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的视角探究文本内容学习的提升

2018-09-27高婷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文本探究

高婷华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的安排,应以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索结论的过程中学到思想方法和规律。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求知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发生碰撞,激起联想,产生疑问。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文本内容学习提升部分的问题探究,作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究:

1.问题引领应关注文本主题思想

依据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前认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学生应该自我控制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的角色。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即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解释,再设计最后总结规律、巩固提高。

在文本内容方面,可以关注文本主题思想方面的问题提炼。如在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蚁国英雄》一文中,执教老师围绕文本主题就生命的话题进行了引申探讨:生命的延续都经历过各种无常,能幸免而存活的大都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在灾难面前,毫不犹豫地去迎战死神,用最剧烈的痛去换取种族的延续,回归日常,也许就是最平实的父爱、母爱……看似自然,细想却震撼人心……最后结合课外推荐读本《狼王梦》,启迪学生对“生命”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完成教学目标。

2.问题引领应关注人物形象总结。

通过问题的引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改变“满堂灌”的单一教学,变教师的“独角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索活动”,变“传投知识”为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的“发现知识”,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最后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并不伟大。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评价说明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使伟大的人更伟大。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为了潜心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小节;作为一名举世聞名的大科学家为人却是如此宽容自谦,平易近人,如此富有童心、关爱孩子。也许,在爱因斯坦看来,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这正是他最伟大的魅力所在。

课题中还有一个人物——小女孩,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直指人物形象,启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总结出:平凡人也有闪光之处。

3.问题引领应关注深化学生认识理解

“自主”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以问题引导为主线,给学生学习以充分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或导”应有利于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保障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有独立思考时空,让学生在感悟和内化过程中自主完成对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例如在《金子》一文中,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一段对话

生:唉,我真愚蠢,怎么可以靠碰运气来发财呢?

生:唉,我真笨,获得财富还是得脚踏实地才行啊!

生:唉,我真傻,我居然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真是太可笑了!

生:唉,我真糊涂,外面的传言怎么能信呢?

师:既然靠淘金来获得财富这个方法行不通,那该怎么办?

生:不能用这个方法了,要改变方法。

生:要寻找其他的方法。

生:要脚踏实地地劳动。

通过问题的引领,其实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问题的方式建立在学生发展的、自觉的、主动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纵观全课,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开展了充分的实践活动,思维也一直在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整个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文本探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设问引导探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