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冷藏车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记2018冷藏车技术研究会

2018-10-09张筱梅

专用汽车 2018年9期
关键词:冷藏车冷藏冷链

本刊记者 张筱梅

9月3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专用车分会、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和新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冷藏车技术研讨会在河南新乡成功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主机厂代表——一汽青岛解放,各大冷藏车生产企业——山东中集、河南天牛、河南新飞、镇江康飞等,冷链物流公司——上海越好冷链物流公司,设备供应商——水泊焊割、扬州琼花等,整个冷藏车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新乡市高新区管委会也对该会高度关注并出席了此次会议。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借冷藏车市场不断上扬的“东风”,同时也是应各大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要求下召开的一次行业专题会议。会议内容涉及国内冷藏车行业的现状、产品技术和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等各大焦点问题,为此,主办方邀请了国内权威机构的专家,从上至下对全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底盘、上装、物流、国外先进技术、环保装备、生产设备,甚至公告的申报环节均有涉及:既有山东中集这一国内冷藏车行业的引领者对欧洲先进的冷藏车产品进行了技术解读,也有来自国内冷藏车产销领先的镇江康飞对国内产品介绍,还有来自冷链物流公司——上海越好针对目前国内冷链的市场需求所做的详细分析,汉阳所所长高国有也对冷藏车行业的整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判断。

焦点一:关注国内冷藏车发展现状

本次研讨会上,冷藏车的发展现状、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是谈论最多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频发的疫苗事故,引发了管理部门对冷链运输的高度重视,政策标准法规日益趋严,冷藏(保温)车市场进一步规范。那么,目前的冷藏车市场有多好?行业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汉阳所高国有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冷藏车行业的现状。他说,2017年我国冷链运输和冷链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17年国内的冷藏(保温)车产量为3.4万辆,今年1~6月冷藏(保温)车产量接近1.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同时,冷藏车生产企业快速增加,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产品集中度相对稳定。市场主角开始由传统冷藏车生产企业转变为主流商用车企业。

至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则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冷链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7年全国冷库总容量3609万t,同比增长18.9%;二是政府关注度提升,出台了多项促进行业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的管理政策;三是冷链行业竞争加剧,资本的大量进入,使得传统物流大鳄纷纷宣布并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加快了冷链行业的整合,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冷链增量的发展。这些利好消息对冷藏车行业来说都是发展机遇。

在会上,镇江康飞常务副总经理谢巍也介绍了2017年和2018年政府出台的多项冷链政策,主要有以下三项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及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现行冷藏(保温)车技术标准则主要依据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GB 1589-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以及其它8个主要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上海越好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建国总结了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2008年以前,由于冷冻食品、商超的兴起,冷链物流市场单一但稳中有进;2009~2012年期间,由于食品安全等政策的引导,大量资源进行投入,产生了局部过剩的现象,在此期间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和资源投入的阶段;2013~2015年,由于生鲜电商的兴起,传统和流通行业面临挑战,冷链处于价值回归和三方危机的阶段;2016年至今,在综合冷链应运而生的情况下,大量资本关注和其他模式开始孕育,甚至冷链的服务模式,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焦点二:冷藏车市场集中在哪里

谢巍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冷链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冷链行业不仅得到了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技术、资本也对冷链发展推动不少。从2017年不同车型的增长情况来看,重卡、中卡、轻卡等车型的增速相对稳定。2017年全年,重卡增长量接近7000辆,轻卡增长量在1.8万辆左右。

从2017年冷藏车的新增量来看,各区域所占份额较去年有所变化:华东地区占比35%,略有下降;西南地区在成都等城市高速发展的拉动下,占比有所提升;广东、山东、上海、河南、江苏五省市的冷藏车增长量超过2000辆,广东更是超过3000辆。

高国有也同样认为,冷藏用户主要聚集在生鲜运输、宅配、医药等领域,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城市每年采购冷藏车数量较大。其中,冷藏车产品需求以轻型车为主,用于解决城市短途配送,2017年终端客户采购的轻型冷藏占总需求量的69.83%。

史建国则认为,如果解决了冷链运输中的难点问题将提升整个冷链运输的发展水平。目前中国的冷链运输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货源分散、线路分散、运营成本高、服务离散、资源利用率低、服务半径过长、全网运营困难、容易断链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史建国认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来治理整顿,也需要全行业共同提高、同步发展。

