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8-09-26王雅宁崔立业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增殖性糖化空腹

王雅宁,崔立业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由于长期的高血糖,易导致患者眼、肾、心脏和血管的损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的眼部微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其对眼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且严重者可导致失明,使患者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1-2]。故对DR进行预防,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临床上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DR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3]。本文将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水平与DR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预防DR以及降低其发生率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96例,其中男94例,女102例;年龄40~92(65.74±11.35)岁。①纳入标准: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精神意识异常者;有眼部手术史者;患其他导致视网膜病变的疾病。根据有无发生DR分为DR组(83例)和非DR组(113例);并将DR患者分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及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

1.2诊断标准 DR的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DR临床诊疗指南[5]。DR分期根据1984年我国DR分期标准进行评定[6],Ⅰ期:眼底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Ⅱ期:眼底有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Ⅲ期:眼底有软性渗出并有出血斑;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发视网膜脱离。Ⅰ~Ⅲ期为NPDR,Ⅳ~Ⅵ期为PDR。

1.3研究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等。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2 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HbA1c分析仪HA-8180(日本ARKRAY)测定HbA1c水平。

2 结果

2.1DR患者分期情况 本组83例DR患者中,Ⅰ期14例、Ⅱ期12例、Ⅲ期21例、Ⅳ期18例、Ⅴ期12例、Ⅵ期6例。其中NPDR组47例、PDR组36例。

2.2HbA1c和FPG水平比较 PDR组HbA1c和FPG水平高于NPDR组和非DR组,NPDR组HbA1c水平高于非DR组(P<0.05)。NPDR组与非DR组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单因素分析 DR组和非DR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和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非DR组,HbA1c及FPG水平均高于非DR组(P<0.01)。见表2。

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和FPG水平是与D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3。

表1 3组糖尿病患者HbA1c和FPG水平比较

注:DR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FPG为空腹血糖;与非DR组比较,aP<0.05;与NPDR组比较,cP<0.05

表2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单因素分析

注:DR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FPG为空腹血糖

表3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注: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FPG为空腹血糖

3 讨论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缺陷所引起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调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7]。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早期表现为微小动脉瘤和视网膜小静脉扩张,继而渗出、水肿、微血栓形成、出血等NPDR,后期可因血管病变引起缺氧,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新血管形成等PDR,DR对视力所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已经成为成年人主要致盲原因[8]。由此可见,早期预防和诊断DR,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DR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水平是诱导DR发生的主要因素[9-10]。因此,监测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防DR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通常使用HbA1c和FPG来监测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糖水平[11]。但由于FPG只能反映一个时间段内的水平,且易受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而HbA1c可以反映机体2~3个月的血糖水平;故HbA1c是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最佳指标[12]。

曾有文献报道,随着HbA1c水平降低,DR的发生危险也会随之降低[13]。本研究结果发现,DR组HbA1c和FPG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R组,这表明HbA1c和FPG水平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符合以往研究结果[14-15]。还有研究报道称,HbA1c水平与D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6-18]。本研究结果发现,PDR组HbA1c及FPG水平高于NPDR组和非DR组,NPDR组HbA1c水平高于非DR组。这表明HbA1c水平是影响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bA1c和FPG水平是与D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HbA1c水平监测,对预防和治疗DR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糖尿病病程也是影响DR发生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中DR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非DR组。一方面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不足,对DR的认知较差,且DR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导致患者疏忽检查,当症状出现时DR已较为严重,此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期[19]。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DR,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DR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HbA1c可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且与DR的发生、发展相关,是影响DR发生的危险因素,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HbA1c水平监测及眼科检查,对DR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增殖性糖化空腹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的意义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骨髓增殖性肿瘤急变期的治疗进展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重离子辐射治癌获得活体实验证据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