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的研究

2018-09-30许展厉枝侯宇振孔超颖李维真

科学与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品牌建设

许展 厉枝 侯宇振 孔超颖 李维真

摘要:本文以全方位的视角,围绕单县近年来借助“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多元化挖掘长寿文化内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注入长寿元素,致力培育“长寿”特色,放大寿乡品牌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系统论述。文章从分析当地长寿现象形成的原因入手,在简要介绍当地生态环境、孝道文化、生活习惯、医养保障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单县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取得的成就,系统分析了其寿乡品牌建设的经验、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切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单县;长寿之乡;品牌建设;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8.04.011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健康和长寿,经过多年考察、研究,中国老年学学会以严格的标准评定“中国长寿之乡”,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经评定出77个“中国长寿之乡”。社会上对“长寿之乡”现象的研究也随之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中,以“中国长寿之乡”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遗传原因、当地老年人的身体特质和独特的养生之道、微量元素对长寿的影响、长寿文化产业化等作为研究角度的居多,本文从单县政府把“中国长寿之乡”这一称号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带动各个领域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品牌建设成果、发展经验,总结出把“中国长寿之乡” 作为品牌建设的意义,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0 前言

单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汇处,区域面积1702平方公里,人口126.5万人,下辖22个乡镇办事处,素有“中原锁钥,四省通衢”的美称。单县早在2009年就被山东省长寿之乡评审委员会命名为山东省长寿之乡。到2016年,总人口已达126.5万人,百岁以上老人150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2.4/100000,平均预期寿命为78.18岁,高于全国人口平均水平3.34岁,80岁以上老人共有3.7万人,占全县全部人口比例的18.4%,远远超过了国家长寿之乡的标准。

2013年,全国老年学会副会长赵宝华先生在中国长寿之乡授牌仪式上讲话时说,单县具有中国人类长寿的代表性、整体性、持续性。调查发现,单县区域长寿现象的产生和形成,既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和美协调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其主要特点是:

生态环境优越。单县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水清、天蓝、树碧,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水光泽,空气清新。年平均气温约13.9℃,年平均降水量737.1毫米。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达到3600~7200个,横亘全境的黄河故道,草木丰茂,湿地成荫,被称为天然氧吧。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浮龙湖与黄河故道毗邻,烟波浩渺,水天相连,素有“江北西湖、故道明珠”之美誉。21条河流纵横全境,湖河通连,水流清澈。地下水属于纯天然小分子团水,多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38.3%,城镇绿化面积达到42%。城乡绿荫环绕,形成了生态屏障,是菏泽市唯一的国家园林城市。

孝道文化厚重。单县自古以来被称为“单父”,因为东夷族部落首领舜帝的老师单卷在这里居住生活而得名, 我们常说的“善德之祖” 就是对单卷的尊称。境内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百狮坊、百寿坊雕刻精美、内涵丰富,历经沧桑巨变,尽情诉说着孝道文化的源远流长。“健康单县,善行天下”的孝善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千家万户,做善人、行善事、积善德大受推崇,孝善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当地文化的独特内涵,并世世代代激励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仁德孝悌,养生有道”,尊老、爱老、养老蔚然成风。“五好家庭”、“社区模范夫妻”“孝亲敬老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从农村到城镇、从领导到百姓,人人争当孝子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生活习惯良好。在走访百岁老人和农村社区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单县人特别是农村人喜欢粗茶淡饭,多以时令蔬菜和五谷杂粮为主,荤素搭配,力求新鲜。当地特产罗汉参、红薯、山药、芦笋、榆钱、槐花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味。单县人起居符合国医理论,寝食安然,寿星们大都平淡朴素、淡泊名利、性格开朗、好劳恶逸、粗茶淡饭、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调查发现,单县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公园里、广场上,健身人群随处可见,遍布城乡,门球、太极、腰鼓、扇子舞、羽毛球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不少老年人坚持长期体育锻炼和适当劳动,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步履稳健,生活自理。

