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学路上

2018-09-29三三妈

女性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机场子女出版社

三三妈

曾几何时,我的大手牵着女儿温软的小手,在她叽叽喳喳小鸟般快乐的说笑声里,十几分钟从幼儿园到家的路好像很快就走完了;后来,搬家上小学,上中学,依然是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有时讨论身边的话题,有时我们只是默默走着,身前身后,或者左右不离;到了高中,第一年她选择住校,我和爸爸每周只有一次“护送”的机会,周末回家,也很少聊起关于学校的话题。

转眼一年过去,暑假她选择去大洋彼岸上夏校,而且只身前往,送行的路只到机场。记得很久以前听朋友说,送儿子出国读书,机场送别她哭得梨花带雨,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儿只是尴尬,连连说:“有什么好哭的,又不是以后见不到。”他并没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一送,其实是父母与子女生活的交叉点,从此渐行渐远,没有平行的相依相知,只剩下一次次目送,还有父母留在儿女身后牵挂的目光。从机场回家,一向早睡定时关机的我,开启了晚睡+24小时待机模式。表面说是放下,却如何真正放得下牵挂:她和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仅山高海远,还隔着时差—我的夜晚,却是她的白天。偷偷在半夜看她朋友圈,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是否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生活;在小家群里偶尔骚扰,一大段话换来她淡淡两三个字的答复:“挺好的。”“没事。”朋友圈看见讲留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章,总是忍不住点开仔细阅读,一边尽力按捺住自己的担心。又想起多年前对一本童书的争论,那是一本图画书,书名叫做《永远爱你》。书中讲述了一个儿子与妈妈之间对母子亲情,配图中儿子长大后,妈妈还会在半夜架起梯子,从窗子偷偷溜进他的家门,躲到他床边,注视着正在熟睡的他。一些读者提出异议(也包括我):这个妈妈的爱太可怕了!无论她多么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怎么能私自跑到已经成年的兒子家偷窥!我们和出版社展开交涉,后来出版社接受了读者的立场,为这本书更换了配图。而现在,在我的心里,自己却深深理解这位妈妈,还有她放不下的牵挂。

不过,我不希望女儿成为我手里的风筝,更愿意她做一只勇敢飞翔的鹰。所以我只能选择用自己的忙碌,来避免闲暇时对她的牵挂,为自己安排很多一直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比如制作整本书的课件,读一本厚厚的理论书,收拾搬家之后的行李……面对她的朋友圈,我也小心翼翼不跨越半步雷池。我不评论,不点赞,不自以为是的指导,就连她的小伙伴们的朋友圈,我也只是默默围观,悄悄走开。这样克制的结果就是,这些青少年完全向我打开自己的世界,哪怕他们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已经屏蔽。当然,在我朋友圈发表的言论中,我也尽量不去评断少年们的是非。我自己也曾经是青少年,现在还记得不被别人理解的滋味,当我成为大人之后,我的社会阅历,我的现实平衡,都会影响对同一件事评断的角度。所以我能尽量做到的客观,就是不发言。

不发言并不代表冷眼旁观。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既要做孩子们的救生垫,当看到他们要从高处一跃而下,我们必须稳稳接住他,承受他们带给我们无论多么巨大的冲击,只有这样才能保全他们的平安;我们还要做孩子们的辩护律师,无论出现什么状况,在公众面前,要依据事实尽力维护孩子的立场,教育和教训留在家里完成;我们还得是各种超人,只在有危险时化身英雄挺身而出,风平浪静时就做路人甲乙丙丁,各自相安。

做人难,做父母更难。要想毫不费力,就要拼尽全力。耐得住别离的父母,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让子女放心归来,永不设防。共勉。

猜你喜欢

机场子女出版社
我等待……
Tomb-sweeping Day
“最大机场”
留宿机场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场快线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石油工业出版社
教育子女陋习
阿帕奇反机场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