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2018-09-28张显红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道口算题练习题

张显红

课程改革的实施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和加工创造,让现有教材换发新的活力,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那么,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呢?

一、调用经验,让教材“近”起来

教材中有的内容“题材老化”,如归一应用题的例题:一台抽水机3小时抽水420吨。照这样计算,6小时抽水多少吨?这样的素材远离了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显然不能适应《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理念的教学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把教材当成仍需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选择提炼学生身边熟悉的数学素材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

上面归一应用题的题材可加工为活动的形式,先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口算练习,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计算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根据刚才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纷纷提出:①我一分钟做12道口算题,2分钟能做多少道?②我一分钟做10道口算题,张华一分钟做13道口算题,我们两人一分钟一共做多少道口算题?③4个同学一分钟共做40道口算题,平均每个同学每分钟做多少道?照这样计算,6个同学平均每分钟做多少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点拨引出例题:张华4 分钟做40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8 分钟能做多少道口算题?这种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引入,从学生的活动中收集处理教学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二、合理重组,让教材“立”起来

现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它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和思维性,但同时教材在一定范围内是通用的、共性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系统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如“比例尺”这一小节,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的关系,根据意义及关系学习求实际距离;第二课时学习求图上距离,同时认识线段比例尺;第三课时综合练习。笔者认为如果把分散在两节课中的“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安排在同一课时认识,将会极大地丰富教学信息资源,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由直线式显示而带来的就事论事的弊病,使教学赋有厚重感。为此,对“比例尺”的教学,可作如下调整:第一课时学习比例尺的意义,认识两种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习求实际距离;第二课时学习求图上距离并进行实践操作;第三课时综合练习。经教师们尝试,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适当变通,让教材“宽”起来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个新理念。为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现行教材中编排的星号题和思考题的教学,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应不失时机地对教材进行创新化的“深度加工”,通过适当延伸,开阔学生视野,使教材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学生显性、现实的创造力。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在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内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这是一道学生没有多大兴趣的练习题,练习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熟练圆面积的计算。教学时,我们可把教材中的练习题改编为下面题组:(1)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内,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2)在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内,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这样对练习题的创造加工,丰富了练习内容,拓宽了教材,同时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四、重视过程,让教材“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是说,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用动态的眼光来用活现行的教材。如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可舍弃原教材对“垂直”与“平行”这两个概念的呈现方式,创设生活情境: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出现什么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然后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些图形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在分类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对“平行”与“垂直”这两个概念愈辨愈明。这样把教材提供的静态素材创设为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测、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获取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经验,以及“成功发现”的情感体验。

五、注重应用,让教材“实”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老教材中以大量篇幅安排的应用题,对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教材中呈现的应用题往往事例陈旧,结构封闭,缺乏应用味。这与新课标提出的目标显然存在差距。为此,教学时可适当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实践活动。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后,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学校拨出600元准备给体育小组和美术小组购买学习用品,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一个购买方案和预算。学生接到这样的任务兴趣盎然,放学后迫不及待地到各商店调查各种有关用品的价格,并制定了各种不同的购买方案和预算。这种具有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使他们面对问题能主动想办法收集信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發挥,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道口算题练习题
汽笛声中的道口
我的心在跳
关于铁路道口安全管理的研究
二次根式简便运算面面观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写在马路上的口算题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暑假趣味练习题(三年级)
暑假趣味练习题(四年级)
老狐狸的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