医疗保障到位。单县是四省八县交界地区的卫生高地,医疗卫生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公立与民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单县中心医院晋级“三甲”医院后,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来自周边四省八县的就医患者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组织472个,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新农合对农村人口实现了全覆盖,乡村卫生院定期开展健康查体等多项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扶持活动。全面实施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卫生系统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就医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了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

1 调研项目背景

1.1 调研目的

单县是山东省非沿海地区仅有的一個“国字号”长寿之乡,是我国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欠发达县域。但是,近年来单县通过大力发展寿乡品牌经济,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寿康经济之路,彰显了鲁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独特魅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着重挖掘和总结单县在寿乡品牌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大体可以反映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1.2 调研方法

1.2.1文献法

通过对单县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采访、查询相关的资料档案,统计数据等,了解单县近年来统筹推进发展医疗、社保、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单县的具体措施。

1.2.2座谈法

通过探望部分百岁老人,和老龄办、民政工作人员、村干部座谈,了解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及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具体措施,了解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掌握第一手的长寿资料。

1.2.3问卷法

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设计出问题表格,以问卷形式作用于被调查者,了解当地群众对长寿、生态、环境、社保、就医等方面的看法、态度及意见或建议。

1.3 调研地点

主要包括当地民政、老龄、卫生、旅游、乡镇、办事处、村居、书院、展览馆、养老院、风景区、企业等。另外,除具体的调研实点外,还采访了相关领导、学者、百岁老人。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问卷内容涵盖生态环境、孝道文化、医疗保障、生活习惯、经济发展、长寿食品等10大类50多个选题,问卷涉及对象包括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等。

2 长寿品牌建设

近年来,单县县委、县政府借助长寿之乡资源优势,以长寿健康生活为特色、长寿养生文化为特质、长寿绿色食品为特产,倾情打造健康生活体验、长寿食品制造、健康认证服务、民俗风情展示、文化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寿乡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1 打造长寿饮食品牌

打造长寿饮食品牌。单县饮食丰富,品种多样,富有特色,羊肉汤、罗汉参、西红柿闻名遐迩,并称为“长寿三宝”,芦笋、山药、大蒜更是人们养生不可或缺的美味。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这些加工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长寿系列产品,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了412平方公里的长寿食品小镇,一路、两轴、两片、三带、六区总体布局雏形初现,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更多食品制造企业集聚发展。目前,朱氏药业、天祥罗汉参、开国食品等十多家食品加工企业相继入园。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近年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围绕“寿”字做文章,叫响长寿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开发出百寿坊羊肉系列食品,建造了高标准的百寿坊羊肉汤馆和百寿坊羊肉汤培训基地,面向全国开展连锁加盟业务,由总店提供闻名全国的“百寿坊”品牌及精良的未成品,负责培训厨师及服务员,以特许加盟的方式,把汤鲜味美的百寿坊羊肉汤推向了全国,公司先后获得六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华著名特产”等荣誉称号,销售网络已覆盖21个省市。

2.2 建设医疗卫生高地

单县医疗卫生水平远近闻名,拥有一处三等甲级医院和20多处正规民营医院,全县医疗卫生机构48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530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4.6‰,实际开放床位398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15‰,县城内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农村卫生服务站279处,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深入开展,到2010年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5万人,并从2010年开始就实行了门诊住院“一卡通”,12.5万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免费查体一次,9873名糖尿病患者和38610名高血压病患者纳入了慢性病管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目前单县已与多个外省县打通医疗壁垒,实现了跨省医疗报销,成为名副其实辐射鲁苏豫皖四省八县的医疗卫生高地。

