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兴趣班,怎么选?

2018-09-27冯颖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练篮球家长

关于兴趣班,爸爸妈妈有着一些共同的疑惑:

孩子的兴趣该如何发掘?究竟该逐一试课?还是按照孩子的特点挑选可能适合的项目?

孩子选择了兴趣爱好,是否一定要坚持?假如孩子不想上或者懈怠了,我们是该鼓励他坚持,还是尊重他的意愿放弃不学?

上小学之后,孩子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平衡纯兴趣类课程与知识类课程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逐一探讨!

如何发掘孩子的兴趣?

这真的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日常接触到的活动不同、能力发展的速度方向不同、家长价值观也不同,所有这些不同都有可能导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不同!

对于较早就呈现出特定兴趣或特长的孩子,比如特別爱涂涂画画的孩子、特别爱运动的孩子、对空间搭建特别敏感的孩子、对动植物大自然特别有兴趣的孩子,家长就比较容易定位他们的兴趣点,报兴趣班往往有的放矢、成功率高、持久性长。

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呈现出特定的兴趣爱好,去各种兴趣班并不排斥,试听过后,当父母问及要不要上,也不反对,甚至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家长在一瞬间会以为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但过后却发现孩子往往坚持不了太久。

对于这类家长,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立足家庭经济条件和成人时间成本,有节制地试听兴趣班,并在初期尽可能小体量地报名缴费。逐一试课的方式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失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如果一鼓脑儿地有课就听、孩子表达了所谓的兴趣就报,我们有可能会付出极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我个人建议,每学期不超过2门课,是比较合理的兴趣班体量。一来,成人和孩子都不会因为兴趣班疲于奔命;二来,在经济上也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压力;第三,通过孩子的取舍我们可以过滤掉一部分孩子真正不感兴趣的班。

2.与其逐一试课,不如让孩子多和朋友接触,通过孩子们玩的游戏与活动来发现他们的特长与爱好。不论对于学龄前孩子,还是小学生来说,自由玩耍都是他们童年时期最重要的成长来源。我们会发现,孩子更喜欢和朋友一起打篮球,而不是跳街舞;他更喜欢和朋友一起玩策略游戏、下棋,而不是拼乐高。

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够野了,得给他报个收心的班磨磨耐心。我觉得这纯碎是一个假命题!要知道,疏大于堵!孩子的好动天性是由荷尔蒙决定的,并不会因为他上了一个毛笔字班、钢笔字班就能静下心来。反而,他被压抑的天性往往会在上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课程之后,以更大的情绪发泄出来!

当然,如果孩子能和朋友一起参加某一项他们拥有共同爱好的兴趣班,学习效果和持续性往往更高。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否一定要坚持?

家长经常会疑惑:明明孩子这么喜欢某项活动,为什么有时候还是会不想去呢?在这里,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我家杭杭的故事。

杭杭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展现出对篮球的极大热情,最初是看爸爸打球,自己玩拍球、投小篮板。小学一年级时,我们在小区篮球场组了一个篮球班,请专业教练来教小区里差不多年龄的五六个孩子。

杭杭喜欢这位教练、也喜欢一起上课的朋友们,有些朋友甚至是为了能和杭杭玩而来参加篮球课的。但是,第一学期,杭杭就有那么一两次怎么也不肯上课,他宁可下楼在场边看着大家上课,也不愿意下场训练。我一直没了解清楚他具体不想上课的原因,但除了那几次之外,其他时间,他都玩得很开心,技术提高也很快。也许是那天他心情不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吧!

二年级暑期,杭杭加入了他梦寐以求的校篮球队,终于可以进校队训练啦!可暑期集训刚开始没几天,杭杭又不想去了。也许是强度比以往的小区训练要高,也许是校队还没有他的朋友,总之那天早上,他怎么都不愿意出门训练。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挺抓狂的:你连自己这么喜欢的活动都坚持不了,以后还能干点什么?你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以后怎么可能成事?但我还是帮杭杭跟教练请了假。结果之后的训练杭杭就再也没有缺席过。

到了三年级,杭杭的篮球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小区里其他同龄孩子了,他几乎都在和比他高好几头的小学高年级、甚至中学的大哥哥们一起打球了。在一位邻居爸爸的推荐下,我们去试听了一家在北京市数一数二的少年篮球俱乐部的精英班。教练是曾经带领专业球队打职业联赛的专业教练。班里孩子们的水平也让我这样的外行看了两眼放光。基本功、技战术都可谓是专业级的。杭杭在比他大三四岁的孩子间也并不示弱,全程紧跟节奏也展现了较高的水平。教练认可杭杭的水平,也同意他插班加入他们最顶级的班级。

但是杭杭放弃了这次机会,他觉得教练太凶、训练强度太大、同学们都比他大太多、都是基本功训练、没有打比赛好玩。

在我看来,既然现在周边的篮球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你,为什么不和水平更高的人一起训练、寻求更专业的教练指导呢?难道又是因为困难放弃机会,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呢?

