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鸢尾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8-09-26杜爱书赵永晓王艳丽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鸢尾酒精性病程

刘 娜,杜爱书,贾 静,赵永晓,王艳丽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患者胰岛功能异常或障碍使胰岛素分泌异常从而导致血糖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1]。有相关研究报道,T2DM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对机体其他器官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大部分T2DM患者常伴有合并疾病[2-3]。相关数据表明,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者逐渐增多[4]。近年来,我国NAFLD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有资料显示合并T2DM的NAFLD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其心血管事件以及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均显著增加,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研究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具体发病机制以及找寻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5-6]。有学者提出,血清鸢尾素在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其与该疾病的具体关系尚未明确报道[7]。本文回顾性分析184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血清鸢尾素水平与T2DM合并NAFLD的相关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8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WHO修订的T2DM诊断标准[8];部分患者符合NAFLD临床明确诊断标准[9];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伴有原发性心、肝、肺、肾、脑等疾病;存在酒精性肝病;入院前应用降血脂药物治疗者。根据T2DM患者是否合并NAFLD分为A组(合并NAFLD)102例和B组(未合并NAFLD)82例。并选取60例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1.2观察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A)和血清鸢尾素等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10]:所有研究对象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采用3000 r/min离心后通过日立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G、TC、LDL-C、HDL-C、FPG、2 hPG及UA水平;采用全自动HbA1c仪进行HbA1c测定;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鸢尾素水平。

1.3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病程、TG、TC、LDL-C、HDL-C、FPG、2 hPG、HbA1c、UA和鸢尾素水平,并比较不同纳入研究对象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鸢尾素与NAFLD的关系。

2 结果

2.1临床资料比较 3组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和B组,且病程长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TG、TC、LDL-C、FPG、2 hPG、HbA1c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和鸢尾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组的TG、FPG和UA水平高于B组,而HDL-C和鸢尾素水平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相关临床资料的比较

注:对照组为体检正常者,A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B组为2型糖尿病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TG为甘油三酯,TC为总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PG为空腹血糖,2 hPG为餐后2 h血糖,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UA为尿酸;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A组比较,cP<0.05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将上述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过高、病程较长、HDL-C和鸢尾素水平过低以及UA水平过高均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注:TG为甘油三酯,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PG为空腹血糖,UA为尿酸

3 讨论

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多种老年性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其中糖尿病最为常见[11-12]。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和具体临床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T2DM,其中T2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70%~80%,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较为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13]。随着临床对T2DM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报道显示,21%~78%的T2DM患者可合并NAFLD[14]。也曾有数据证实将近1/3的NAFLD患者合并T2DM或存在糖耐量异常,由此可提示,T2DM与NAFLD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5-16]。但关于T2DM患者发生NAFLD的致病原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17]。有学者指出,机体内相关脂质代谢和激素水平与NAFLD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但具体相关性尚未明确报道[18-1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T2DM患者的TG、TC、LDL-C、FPG、2 hPG、HbA1c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HDL-C和鸢尾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且T2DM合并NAFLD患者的TG、FPG和UA水平较T2DM未合并NAFLD患者升高程度更大,而HDL-C和鸢尾素水平降低幅度也较后者明显。由此可见,T2DM患者的TG、FPG、UA、HDL-C和鸢尾素水平与NAFLD的发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0]。

鸢尾素是一种新发现的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将白色脂肪细胞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可加速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改善体内代谢状况[21-22]。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证实,鸢尾素在神经组织的分化和增殖过程中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鸢尾素的水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联系[23]。根据临床研究发现,T2DM患者常伴有TG升高和HDL-C下降为标志的脂代谢紊乱,而机体代谢紊乱可导致T2DM和NAFLD之间相互促进发展[24]。本组结果也显示,T2DM合并NAFLD患者的TG和HDL-C分别升高和降低,即与T2DM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一致。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体内脂质堆积越多,发生NAFLD的可能性越大,故病程与NAFLD的发生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而鸢尾素对机体的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鸢尾素可加速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减少脂质的堆积,进一步降低T2DM和NAFLD发生的可能性[25-26]。且本组数据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体重指数过高、病程较长、HDL-C和鸢尾素水平过低以及UA水平过高均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上述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T2DM合并NAFLD患者的鸢尾素水平显著降低,而体重指数过高、病程较长、HDL-C和鸢尾素水平过低以及UA水平过高均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上可将鸢尾素作为评估NAFLD发生和进展的主要临床指标。但本组研究所选样本含量过小及研究时间过短,尚存在不足之处,可加大样本含量和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鸢尾酒精性病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鸢尾繁殖方法及园林应用分析
鸢尾,只绽放一天的彩虹女神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