3.1 脑回的定位方法

迄今为止,脑回的定位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方法: (1) 通过脑沟进行定位[2-3,14-20]。脑回是通过脑沟界定的,通过辨认脑沟定位脑回,显而易见是最为精准的。因该方法一度成为脑回定位方法的主流。但在切面上,尤其影像扫描层面上,可以精准辨认的脑沟毕竟有限,而致其有较大的局限性。(2) 通过颅骨骨性标志定位脑回、脑沟[2-3]。该方法简便易行,但颅骨骨性标志本身有限,其中和脑回、脑沟之间存在固定对应关系的不多;且颅骨的个体差异也较大。该方法基本不为学界认可。(3) 通过髓突进行定位[1-13]。皮质虽然在影像扫描片上无法区分不同区域,但髓质与皮质在影像(CT、MRI)上却又明显区分,在脑解剖断层切片上更是区分明显。尤其通过研究显示脑回对应的髓突,在数目和方向上都较为恒定。只要首先确认好脑内部的典型结构,以此确认层面或切层。就可根据脑回对应的固定髓突数目和方向来确定脑回。由此可见,通过髓突定位脑回,兼具简便易行、精准和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应用的优点。

3.2 髓突与颞叶脑回的对应规律

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可见: 在所观察的4个典型冠状切面上,20例标本切片中相同切层,颞叶各脑回所对应的髓突方向都是相同的;对应的髓突数目绝大多数皆为1支,仅仅少数出现2支。若出现2支髓突,因该2支髓突所对应脑回表面不出现脑沟,也可以确认。在活体人脑影像学上,髓突与脑回的对应关系不会改变。据此,笔者在影像学(CT、MRI)扫描过程中,只要确定扫描基线,并认准每个层面的典型结构,在该层面颞叶脑回所对应髓突的固定方向上,找到1、2支髓突,就可以确定对应脑回为颞叶相应的颞上、中、下回。

图1 第三脑室与穹隆层面冠状位图。1: 第三脑室;2: 穹隆;3: 胼胝体干;4: 尾状核;5: 颞上回;6: 颞中回;7: 颞下回;8: 外侧沟.图2 侧脑室三角区与第四脑室层面冠状位。1: 侧脑室三角区;2: 第四脑室;3: 外侧沟;4: 颞上回;5: 颞中回;6: 颞下回.图3 胼胝体压部与松果体层面冠状位断层切面。1: 胼胝体压部;2: 松果体;3: 外侧沟;4: 颞上回;5: 颞中回;6: 颞下回.图4 丘脑与大脑脚底层面冠状位断层切面。1: 丘脑;2: 大脑脚底;3: 外侧沟;4: 颞横回;5: 颞上回;6: 颞下回;7: 枕颞内侧回;8: 海马旁回.

由此可见,在端脑冠状切面上通过髓突定位颞叶脑回是可靠而易行的。

猜你喜欢

颞叶冠状脑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