2.3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单县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纳入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事业,采取政府指导、社会筹资的方式,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的结合,促进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目前全县拥有15家公办敬老院,其中2个新建敬老院投资超过130万元。在推动公办敬老院发展的同时,一批由社会资本参与的医养结合型、疗养基地型等高端养老机构相继落地。正在建设的单县中医院医疗养老康复保健综合体项目,列入全县十大民心工程项目,该项目建设分医疗区、保健区、养生区和中医养生文化园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400张,总投资4.72亿元,其中养生区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住养床位624张,内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营养餐厅、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台球室、歌舞厅等,按照服务个性化、管理规范化、设备智能化、团队专业化的要求,以公寓式的居家设施、公园式的清新环境、医院式的医疗服务,打造现代化、园林化、人性化的绿色健康颐养基地。中医养生文化园区,内设中医科普文化廊、中药百草园、养心斋、五行阁、怡情轩、人工湖、亭台廊坊等。该项目预计2018年10月投入使用,将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养生为主、医疗为辅、医养结合的高档综合体服务中心。

单县建立了全方位的高龄老人补助政策体系。对80到8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补助100元,90到9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元,100岁以上的百岁老人,每人每月补助400元,对一二级失能的老人,每人每月补助80元,保证所有老人老有所养。此外,单县还设立了“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用科技创新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设立了老龄服务机构,专门负责百岁及以上老人的服务。同时采取两种方式对五保、低保、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实行供养:一是采取集中供养,即按照老人意愿将老人安置在敬老院进行供养,花费完全由政府负责,使老人们可以安享晚年;二是分散供养,主要针对有亲属的老人,考虑到家庭环境可以使老人心情更加愉悦,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社区养老为辅的的全方面养老体系。

2.4 规划寿康旅游路线

单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黄河大堤、浮龙湖、湿地公园等,人文景观有张家牌坊、朱家大院、琴台等。借助丰富的长寿文化,大力发展寿康旅游,全力打造“解码长寿文化、探访百岁老人、瞻仰革命圣地、体验田园风光、亲近历史文化、品尝寿乡美食”精品旅游路线。結合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充分挖掘和修复传统的历史文化遗迹,重点建设护城河观光带、特色小吃街、民俗街、文化表演区、长寿健康区,重现古城的历史风貌及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国家4A级浮龙湖旅游景区,发展生态康复、水上旅游、文化农业、田园养生、温泉保健、综合服务等多功能综合服务;依托丰富的地方特色食品、深厚的人文资源和浮龙湖、黄河故道等自然环境资源,投资36亿元打造了东舜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彰显了当地寿康旅游的独特魅力。2016年新增山东省旅游强乡镇2个、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个,被列入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转向旅游从业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单县接近4800人从事旅游行业,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27.56%,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5 培育长寿特色产业

单县结合当地生物资源,把医疗企业发展纳入“大健康+”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培育壮大医疗特色企业。县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润康医疗、朱氏药业等企业注重产品升级和研发,竞争高端市场,大力开展千企触网行动,1688产业带上线企业210家 ,朱氏药业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单县是国家医用缝合线特色生产基地,润康缝合材料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医用缝合材料生产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医疗行业最好质量的缝合线供应商,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公司同清华大学、深圳海迪科高新技术企业等校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单县羊肠线资源,从事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生物胶原蛋白产品的研发、制造。2015年以来,公司共进行研发项目14项,转化成果13项。

3 发展经验总结

调研过程中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发放问卷,切实感受到单县打造长寿之乡品牌的浓厚氛围,事实表明,单县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实至名归,单县依托长寿之乡品牌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可以说为条件接近的地区提供了成功方案。

3.1 遵循因地制宜

单县的发展经验表明,品牌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既不能脱离实际,也不会一蹴而就。近年来,单县高举“健康单县、善行天下”的发展旗帜,大力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依托自身优势做文章,突出绿色食品和医药产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在特色产业和产品中不断注入长寿元素,如羊肉汤、罗汉参、西红柿、山药、芦笋等一批地方特色披挂“长寿食品桂冠”后,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畅销于国内市场。通过集成优势资源,山东博达医疗、朱氏集团、兴鲁制药、百寿坊食品、华福罗汉参、阿莱可净化水、润康材料等众多长寿型产品生产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壮大。通过集成创新资源,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技术先进,产销两旺,而且产业链条完整,发展前景广阔。

