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技术教学微课程手段与效果的实证研究

2018-09-28杜慧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跆拳道动作体育

杜慧敏

跆拳道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受到我国青少年的普遍喜爱,但在跆拳道技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对跆拳道技术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出现技术掌握慢,影响教学进度与效果的情况。微课程是在短时间内,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对某一学科中的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微型网络课程。目前,微课程已在部分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对跆拳道技术教学微课程手段与效果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跆拳道技术教学效果。

1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1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传统的录制资源内容丰富而全面,但相对冗长、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重点不突出,学生无法把握。这违背了体育教学的要求并影响了教学质量,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支撑下,催生出了微课程教学,丰富了体育教学手段。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少,能重点突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第二,教学时间短,以教学视频为主,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第三,教学目的明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1.2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自主在线学习型、室内教学插入型和课后锻炼巩固型[1]。微课程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资源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健康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在线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修养。在进行每项运动规则和裁判方法的讲解时最常用到的是室内教学插入型微课程,通过一边播放视频或漫画一边进行讲解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在课后,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制作成视频,然后分享到学习平台上,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到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

1.3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讲授型、演示型、练习型和表演型[2]。讲授型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微课程教学类型,和传统教育方式一样,教师以口头方式向学生教授体育的动作要领、基本动作原理、练习最佳形式和锻炼手段等,学生通过听来进行学习。演示型教学是辅助讲授型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动作和练习方式,需要教师对动作和练习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动作要领。学习体育项目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技术和动作,这就需要练习型微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要领。表演型教学本身具有观赏性,通过教师组织一些教学内容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

2 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微课程分析

跆拳道基本技术有前踢、横踢、后踢、推踢、下劈、勾踢、双飞、回旋踢、旋风踢等,跆拳道技术教学主要是针对这些腿部技术的教学。在传统跆拳道技术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队伍前方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动作示范和表演,学生进行观看和模仿,通过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对镜练习、脚靶练习、实战练习等,有些教师采用视频教学法,选取优秀的教学视频或运动员比赛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对腿部技术有更直观的感受。但这些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无法突出,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无法识别重点、难点。

2.1 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微课程内容

微课程的内容相较于其他教学手段的内容较少,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分段,将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微课程教学[3]。因此,微课程教学更符合跆拳道技术教学的要求,突出跆拳道各种技术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在跆拳道技术教学中微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审核要依据技术教学的原则和目标,选择和审核符合跆拳道技术教学的微课程内容。跆拳道的基本技术有前踢、后踢、下劈、勾踢、双飞、旋风踢等,并且跆拳道是注重礼仪的运动,在选择跆拳道技术教学微课程内容时,要将跆拳道的基本技术动作的特点、练习方法等添加进微课程内容中,并加入礼仪的讲解和教学,实现学生快速掌握跆拳道基本技术和内涵;目前,许多的体育科目微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采用跆拳道技术教学微课程进行教学之前,要对微课程内容进行审核,避免使用质量不佳的微课程所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甚至误导学生现象发生,通过邀请跆拳道专家和教学专家等专业人员,对跆拳道技术教学微课程内容进行审核,选出满足跆拳道技术教学的优质微课程,提高跆拳道技术教学的教学效率。

2.2 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微课程制作

微课程的视频拍摄要通过精心准备后进行,摄像机要符合拍摄要求,机位的选择要将完整的技术教学过程呈现出来,录音设备要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声音质量等等,在视频拍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表情做到自然真实,台词表达要求流畅、洪亮、自如,能够让视频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对微课程的视频进行后期制作时,要合理利用视频编辑、音频编辑等处理软件,通过这些处理软件的处理,将教学视频编辑、处理成满足跆拳道技术教学要求的微课程,不仅要使整个视频观看起来流畅、有序、图文并茂有吸引力,还要将跆拳道技术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答。

在跆拳道基本技术中的下劈、双飞踢、旋风踢等技术动作属于难度较高的动作。在跆拳道技术教学的微课程制作过程中,注重对难度技术动作的微课程制作,运用一些视频处理软件对难度技术动作进行编辑、慢放等,并且拍摄的角度要能够全面展示跆拳道技术动作特点。由于一些技术动作难度较高,教学中要更加细致的对技术动作的细节进行教学,在微课程制作过程中将技术动作易犯的错误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展示,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标准的跆拳道技术动作。

2.3 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微课程应用

微课程在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通常是以播放微课程的教学视频完成的,但教学视频的局限性(如教学视频的质量问题、无法与学生互动等)要求教师采用微课程进行跆拳道技术教学时注意以下问题。微课程的教学视频在播放时,教师可以对视频中没有涉及的技术要点进行补充,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进一步强调;由于跆拳道技术是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练习才能达到完整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视频播放完成后,让学生按照练习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或者是一边观看一边模仿,对比自己与视频中的技术差异;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疑问,教学视频中又未涉及的,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学生对有些技术教学重点、难点等没有完全理解时,教师可通过反复播放微课程教学视频,加强学生对跆拳道技术的理解和记忆。

3 微课程在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1 实验设计

3.1.1 实验时间与对象 实验时间为8周。实验对象:选取了40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名学生分为微课组(微课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每组各20人。根据本研究中的评价检测指标进行差异性调整,保证两组评价指标的之间无差异性。检测评价指标采用技术评价,同时与高水平模型进行对比(通过高速摄像仪器记录运动员整个技术过程。运用肌电分析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析与数据处理)。为了探讨微课程应用与跆拳道技术教学的效果,本研究设计并制作了跆拳道前踢、横踢、勾踢、后踢、推踢、下劈、双飞踢、旋风踢的微课程,并在成都体育学院进行跨样本效度测试。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表述统计

