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科普绘本课堂范式与实施路径

2018-09-27王孙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导图科普

王孙洁

科普绘本是众多绘本中的一类,它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图画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表达出来,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低年级的科普绘本“阅读——探究——创编”课堂,是一种由教师提供科普绘本师生共读、以理解科学知识为主同时提升语文能力、刺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整体感知,构建思维导图

科普绘本的阅读,首先要借助图片和文字,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所以,是以教师讲读为主,穿插学生的朗读、体悟。

1.师生共读,整体感知。

教学开始,教师要创设一些生動有趣的情境,营造出温暖的阅读氛围,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接着教师可利用多种阅读策略,带领学生读图读文。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在合作中完成片段的阅读,体验合作的愉快。每一学期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科普绘本阅读,比如,学生喜欢的生命类主题,《小威,向前冲!》《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天》《爸爸成为爸爸的那一天》等,学生对这些未知充满了好奇和无限的遐想,在每次的科普绘本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地跟着教师阅读,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使语言都变得生机勃勃。

2.抓住关键,构建导图。

在科普绘本阅读活动中,引进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绘本的内容。学生可以围绕主题,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图片,利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生成一张有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呈现出关于科学知识的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记忆连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知识的生成过程,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二、活动探究,理解科学知识

科普绘本指向的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解析科普绘本的图画中所“藏”的秘密,以“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实践,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自然智能的构建。

1.视频辅助,领悟科学原理。

科学世界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科普绘本也是围绕这三大类创作的。很多都是儿童无法直接触摸到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让抽象变为形象,让讲授变欣赏,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的刺激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奥秘。

低年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思维积极活跃,尤其对形象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愉悦的情绪中做到玩中学,学中想。

三、想象激发,创编个性故事

低年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大,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在课堂中有一个环节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然后课下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资料,创编成一个完整的新故事。

1.勾连生活,留白补充。

很多科普绘本作品的画面、章法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些背景,请学生来仿照绘本的表达方式,探究留白处的文字、图画。例如,在教学《非武装地带的春天》时,绘本提到花儿、草儿、“斑海豹”“小斑羚”“鲑鱼”等是不受铁丝网的阻拦的,学生体会到了植物和动物都是自由自在的。于是,教师给出一些草地、天空、海洋的背景图片,请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场景,画一画还有哪些也是自由的,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自由画面,通过和人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战争带来的迫害,使人被迫分离。在这种浓浓的好奇欲望驱使下,学生乐此不彼地将身边熟知的事物融入到创作中,真正做到了入情入境,时刻保持快乐。

2.拓展迁移,创编故事。

梅子涵说:“阅读的含义就是让我们拥有自己没有的。拥有了就明白了,加上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变成了一本书。”科普绘本的阅读主旨,是使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比如,《非武装地带的春天》是有关军事主题的科普绘本,讲述韩国和朝鲜分裂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迁移到大陆和宝岛台湾的分离。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生查阅了资料,创造出了表示统一和平的主题的绘本《妈妈,我想你》《和平就是在一起》等。又如,《小蝴蝶的故事》是有关生命主题的科普绘本,讲述了蝴蝶由卵开始一直生长到蝴蝶的整个过程。学生学完后,创编了《小青蛙的故事》《小蚂蚁的故事》等,在创作中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认识,丰盈了学生头脑中的意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导图科普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第6章 一次函数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梦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