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27张有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读题条件审题

张有为

一、小学生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合理、有效、正确解题的基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经过一年的课题实验,发现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概念不清,影响思路灵活性。教材对很多数学概念都作了比较形象地描述,学生表面上很快就理解了,但在具体做题时还是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审题偏差,接二连三地列错算式,影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挥。例如一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将上底延长18厘米刚好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问原来的梯形上底和下底长分别是多少?学生在认真读题后仍然感到困惑,思路迷茫。其实,这就是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这个概念,不知道这个差倍问题中的“差”实际上就是延长的这18厘米。

2.抓不住关键词,影响审题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认真读题,更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二、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1.加强读题训练,逐步养成审题的良好习惯。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数学也需要阅读。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思维,它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2.推敲词句,提炼关键词。(1)注重推敲。这里的推敲,就是要善于抓住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2)克服定势思维的限制 在长期训练中常常出现一些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3)注重推敲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学生怕解答应用题,往往审题没有过关,不会分析题目中显露的条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更不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指導策略,深刻领悟。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偏差在客观上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一些审题的必备策略。(1)演示、画图。在理解行程问题中不同的行驶类型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演示“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同一地点,同向行驶”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行驶的特点;还可以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将这些情况通过示意图表示出来,直观形象,数量关系也一目了然。(2)复述。复述并不是背诵,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述自己对题意的理解。一是要从丰富的情境描述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要能够将表述简略的信息补充完整,比如降价百分之几就是求现价比原价降低的价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提炼并理解关键信息,能给学生的思维铺平道路。(3)列举。对于条件比较繁杂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摘录条件和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抓住题干进行思考,从而顺利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同类题型的审题要点,例如解决图形计算的实际问题时,要做到“统一单位”和“画图分析”等。

总之,审题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读题条件审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