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作用

2018-09-26田艳珍牛炳英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前体病死率血浆

田艳珍,牛炳英

心力衰竭(HF)简称心衰,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终阶段都会导致HF的发生,其发病率、病死率较高[1]。HF患者预后情况普遍较差,且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故对HF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2]。有研究表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心功能水平,是临床诊断HF的重要指标[3]。脑钠肽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前体蛋白裂解生成NT-proBNP,目前NT-proBNP对HF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作用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4]。本研究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对HF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降低HF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HF患者168例,其中男90例,女78例;年龄52~81(65.65±11.31)岁;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35例,Ⅱ级46例,Ⅲ级37例,Ⅳ级50例。①纳入标准:均符合Framinghan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精神意识正常;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退出本研究者。根据所有HF患者的NT-proBNP中位水平分为A组(NT-proBNP≥2450 pg/ml)80例,B组(NT-proBNP<2450 pg/ml)88例。另外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45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1.2检测方法 ①NT-proBNP水平检测:对照组及所有HF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浆,-20℃保存待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NT-proBNP检测试剂盒为美国sigma公司生产。②超声心电图检测:HF患者住院后3 d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采用飞利浦IE33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HF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LVEF、LVEDD、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并记录随访情况(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

2 结果

2.1两组H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F低于B组,LVEDD高于B组(P<0.01)。见表1。

2.2NT-proBNP水平比较 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HF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为(506.3±129.4)pg/ml、(1123.4±356.2)pg/ml、(3437.5±867.2)pg/ml、(7627.6±1237.6)pg/ml和(86.9±24.7)pg/ml。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HF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也随之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3两组HF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A组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注:A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B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LVEF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与A组比较,bP<0.01

表2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随访情况比较[例(%)]

注:A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B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与A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HF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5]。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走向,其病死率高、治疗困难、预后情况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6]。故对HF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心脏超声检查及胸部X线片等方法,虽可有效诊断HF,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率[7]。近年有研究表明,血浆NT-proBNP对HF早期诊断、预后评估、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价值[8]。

脑钠肽是临床诊断HF的指标之一,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分泌,具有舒张血管、排钠利尿的作用,当心室所受负荷增大时血液中则会出现大量的脑钠肽[9-10]。NT-proBNP由脑钠肽前体蛋白裂解生成,是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一种肽类激素。曾有文献报道,在心室壁压力增大或心肌受损时,血浆NT-proBNP水平会明显升高[11]。相较于脑钠肽来说,NT-proBNP浓度较高,稳定性较强,对早期心肌受损诊断更有效,故本研究选择NT-proBNP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HF的预后评估作用[12-14]。

本研究结果发现,随着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浆NT-proBNP水平也随之增加,且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血浆NT-proBNP水平不仅可有效诊断HF,还可评价患者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研究报道,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通常在患者症状出现前发生,这一发现对于HF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5]。

有研究表示,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概率越高[16]。通过对HF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发现,A组再住院23例(28.75%),发生心血管事件38例(47.50%),死亡7例(8.75%);B组患者再住院12例(13.64%),发生心血管事件13例(14.77%),死亡3例(3.41%)。A组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B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但其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曾有文献报道,NT-proBNP水平是影响HF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17]。有研究将NT-proBNP水平、LVEDD、LVEF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T-proBNP水平是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符合本研究结果。这可能与HF发作时,心脏后负荷增大,舒张末压升高,从而导致NT-proBNP水平升高有关[18-19]。

虽然NT-proBNP水平在临床上对于HF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HF并不是导致NT-proBNP水平异常的唯一原因,例如对于肺源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身体健康者[21]。也有研究表明,NT-proBNP水平易受性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2]。因此,临床利用NT-proBNP水平进行HF诊断及预后评估时应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以免降低准确率。

综上所述,血浆NT-proBNP水平对HF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在HF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评估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前体病死率血浆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研究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