但是杭杭爸爸的一席话给我松了绑:“我们又没希望他将来成为职业球员,未来有一项属于他的爱好不是很美好吗?如果因为高强度训练打击了他对篮球的热情,到头来连这项自己喜欢的爱好都失去了岂不是更可惜?”

是啊,我从这一事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势利,我知道自己在观摩训练、在劝说杭杭的时候在想些什么:杭杭参加了这个班,以后就能以特长生身份自己挑选中学了!说不定真能进职业队,我就可以在赛场边给他欢呼了!好了,醒醒吧!

但是即便没有参加精英班,杭杭一如既往地在享受着他的爱好!

在篮球道路上,杭杭拥有一定天赋,也充分展现着他的付出、坚持和努力——

他曾经天天独自在球场上练习上篮、空投;

他曾经打球累到站不起来,但喘口气后还要坚持上场;

通过篮球,他悟出了坚持努力就有收获的道理,也更愿意在学习上专注投入;

通过篮球,他找到了自己最佳的时间管理原则,那就是上课专心听讲、下课专注完成作业、放学后专注打篮球;

通过篮球,他充分理解了尊重规则的重要性,也明白即便场上是对手、场下也可以是好朋友的人生哲理;

通过篮球,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回奶奶家、外婆家,甚至出门旅行,只要有篮球、有球场,他在哪里都能找到好朋友;

因為篮球,他早早地就通过计分熟练掌握了加法,通过队友间的上下场熟知了减法,通过命中率理解了百分比,并时不时告诉我他投篮的命中率又提高了;

因为篮球,他早已通过身体感知,理解了角度、速度、力量、弧度等物理学概念;

因为篮球,他会抢在第一时间看完爸爸订的《体坛周报》篮球版,并通过《库里传》打开了自主阅读的大门;

因为篮球,他甚至开始主动学习英语,说要参加全外教的篮球夏令营,要去美国看NBA!

真的想告诉大家,痴迷于某一爱好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这或许是绝大多数妈妈们不曾经历的,至少从小到大,我从未有过这样的状态。一旦孩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爱好,那种推动他在各方面努力奋进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但是,即便他再喜欢、再衷情、再痴迷,也会有累了、困了、病了的时候。过程中偶尔的倒退和反复是再正常不过的调整。也许是他需要观察适应新环境,也许是他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也许仅仅因为今天身体不太舒服,也许在长大的过程中荷尔蒙的分泌量有增有减,也许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节奏、不希望被妈妈牵着鼻子走。

我们完全不必盲目推论说——他这次不愿意去,就是完全放弃,以后再也不会碰这项活动了!现在再这样想,是不是觉得自己太可笑了?

尊重孩子的感受就好,抱抱他,告诉他:“好吧,今天不想去,咱们就跟老师说明一下情况,好好调整一下。”但不必怒气冲冲地吓唬孩子说:“你今天不去,以后就再也别去了!”

坚持——坚,指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指持久,有耐性;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我们理想中的“坚持”,是孩子的意志力的完美表现,而非家长意志力的完美表现!唯有自发的、主动的坚持,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兴趣。千万别被因家长坚持而勉强维持的所谓兴趣蒙蔽了双眼!

如果孩子还没有值得他为之克服一切困难而痴迷其中的兴趣,那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而已!千万别为了所谓的坚持而占用他过多的时间,从而丧失了遇见“真爱”的机会!

如何平衡兴趣与学习?

纯兴趣类的课外班如果是孩子的“真爱”,请一定支持并鼓励他投入精力!这类兴趣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并且会为他们的学习、求知、好奇心提供极大的动力!并极大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

知识类课程请根据自身经济及时间状况有节制地选择。对于中国小学生来说,一个英语班也许是标配,杭杭现在唯一的知识类课程就是每周两次、每次半小时的线上一对一外教课。

其实有很多知识类课程都是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儿童游戏实现的。我个人以为,上所谓的阅读班、写作班,不如多和孩子一起读几本他感兴趣的课外书。上所谓的表达、社交、主持人班,不如多交几个朋友多带孩子去不同场合、不同地方旅行。上所谓的计算口算班,真的不如让他多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玩玩数学游戏、下下棋。

最后,关于兴趣、或者兴趣班,有几点建议给到大家:

1. 兴趣班,求精不求多!孩子时间精力有限,通过真正感兴趣的一两项兴趣就足以打开孩子认识整个世界的大门!希望杭杭的故事能给你启发!

2. 关于兴趣班的选择,老师绝对比机构更重要!了解老师比参观漂亮整洁的教室、包装精美的体系重要得多!

3. 千万不要用剥夺孩子兴趣活动的方式去“激励”孩子从事所谓的“学习”!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反感、对家长更加反感!要知道,兴趣是一切自发学习的前提,那才是孩子真正的学习!

作者简介:

冯颖,两个男孩的妈妈,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畅销书《二孩时代》,贵州卫视、辽宁卫视特邀心理专家。

微信公众号:二孩时代冯颖

猜你喜欢

教练篮球家长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贪玩教练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家长请吃药Ⅱ
加油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