3.2 倡导环境引领

单县县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创生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谋发展、惠民生、搞规划、做决策,坚持把生态文明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全力擦亮绿色GDP的成色,将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航标,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保护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继2016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全国园林城”殊荣之后,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县”、“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县”。近年来,单县利用黄河故道大面积的生态湿地,规划建设了以浮龙湖、东舜河景观带为代表的绿色长寿旅游路线,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3 弘扬孝善文化

单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这里的人们通过种种方式,以示对老者的崇敬和怀念,其本质就是对先辈的敬仰和感恩,这一民俗文化无疑增强了单县作为“中国长寿之乡”的文化底蕴,也为单县打造寿乡品牌提供了人文精神指引。一个地区的长寿品牌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打好文化牌,想方设法让人们了解这个品牌,而让人们了解这个品牌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积淀并发扬光大,培养全民健身、科学养生的浓厚氛围。单县自开展长寿之乡品牌创建以来,多元化挖掘长寿内涵,孝善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并辐射外围,做善人、行善事、积善德大受推崇,孝善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当地文化的独特内涵,并世世代代激励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3.4 依靠全民参与

在打造长寿之乡品牌的过程中,坚持把宣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升全县人民对长寿之乡的知晓度。一方面,在城乡主要干道、交叉路口等显要位置安装大型长寿文化宣传标牌、建设长寿文化长廊,并将部分主要广场、街道甚至胡同改成带“寿”或“福”字的名称,另一方面,广电、文化等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开辟长寿文化宣传栏目,并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关于单县大健康产业的文章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宣传会议,研究部署有关长寿品牌建设的宣传任务,并通过在外发展的单县籍老乡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一个地区要想形成自己的长寿品牌并使其丰满起来,必须在宣传上做大文章,这也是单县带给其他地区的重要经验。

3.5 坚持统筹推进

单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长寿之乡品牌建设,坚持依托长寿之乡优势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把长寿事业当成社会事业和民心工程来做,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长寿品牌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总体规划和各部门的协调促进,需要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单县立足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建设,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机遇,县政府统筹推进,各部门齐抓共建,各行业同心协力,全力推动了健康产业与养生养老、健身休闲、食品保健、旅游度假和互联网等业态的全面融合,大力培育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初步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4 品牌建设意义

“中国长寿之乡”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金字招牌,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综合实力,是地方发展经济的新引擎,充分运用长寿文化的软实力,把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单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将带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4.1 长寿之乡品牌为单县发展扩大了影响

长寿之乡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响亮名片,是塑造这个地区崭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查的情况看,单县获此殊荣之后,對于提升对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单县充分利用这一品牌优势,多元化挖掘丰富的长寿文化内涵,对于打造四省八县周边地区经济、文化、旅游、生态、养生、卫生等产业高地,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

4.2 长寿之乡品牌为单县发展聚集了合力

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发展合力的人文精神指引。单县成为中国长寿之乡以来,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荣誉感、自豪感节节攀升,维护单县、建设单县、繁荣单县的意识明显增强。从机关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人人争当寿乡经济发展先锋,人人为寿乡品牌建设建言献策,全县上下形成了建设美丽富裕新单县的强大合力。

4.3 长寿之乡品牌为单县发展增添了动力

单县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依托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资源禀赋,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多元化注入长寿元素,推动形成以长寿元素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助于为区域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长寿之乡是一个无形资产,它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内生动力,从近年来单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无不蕴含着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的独特魅力。

5 目前存在问题

5.1 品牌效应宣传不足,共识共为不够强大

从了解的情况看,单县虽然获得了“中国长寿之乡”荣誉,当地媒体却没有进行一定规模的宣传报道,地方群众性的节日文艺活动中也没有彰显长寿之乡的特色,宣传力度较小,宣传手段单一,影响面较窄,长寿文化元素的载体较少,在公众场所很难看到品牌文化的宣传,不少群众对单县长寿品牌以及长寿文化不太了解,对单县作为长寿之乡的特点及其优势所在言之不详。尽管近年来单县“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但部分新发展新产生的长寿品牌没有在群众中形成鲜明的印象,没有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

