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8-09-27常莲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美术

常莲莲

美术课是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的社会的进步。”要想挖掘学生的美术创造潜能,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取“临摹-写生-创作”的教学思想,很少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按照既定的模式去绘画,缺乏了创新精神,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创作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不会独立思考自己想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目的就是要学生自己去交流、想象、实践。比如:在《会变得花、树、叶》一课中,教师先以故事激趣:春姑娘托我给小朋友捎来了许多美丽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信封,看,猜对了吗?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你收到的是一片怎样的树叶?颜色怎样?外形有什么特点?用手摸摸树叶的正面与背面,一片小树叶给你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与春姑娘给的礼物有什么不同?很美吗?美在哪里?最终让学生自己设计出一组图片。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点、线、面等元素和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花卉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的潜能.

二、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观察美的眼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给學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势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都会感到无比的新奇,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这样求知欲望的作用下,美术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察力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1.以故事激趣,激发学生的想象灵感。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小视频,小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比如在《我是动物明星》一课中,教师通过熊宝宝和熊妈妈之间的对话把学生带到大森林中,形成一个大的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这片大森林中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老师把走的、跳的、跑的、飞的等几种小动物的图像贴在黑板上,播放小动物的叫声,感受声音的长短、强弱、音色变化。

2.以演示激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上一堂手工课《染纸》一课中,教师首先先拿出一张已经染成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好奇心会驱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去学习去制作。每个染纸作品上的图案都是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仔细观察并得出每个染纸的折叠方法不一样所呈现的图案也就不一样了。根据这个结论,教师演示了2个不同折纸方式再用颜料染成颜色,这样一个染纸作品就完工了。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美术造型技能提高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发展想象力

想象力是新世纪着力强调的小学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它是能发散学生思维创造力,创新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绘画也正是如此,在基础练习的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对所画对象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分析的想法,通过这些想法再来表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在经过较长时间训练的基础上,有些悟性较高的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这就是创新出属于他们自身的东西,而不是像在初始阶段一味地临摹他人画法,没有自己理解的东西在里面。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在每次的作业展示、绘画比赛等活动,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被展示在校园里的墙廊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当学生每次路过展示廊,看到五彩缤纷、色彩亮丽的画时,学生都会驻足停留几分钟观察、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这也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每个少年儿童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有利激趣的因素,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使其美术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美术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美术篇
想象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