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造型创新发展论述

2018-09-28汤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造型创新文化

汤杰

摘要:正如我们所知的,文化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特有的一种创造与表达,只有时刻把握文化的发展脉络,才能紧扣文化艺术的本质特征,保证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文化;造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015-01

宜兴地区制作陶瓷的历史至今长达数千年,紫砂陶是在日用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奇葩。初期的紫砂陶与其它日用陶无明显区别。明代中期后,才开始用壶泡茶,紫砂壶凭它优异的功能,崭露头角。明后期,由于从业人员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艺术壶始与日用陶并存。在造型及功能上也已有所区别,适应着不同层次、区域、习俗的需要。

紫砂壶可以分为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她以几何形体组合变化,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转折变化和平面形态,对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权衡比例十分讲究,结合部位辅以简洁的线条装饰,形态简装饰面大,适宜陶刻书画装饰。

2.筋纹器,其特点是将整个形体分成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纹线置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立面造型则显单纯,主次分明,制作精巧,口盖准峰严密,是其筋器的特点。

3.花塑器:即自然形體造型,大多取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瓜果、蔬菜、动物、昆虫等作品,一定要形象逼真,动物(昆虫)神态玲珑鲜活,亲近自然。

紫砂器是一种无釉陶,它并非以釉彩绘画的装饰来达到陶瓷艺术中美的效果,而是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其外观美。紫砂壶艺经过长期的发展,陶工创制了不少精练别致的壶样,这些设计都蕴含着很多美学观念。紫砂壶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安定感。紫砂壶为求使用及创作上的便利,多做成圆形或对称的形体,这种造型都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而造型的重心就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并落在壶底的中心点,所以壶底的大小就在视觉上影响壶的稳定性。紫砂壶的嘴和把对主体的结构均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壶体上的嘴或把手的一方过重,或是壶把向外回转得过大,都会使造型重心偏离中轴。若嘴和把在壶体两侧的位置和空间安排不当时,也会影响造型的均衡。

我们的祖先的精神审美追求标准和历史作用也是永远不能忽视的。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主张,对于广泛的群体的精神意识,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领导和促进作用。文化的清高性、文化的通俗性是并存的,而先进文化一直又是起引领作用的。历代的紫砂壶吸引了不少文人,并步入了高层次文化人收藏、欣赏的艺术殿堂。它不仅保值、增值,而且还显示了在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素洁淡雅的名人佳作不仅价比金玉,而且为四方雅士者收藏。

紫砂壶素雅的造型变化也很多,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从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这里主要指动物和植物两个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体;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菜。这些都是壶艺造型、素雅装饰的题材。也有借形改装,亦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生产、生活用器具,然而也就素雅的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锥形、菱形、梯形、悬胆、张臂、扁长形、方圆组合等造型。

紫砂壶的品类有光货、花货、筋瓢货。光货的工艺处理,圆形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货的工艺写实表达逼真,写意也表达出素洁淡雅的趣味。书画素洁淡雅的装饰,提高了紫砂艺术的身价,展示了东方艺术东方哲学之魅力。

在紫砂壶丰富的造型中有凹凸线、凹线、圆线、碗口线、飞线、翻线、竹片线、云肩线、弄堂线、隐线、侧角线、阴角线、阳角线、方线等。盖有截盖、压盖、嵌盖、虚盖、平盖、线盖,口盖直而紧,直径通转。嘴,有直嘴、一湾嘴、一湾半嘴、二湾嘴、三湾嘴,嘴孔有独孔、多孔、球孔,注水流畅。所有的造型只是为追求一素洁淡雅的超凡脱俗的理想效果。

紫砂壶制作用抽象的语言、含蓄的美感,运用自然规律,表现作者的情感、气质和个性,宜兴紫砂长盛不衰,独步海内外,赢得了举世盛誉。它具有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实用与艺术高度和谐的手工艺品。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数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且鲜明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彰显着时代的特征,是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塑造不朽的形象和永恒的生命。当代制壶人在吸收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壶艺,又有了空前的发展,新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陶艺师又在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中,仿创结合、推陈生新、构思新颖、造型优雅、制作精湛,展现出百品争艳的时代气息,把紫砂壶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壶艺造型不管如何变化,都应当在创新设计实践中理念感悟,反映作品应包含某种意义和追求。在实践中求创新,才能创作出更美的紫砂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造型创新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