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写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18-09-27白雪峰

中国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案例专业文章

一般来说,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大致要经历角色适应期、技能发展期、探索成长期、专业成熟期、资深专家(卓越)期五个阶段。虽然,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成长的主题不同,所呈现出的角色特征、发展问题、提升需求、学习内容和采用的学习形式也不完全相同。[1]但是,有一条发展途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离不开专业的阅读和写作。

一、為什么要开展专业写作?

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可无知。可以说,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做教师又不是当作家,为什么还要开展专业写作?

关于这一点,很多专家、名师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

基础。”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窦桂梅校长认为,写,让自己活得明白,更让自己活出了精彩。写,也许会改变你的课堂磁场,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属性。

教师开展写作的过程必然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他(她)需要广泛查阅文献,深入思考、研究,反复检验、校对,这一过程会让教师的专业知识逐步深化,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可以说,写作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深度思考的有效载体,使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学术思维更缜密,教育教学思想表达更精准,育人能力持续提升。

二、教师可以写些什么?

关于这个话题,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师的回答肯定是不同的。总体来说,教师可以写的东西还是很丰富的。但不管写什么,作为教师,我们还是应该经常把视线锁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上,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付诸笔端。

比如,我们可以写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可以基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学科教师还可以撰写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文章,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写解题研究类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像学生一样写命题作文(“下水文”),理科教师可以写实验创新类的文章,音体美学科的教师可以写些技能训练方面的文章,等等。

笔者建议广大一线教师基于实践反思,多写写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这两类文章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案例也可以说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另外一种形式。当然,教师还可以撰写科研论文、调查报告、行动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可以说,写作是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让每位教师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一次又一次获得新的提升。[2]

具体来说,适应期的教师可以写工作日志,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日常记录,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和深度分析。一段时间以后,争取可以拿出两三个经典课案,包含资料搜集、备课、上课、评课,丰富学校的课例资源库。

成熟期的教师可以尝试写教育叙事和案例,提供两三个较成熟的案例,把握案例资料搜集、案例书写、案例分析框架,同时,逐渐向专业杂志投稿。据此,教师可以广泛研究经典课例,继续尝试写比较成熟的课例,并引入理论分析。

骨干期的教师可以基于课题,针对不同专题进行研究,在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和参考书的基础上撰写专题论文,比如,叛逆儿童、学困生的教育问题等,也可以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阐述,并写成论文。

资深(卓越)期的教师可以通过回顾、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基于理性思考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凝练教育教学思想,争取出版个人专著。

三、青年教师最好写些什么?

从成长的视角来说,青年教师可以从撰写课后反思开始,采用行动研究的范式,在每教完一节课后,翔实记下本节课的“亮点”,认真查找“不足”,针对问题写出改进思路;也可以记录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经验。通过撰写课后反思日志,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实践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某些育人工作、典型活动或重要教学实践的某个片段,如果认识比较深刻独到,教师也可以尝试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的某一教学事件(实际情境)的描述和反思。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把握。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可能的话,还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来说,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应该包含三个部分:案例名称、事件描述及反思。

案例名称,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标题,它应该是案例的“眉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案例名称一定要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表明文章的主旨。

标题虽然形式各异,但都要达到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要对全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要能揭示文章实质,体现中心论点;要做到“主题明确,论点鲜明,表达简洁”,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等等。[3]

事件描述要包括事件的背景、相关细节和事件结果。写作要求是清晰简练、形象生动。读后要给人真实可信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效果。

事件反思就是基于一个主题(或视角),针对事件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理性而有深度的分析。这是案例的核心价值所在,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写作要求是理念鲜明,发人深省。读后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获得教学启示。

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个问题:大家要把握好主题与标题之间的关系。有人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吸引读者的核心。对于作者而言,一定是萌生主题在先,继而斟酌标题,所以对作者而言,主题决定标题。但对于读者而言,恰恰相反。一般读者都是注意标题在前,进而产生了解文章主题的意愿。因此,标题既要体现主题之意,还要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往往给人以眉清目秀的感觉,毋庸置疑,它将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欲。[4]由此可见,主题与标题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四、教师如何开展专业写作?

1.写作要从阅读开始

读和写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彼此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开展专业写作要从阅读开始。

作为一线教师,平时要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还要参加各种会议和学习活动,工作确实很忙,所以很难找到整段时间开展阅读。因此,大家可以整体规划一下自己的阅读。

比如,在平时以阅读期刊文章为主,结合教学实际,利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查阅文献,改进教学;在寒暑假,可以阅读一些专著,同时,就一两个与自己岗位工作相关度高的刊物,从栏目设计、体例特点、稿件风格等出发开展系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做些笔记。当然,有条件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软件,开展在线阅读和研究。

2.基于实践的深度反思

教师的专业追求、探索和提升要靠持续反思,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有人说,教师的知识是基于实践的“缄默”知识。很多教师课讲得很好,但你若问他,有什么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什么,他却说不上来。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缺少有意识的深度反思,缺乏对经验的总结提炼,当然,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短板,也不是非常明确的。

要想成为有思想的好教师,开展有观念的教学实践,就必须基于实践,开展深度反思。教师基于持续的学习和实践,静下心来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教师健康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教师需要实施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要成为有教育特色的优秀教师,就要不断地反躬自问,让反思成为生活的习惯。

比如,在每节课后,教师可以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这节课整体效果怎么样?好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下一节课可以在哪些地方做些调整或弥补?等等。

当然,教师还需要把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准确记录下来,如果不把这些珍贵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待时过境迁,也就成了过眼云烟,必然留下“此景一过永难摹”的遗憾。

总之,教师的思考可宏观可微观、可理论可实践、可长远可当前,当然,我们要立足当前,突出实践。

3.写作能力需要在写的过程中提升

就像学习游泳要到游泳池里,学习开车就要上路一样,提高专业写作能力也必须从写开始。别人讲得再清楚、明白,如果自己只是听听,不实际动手,没有经历实践、反思、研究、撰写、修改、成文、投稿,与期刊编辑开展交流、反复修改稿子到文章发表的全过程,甚至经历退稿、修改、再投稿的过程,都不可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通过实践、反思、阅读、研究、写作“五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开展专业写作,持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雪峰.兼顾学科素养培育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J].中国教师,2016(8):73-77.

[2] 胡莹.教研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之道[J].现代特殊教育,2016(6):9-10.

[3] 章建躍.如何撰写一篇符合规范的论文[J].中国数学教育,2013(5):2-3.

[4] 丰梦婷,徐章韬.如何拟定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的标题[J].中学数学杂志,2015(6):58-60.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案例专业文章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