5.2 寿康产品缺少规划,尚未形成抱团优势

不少彰显单县长寿之乡的品牌社会知名度不高,如羊肉汤、罗汉参、芦笋、山药、大蒜、西红柿、肉鸭等产业生产规模较小,并且市场占有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在于企业缺少发展规划和持续研发能力,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在于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缺少统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产业规划布局,使得长寿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抱团优势。

5.3 当地人才资源不足,缺少技术能力支撑

大健康产业的战略性布局和发展,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和高技术水平人才的参与。由于地域的局限性,使得单县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同时,近年来相关部门引进的新技术、新成果较少,有些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寿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5.4 缺乏行业统筹布局,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单县与长寿相关的大健康产业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因为缺少科学论证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外部宣传、规范有序的市场开发。现阶段各个长寿品牌总体上仍然存在着分散发展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长远的发展布局,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当地影响力强的“长寿”资源仍处在比较散乱的状态,缺少系统整合,虽然小有名气,但还没有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色。

6 可行解决方案

6.1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强化统筹推进作用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民政、卫生、住建、老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长寿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坚持高起点规划,细化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统筹推进长寿品牌建设,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领导机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长寿之乡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6.2 加大财政投入,整体布局老龄事业发展

要把老龄事业的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落实惠老政策,探索建立农村老龄服务体系,推动城镇老年公寓、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多层次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建立管理与服务机构,配齐配强专班人员,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老年人健康长寿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

6.3 科学论证规划,大力培育长寿产业链条

要围绕现有特色产品,聘请权威机构和专家认证长寿食品,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知名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商平台发展,打造集展示、销售、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大力培育以朱氏药业、博达医疗、润康材料为基础的医用材料产业,以中心医院、中医院、东大医院为代表的康复产业,以民政公寓、湖西公寓、浮龙湖度假区为代表的养老产业,以百寿坊食品、罗汉参合作社、绿丰合作社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努力拉长长寿产业链条。

6.4 制定优惠政策,多方引进高端人才技术

要进一步加大政产学研用合作力度,结合单县长寿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不断拓宽招才引资领域,深化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在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千人计划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建设,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同时,加大财力投入,进一步推进校企联盟的发展,利用高校中单县籍教授、学者、高级技术人才的资源,做好项目对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

6.5 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营造双创发展空间

要秉承“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盈利,促投资者成功”的宗旨,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吸引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的公司来单县投资。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定数量的单县人在异地创业成功,他们心系家乡,非常关注家鄉的发展。政府要抓住返乡创业的机遇,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吸引资金回流、人才回归。同时,完善商贸服务机制,让企业家对单县的营商环境放心满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长寿之乡品牌建设的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3〕40.号

[2]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4〕31号.

[3] 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Z].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旅游局、中医药局.

[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 中共中央、国务院.

[5] “健康山東2030”规划纲要[Z].山东省委、省政府.

Research on the Brand Effect of Longevity in China:Based on the Survey of Shanxian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XU Zhan ,LI Zhi,HOU Yuzhen,KONG Chaoying,LI Weizhen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42,China)

Abstract: From the omni-directional visual angle, with the brand advantage of "the hometown of longevity", Shanxian county explor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ongevity in diversified ways, constantly infuse longevity element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cultivate "longevity" characteristics, then further enlarge the brand effects of longevity, and reali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longevity in local, introduced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living habits, medical care and security and so on. And then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expounded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implementation "big health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xian county,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experience,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ts brand construction in "the hometown of longevity",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practical situation.

Keywords:Shanxian county;the hometown of longevity;brand building;service for the aged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品牌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提升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营销策略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