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情表》的“陈请”艺术

2018-09-29苏凯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晋武帝陈情表李密

苏凯

《陈情表》历来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陈请”艺术的巅峰之作。

《晋书·李密传》记载:“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可见,《陈情表》写作背景并不复杂,身为蜀国旧臣的李密婉拒了新主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浩荡隆恩,理由很简单,年迈体弱的祖母需要自己照顾。

在我看来,《陈情表》高超的“陈请”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是“陈请”成功的基本要求。李密从自家遭遇说起,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统领下,列举了慈父见背、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等诸多事实。在此情形下,“夙婴疾病”的祖母独自承担抚养孙子的重任,毫不夸张地说,祖母对李密有生死肉骨之恩。现如今,祖母“常在床褥”,而家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照顾祖母的義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李密身上。晋取代魏之后,“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详细列举这些,意在表明新朝对自己眷顾有加。桩桩件件,自然流露出李密对祖母的拳拳之心,对晋朝的感激之情。“陈请”非得靠雄辩?事实无声亦动人。

第二,占据高地。所谓理直气壮,名正言顺,欲“陈请”成功,先必占据道德制高点。虽然晋武帝司马炎让曹奂充当傀儡在先,逼其逊位于己在后,但他还是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李密接过这面旗帜,声明自己是孝道的坚决拥护者,是“以孝治天下”国策的坚定践行者。不仅如此,他还巧借乌鸦反哺这一自然现象,彰显自己“辞不就职”、孝养祖母行为的合理性。李密的逻辑是: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在如此强大的道德力量面前,谁敢轻言反对?

第三,摆正位置。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密将刘蜀政权称作“伪朝”,而谓晋为“圣朝”,一“伪”一“圣”,前抑后扬,态度鲜明。“沐浴清化”,晋武帝“振长策而御宇内”,政治清明,教化敦厚,阳光普照,雨露均沾,生活其间,终生岂不“幸甚至哉”?李密颂扬晋朝“君圣臣贤”“官清吏廉”,堪称“德治”楷模,极尽奉承之能事。至于“奔驰奉诏”“亡国贱俘”“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犬马怖惧”等语,无不置自己于“至微至陋”之境地,何其谦卑!好态度是增加“陈请”成功几率的重要筹码。

第四,换位思考。游说别人,最忌只从一面想。高明的说客善于换位思考,揣测对方的真实心理,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刘蜀王朝政息国灭之际,李密能够被新朝相中,充任太子洗马一职,在新主司马炎看来,无疑是极度的抬举,无上的恩宠,李密竟敢“辞不就职”,可能出于三个原因:一是对新朝不满,二是以名节自许,三是嫌官位不高。针对上述三个可能存在的怀疑,李密一一予以否定。新朝对刘蜀老臣极为照顾,对我尤其如此,“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我感念在心;我本是追求功名之人,“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从不以所谓名节自夸;太子洗马的任命已属“宠命优渥”,我哪有得陇望蜀,觊觎更高权位之心?我之所以“辞不就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祖母风烛残年,我不能不孝养!也许您老人家不相信,会说你祖母死了之后当怎样,我在此郑重地向您保证:祖母一旦归天,我一准为您效劳。“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可以说,司马炎的一切猜疑,全在李密缜密的算计之内。换位思考,让李密的“陈请”有很强的针对性。

《陈情表》送达朝廷后,“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晋书·李密传》)显然,李密的“陈请”“打动”了司马炎。看上去,李密不忘初心,成全孝子形象,司马炎网开一面,不失君子风范,结局十分完美。

事实真像看上去的那么完美吗?

李密的所有解释,乍看起来天衣无缝,然而,我们深究下去,发现了两处破绽。

第一,李密说:“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与后文“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不符,更与“数使吴”史实相悖,李密可以“背着奶奶进城”,但不能经常围着床头办公吧?李密可以克服困难为蜀汉出力,为什么到了晋朝就不行了呢?

第二,李密说:“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何谓“名节”?在仕宦与隐居之间选择隐居,这是道家标榜的名节;在效忠旧主与投靠新主之间选择前者,这是儒家倡导的名节。李密以“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为据,证明自己“不矜名节”,显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玩的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李密为什么不肯奉诏?这个问题讨论的人很多,结论大致有怀旧说、疑虑说、恐惧说、观望说。刘备乃汉室之胄,李密作为蜀国旧臣,不可能没有效忠的念头,此为怀旧说;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三代蓄势而发,最终偷天换日,号令天下,这类人均居心叵测,极难相处,此为疑虑说;太子洗马是太子的老师,负责辅佐太子,授业解惑,一般由朝中重臣担任,充任此官,极易卷入宫廷内斗,李密不想做政权倾轧的牺牲品,此为恐惧说;晋朝刚刚成立,政治走向不明,作为“亡国贱俘”,李密不想贸然出山,此为观望说。除上述四点,可能还有其他的说法。李密到底怎么想的,或出于其中一种,或几种兼而有之,无论怎样,今天的人们只能猜测而已。

在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之际,李密没有做忠臣,没有做奸臣,他呈上《陈情表》,一本正经地向新主辞职,选择了最为稳妥的第三条路。

我很佩服晋武帝司马炎,他没有看出李密的如意算盘?非也。但他假装感动,然后顺水推舟,不仅同意了李密的请求,还赐给李密两个奴婢,下令地方官员给李密的祖母提供生活用品。司马炎征调李密,是真心爱惜人才?是利用名士安抚蜀地民心?谁能说得清?重要的是,他没有将僵局变成死局,而是巧加利用,既成全了李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心愿,又大力推行了自己“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主张,更塑造了自己珍视美德、从善如流的圣君形象,僵局不僵,反而成了誉满天下的经典名局。

几乎在李密上书的同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誓不与统治者合作,最终血溅刑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学嵇康,用自己滚烫的头颅与冰冷的皇权对抗。从某种意义上讲,李密的柔性与圆通,在芸芸众生中似乎更有市场。《陈情表》是一份答卷,是一代名士写给强势皇帝的答卷,这里有深情,有无奈,有恐惧,有心机,有皇权的强悍与狰狞,有臣民的颤栗与挣扎。

猜你喜欢

晋武帝陈情表李密
至性之言,自尔动人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满奋畏寒
石崇王恺斗富
智解不祥的“一”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新读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