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sST2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及总体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8-09-26秦凯炜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血清

何 剑,秦凯炜

根据以往临床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选有效治疗手段[1]。而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我国乃至全球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逐渐增多,且以每年9%的速度呈持续上升趋势,进一步导致MHD患者不断增多[2-3]。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因长时间的透析治疗,MHD患者的其他器官、系统等常出现复杂多样的并发症,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4];而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MHD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故找寻导致MHD患者并发CVD的相关因素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关键[5-6]。既往有资料报道,血管钙化在MHD患者出现CVD和不良预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其具体指标尚未明确[7]。还有研究显示,在不同病情和预后的MHD患者中,血清可溶性ST2(sST2)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与MHD患者CVD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尚未明确[8]。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26例MH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旨在探讨血清sST2蛋白与MHD患者CVD及总体预后的相关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有关MHD的治疗指征[9];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伴有原发性心、肺、肝、脑等疾病;存在MHD禁忌证者;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完整者。根据MHD患者血清sST2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升高组48例和降低组7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体重指数及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注:升高组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降低组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26例MH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ST2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瑞缔有限公司。根据张晓敏等[10]研究中对血清sST2水平ROC曲线分析所得值49.8 ng/ml作为临界值,当血清sST2水平≥49.8 ng/ml时即认为升高,当血清sST2水平<49.8 ng/ml时即认为降低。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血清sST2、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和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非致死性CVD的发生率和随访结束后患者总的生存和死亡情况。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检测当日清晨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 ml,室温静置2 h,3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50℃冰箱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Scr、ALB和Kt/v水平,通过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CVD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以及外周动脉闭塞。且所有患者治疗出院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2017年12月。

2 结果

2.1CVD发生情况比较 升高组CV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降低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升高组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降低组为血清可溶性ST2<49.8 ng/ml的患者;与降低组比较,bP<0.01

2.2随访结束后生存情况比较 126例患者自出院至随访结束存活6~48个月,中位生存期22.36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95.24%(120/126),5年OS为73.02%(92/126)。其中升高组和降低组5年OS分别为62.50%(30/48)和79.49%(62/78);升高组5年OS低于降低组(P<0.05)。

2.3影响MHD患者出现CVD的单因素分析 出现和未出现CVD的MHD患者间年龄、原发疾病、血清sST2、ALB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CVD的单因素分析

2.4影响MHD患者出现CVD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糖尿病肾病以及血清sST2水平升高均为MHD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CVD的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

注:CVD为心血管疾病,sST2为可溶性ST2,ALB为白蛋白,CRP为C反应蛋白

2.5影响MHD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生存和死亡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血清sST、Scr、ALB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影响MHD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可知,年龄≥60岁、糖尿病肾病、血清sST2水平升高及ALB≤35.00 g/L均为导致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6。

3 讨论

分析以往临床资料可知,MHD患者长时间的治疗可导致机体多种器官受到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除给患者的临床疗效带来一定的影响外,严重者还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降低MHD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效果是目前临床上的研究热点[11-12]。

表5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表6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生存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注:CVD为心血管疾病,sST2为可溶性ST2,ALB为白蛋白,CRP为C反应蛋白

曾有研究表明,在MHD患者的并发症中,发病率较高和影响较为严重的为CVD,其对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13]。本研究结果显示,126例MHD患者中有52例出现CVD,发病率为41.27%,类似于既往研究结果[14]。另一方面,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水平血清sST2的MHD患者间CVD的发生率和远期总生存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提示血清sST2水平与MHD患者CVD的发生和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以往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血清sST2属于白介素1受体家族的新成员,主要由心肌成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容量或压力负荷变化时分泌的一种血清蛋白,故血清sST2与心血管系统间有着一定的联系[15-16]。曾有研究证实,血清sST2水平的升高可导致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产生以及促使斑块体积增大,由此也进一步证实血清sST2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相关性[17-19]。且心肌细胞的凋亡、心肌肥厚以及心肌纤维化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而血清sST2主要由心肌成纤维细胞及心肌细胞分泌,故当血清sST2水平越高时,患者心肌成纤维细胞及心肌细胞损伤越严重,即发生心力衰竭可能性越大[20-23]。且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血清sST2水平的升高为导致MHD患者出现CVD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证实了血清sST2与MHD患者CVD和预后的密切相关性。

综上所述,血清sST2水平的升高为MHD患者出现CVD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上可将其作为预测MHD患者CVD的发生及预后的有效指标。但本组研究所选样本含量过小及研究时间过短,对于血清sST2是否受其他因素影响尚未明确,可加大样本含量和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多彩血液大揭秘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