如表1所示,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训练三系跆拳道专项,按照训练年限、年龄、身高、体重,挑选适合的实验对象,并对本研究中实验的干扰因素进行排除,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3.1.2 实验测试指标 本研究中实验测试指标为跆拳道技术评价和模型比较评价两种方式。其中跆拳道技术评价由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以及四川大学8名跆拳道专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按照体院跆拳道教学考试技评标准执行(具体文件为成都体育学院体育训练三系跆拳道专项学生技能考核执行标准),为了使得技术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将技术评价结果进行10分制处理,即技评满分为10分。模型对比采用的是与健将级运动员(高盼)进行对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竞技司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划分标准判断)与模型的对比处理方式采用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度,为了使得模型对比结果更加直观化,对模型检测结果进行*100%处理,得出模型相似度。由于是跟健将级别模型的对比,因此经过*100%处理后的数据越大,说明其运动技能掌握效果越好,反之越差。

通过对表2中的技术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表明选取的技术评价检测数据、与模型对比的数据都呈正态分布,可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式进行假设检验。

表2跆拳道技术微课程设计

Table2DesignofmicrocourseinTaekwondotechnicalteaching

跆拳道技术设计使用软件与设备设计时间长度前踢横踢勾踢后踢推踢下劈双飞踢旋风踢基础Windows7 Basic平台的屏幕录像专家、索尼4K摄像机FDR-AX30/BC、logitech罗技c525高清摄像头(麦克风)、Lenovo Ide-aPad 710S电脑、Adobe Au-dition 3.0音频处理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PPT文稿演示软件。11′4212′1710′3311′0212′0113′1314′1015′05

3.1.3 实验内容:微课组采用微课程教学手段进行跆拳道技术教学,常规组学生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技术教学。

3.1.4 变量因素控制

两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均由同一名跆拳道教练员进行技术教学,在课堂学习时间安排上保持一致。

表3 微课组、常规组与模型肌电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统计

注:上述模型为接近高水平运动员模型的未做*100%的处理结果。P<0.01**;P<0.05*

3.2 实验测试结果

表3测试结果是微课组与常规组在实验前与实验后分别与高水平(健将级)跆拳道运动员进行的肌电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从完成前踢、横踢、勾踢、后踢、推踢、下劈、双飞踢、旋风踢技术动作的肌肉发力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的肌电测试。运用Mega Electronics Ltd.肌电测试仪器采集信号信息,然后将采集的结果分为微课组/模型与常规组/模型分别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检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微课组与常规组经过实验后与高水平运动员在做上述几个技术动作时的肌肉发力顺序与持续时间之间是否有变化,是否存在差异,从技术角度判断本研究设计的微课程的效果。表4为本研究中的技术评价以及模型评价的结果。

表4 微课程教学在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的检测

如表4所示,实验前微课组和常规组的技术评价与模型对比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分别为0.757和0.225,说明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其技术评价结果与模型对比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再观察实验后微课组和常规组的技术评价结果以及模型(相似度)对比结果,P值均小于0.05.说明本课程设计的微课加入到跆拳道技术教学中,对于帮助提高学生跆拳道技能水平均有促进作用。

3.3 讨论与分析

3.3.1 微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跆拳道技术学习效能

微课程教学方式较为灵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开展,学生还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通过网络资源或移动设备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课前或课后跆拳道技术的预习或巩固学习。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和练习可以提高跆拳道技术学习的效率,提高对跆拳道技术的掌握程度。在实际的微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跆拳道技术的学习速度与技术动作的领悟也加都快了,在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上也更规范和标准。

3.3.2 微课程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跆拳道技术教学是跆拳道教学中的重点,在传统的跆拳道技术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体育教师很难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有限。在课后体育教师不能向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讲解,学生在跆拳道技术学习上存在的难点便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学生对跆拳道技术学习的兴趣。将微课程教学引入跆拳道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微课程在课后时间对跆拳道技术动作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跆拳道技术动作的印象,形成固化记忆。通过微课程的在线交流,向体育教师及时提出自己在跆拳道技术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跆拳道技术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疑惑得到详细的解答。

3.3.3 微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跆拳道教师的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作为跆拳道技术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在微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需要亲自参与。体育教师对跆拳道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目标制定、视频制作技术运用等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专项素质和教学能力。微课程的制作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掌握微课程视频制作。因此,将微课程教学引入跆拳道教学,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项素质和现代技术水平质量。

4 结论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特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教学目的明确等特征,在应用形式上主要有自主在线学习型、室内教学插入型和课后锻炼巩固型。应用类型主要有讲授型、演示型、练习型和表演型。在对跆拳道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手段教学情况较少,多数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明确的数据说明微课程手段教学情况下的技术教学效果。

在本实验研究中将微课程教学手段运用于跆拳道技术教学中,针对跆拳道前踢、横踢、勾踢、后踢、推踢、下劈、双飞踢、旋风踢进行微课程教学,通过对比微课程教学与常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技术动作肌电测试、技术评价等表明,将微课程应用到跆拳道技术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跆拳道技能学习水平与跆拳道技术学习效能,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提高跆拳道教师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跆拳道动作体育
跆拳道奶奶
下一个动作
嘻哈跆拳道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