焦点三:国外先进技术预示未来

山东中集作为国内冷藏车行业的引领者,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史。该公司冷链事业部副总经理梁仲文对欧洲冷藏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据梁仲文介绍,欧洲冷藏车数量以冷藏半挂车为主,主要厂家有Schmitz、Krone、Kogel、 Lamberet、Kiesling、Spier和Chereau等。运输车辆有单车、挂车(牵引杆挂车、中置轴挂车、半挂车)以及冷藏交换厢体三大类产品。

因为冷藏车技术和工艺相对干货式厢车复杂得多,因此欧洲在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安全、环保、节能、智能化和方便性是欧洲冷藏车生产企业的设计要点。以挂车为例,在细节上欧洲冷藏车生产企业采用了如下的几个方式:主要采用空气悬挂,因为空气悬挂比钢板悬挂重量要轻很多,而且减震效果好,具有可调节高度等优点;采用单胎,能够有效降低车身重量,减小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提高燃油经济性,尤其是采用了435的小直径单胎,降低了车辆重心,增加了厢体的有效容积;前部导流罩和侧面导流裙板,以及后部可折叠的导流装置的使用,有效降低了风阻,起到节能减耗的作用;车架采用无底梁设计;厢体使用低密度聚氨酯发泡、铝合金管货装置、内嵌式管货轨条、无铆钉连接。

安全性设计方面,欧洲整车安装有倒车雷达、影像、滚轴缓冲器能有效保护车辆,液压尾板止退挡板能防止推车滑落,车厢内设有多点温度探头、立体管货装置、立体风道等,保证了车厢内温度的均匀。

节能设计方面,为提高厢体的隔热性能和密封性能,提高厢体的装载容量,欧洲冷藏车生产企业从设计上考虑降低装卸过程冷量损失,比如单车与挂车间设计有快速卸货折叠通道,设置了后门软帘、折叠门帘、风幕等。

环保方面,欧洲冷藏车厢体蒙皮大量采用预涂金属板,不仅耐腐蚀,而且更符合安全标准;芯材则采用CP或组合环保型发泡剂;使用镀锌或铝合金副车架,免喷漆,使用寿命长,可循环再生。

智能化方面,欧洲企业在冷藏车上安装有车辆和货物智能监控系统等,方便性的设计则是通过安装液压尾板,使得装卸货更方便。

此外,欧洲冷藏车的技术主要有两个流派:一是金属蒙皮厢体,它的优点是制造自动化程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价格实惠,以德国公司占主导地位;二是FPR厢体,它的优势是产品高度定制,产品品质高,以法国、英国、西班牙公司为代表,面向的是欧洲市场。

焦点四:国内趋势化产品

越好冷链物流史建国认为,未来我国冷藏车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轻量化、系列化、功能细多品种,以及智能化、环保、节能,这与梁仲文介绍的目前欧美洲产品的方向基本一致。

史建国认为,在轻量化方面国内的冷藏车生产企业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提高厢体强度、刚度的同时,减轻自重;增加载重后的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确保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系列化方面,史建国认为,长途冷链运输以冷藏半挂车、重型冷藏汽车为主,冷藏列车将逐步发展,这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之一;中途运输以轻型冷藏汽车为主;短途运输、市内配送以小型冷藏车、新能源冷藏车为主。

至于冷藏车的功能细和多品种,史建国认为,液压尾板逐步推广应用;车厢体内自带移动式货物吊装装置开始推广;多温区冷藏车、生疏售卖车、恒温畜禽运输车、电动短途市内配送冷藏车等细分品种的出现,满足个性化需求。智能化、环保、节能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多温区温控;通过货箱操纵平台或驾驶室控制平台可以控制车厢内的不通过温区的温度、湿度;后台系统操作,如主机+温度传感器+GPS定位,可与制冷机进行单向或者双向通讯,实时监控多至三个不同温区的温度参数采用GPS定位系统,精准锁定目标;高隔热车厢、环保冷媒,低噪音节能冷机。

猜你喜欢

冷藏车冷藏冷链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强制性国标《道路运输 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 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和《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冷藏车强制性国标GB29753公开征求意见
日本冷藏车需求与中国有很大不同
——独家专访日本株式会社特殊自动车厢式车事业部制造本部副部长村瀬孝寿
2019年我国冷藏车市场回顾及2020年一季度市场分析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用空调及冷藏技术展览会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