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窑的用破碗

2018-09-26张晓风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破碗成器烧窑

张晓风

“同坐一条凳起身须关照”“烧窑的用破碗”“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读这样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朴实无华。但仔细品味,我们又能从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同坐一条凳起身须关照”,细微之处体现关照他人的美德;“烧窑的用破碗”,我们看到甘于平凡、甘守故土者的纯朴;“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体现的是人生的智慧。

小时候,听人说“烧窑的用破碗”,懵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竟真是如此,用破碗的,还不只是窑户哩!完美的瓷,我是看过的。宋瓷的雅拙安详、明瓷的华丽明艳都是古今难得一见的绝色,然而导游小姐冷静地转过头来说:“这样一件精品,一窑里也难得出一个,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被打烂了!”

大概因为是官窑吧,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过分,才敢如此狂妄地要求十全十美,才敢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我每隔着冷冷的玻璃,看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瑕,不免微微惊怖起来——每一件精品背后,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而民间的陶瓷不会如此,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它们总有一定的用途。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一把烧出小疙瘩的酒壶都仍有生存权,只因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卖,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每次窑门打开,一时间七手八脚,窑顷刻被搬空了。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从极热闹、极炽烈到极寂寞、极空无——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來的是陶匠和空窑相对而立,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彼此都亦幻亦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眼尖,忽然叫了一声:“哎!老王呀,这只碗歪得厉害呀,你自己留下吧!拿去可怎么卖呀,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那个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果真是个歪碗哩!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还是进窑的时候小幺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不会有买主的,留下来自己用吧!不用怎么办?难不成打破吗?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面对空空的冷窑,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具体而留有微温,仿佛昨日的烈焰仍未退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我是谁?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明显的歪碗啊!只因残陋,所以甘心守着旧窑和故主,看每一个同伴找到买主,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世事多半如此吗?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对于那个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或饮水,或饮粥,或注酒,或服药,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他或者知道,或者并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物我归一——也并不甚感激,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唐三藏大漠行走时手捧的御赐紫金盂。

?筠小编有话说

这是一篇富有生活哲理的精美散文,文章由俗语“烧窑的用破碗”入题,运用了想象、对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通过平凡的生活情境表达出对世事的感悟。作者对“烧窑的用破碗”这一俗语起初是不理解,到后来有了深切的领悟。文章结尾一段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贫贱者的深切同情,甘于平凡,甘守故土,与故土贫贱相依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欢

破碗成器烧窑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为官先要祛“心魔”——心魔不除,难以成器
最后的砖窑
偶见某扫码乞讨者(新韵)
斫木成器 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与工巧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