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黄金》:当科幻成为现实

2018-09-25刘晗

中国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本比特科幻

刘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科幻小说作家尼尔·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其长篇巨著《加密宝典》(Cryptonomicon)中虚构了一个以数字黄金实现交易的地下世界,从二战时破译纳粹密码的“布莱切利公园”延续至东南亚的“信息天堂”,穿越时空的科技金融发展史在短短十余年间在现实中被续写,也许这也是作者未曾预想到的,这部被“赛博朋克(cyberpunk)”膜拜和向往的世界在如今得以實现。这枚数字黄金——比特币(Bit 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提出,他在学术圈里发布的“白皮书”标志了比特币的诞生,在比特币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下,2012年得以广泛流行,这种P2P形式,去中心化支付系统的数字货币受到世界范围内的热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大众还沉浸在乍现的科幻灵光中如梦初醒,《纽约时报》财经记者纳撒尼尔·波普尔(Nathaniel Popper)已为比特币撰写了属于它的传记,《数字黄金——比特币鲜为人知的故事》基于大量访谈和调研,以非虚构写作展现了金融与科技联手创造出的契机,当科幻成为现实,从未知的不可能融入日常生活。

作为全球性的货币,比特币和流通中的货币并无二致,人人皆可拥有可使用。如中本聪的设想,比特币在流通上的稀缺性堪比黄金,当初总共只创造出2100万枚而且很难仿造。它和黄金之间存在着诸多可比性,首先其价值由想购买的人确定;除此之外,它在储存上比黄金更加优越,世界范围内转账操作只需密钥,通过“公开密钥加密(publickey cryptography)”以及“散列现金(Hashcash)”双重保险,无须随身携带,而且冲破了国界,免除了运输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安全性上有了保障,以不可破解的数学公式代替荷枪实弹的警卫。在中本聪的体系中,所有与比特币有关的交易都只能通由网络进行,所有记录存放在一个叫做“区块链(blockchain)”的数据库中;最重要的是,它和黄金一样,也需要“挖矿”才能取得,通过“挖矿者”计算出最优散列值从而得到奖励报酬。

比特币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从几美分一枚到身价翻涨至8000余美元,其拥趸者从2009年初的屈指可数,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万用户,鉴于如此增长速度,有业内人士预测,五年后比特币的用户将会猛增至两个亿,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接受比特币。那么比特币究竟有何种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多方关注?

如发明者中本聪最初的设想,通过网络科技创造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去中心化的货币,促使他这一想法的正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海啸肆虐,自由、无政府、个人主义催生出了比特币的诞生,于是这种集匿名性、排他性、去中心化、无国界、免监管、抗通胀于一身的虚拟货币弥补了现实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有“比特币耶稣”之称的罗杰·维尔作为推手,加之硅谷创业家文塞斯的鼓动,让比特币身价一路飙升。在比特币成长的过程中,MT.GOX作为比特币与现实之间的纽带成全了兑换业务,然而在运转中也暴露了用户隐私泄露和订单滞后等等弊端;丝路曾一度推动了比特币,随着它因非法经营被关停,这条“丝绸之路”走到了尽头,但是从另一个侧面看来,在比特币运转初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此看来,表面看来不需第三方干涉交易,但支付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再坚不可摧的比特币也抵不住黑客的攻击,脱离了政府及各机构的监管,也给了非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事实上,比特币从精英融入大众的过程中,远比波普尔所写曲折跌宕得多。如同大多数新兴产物,有风生水起之时,也有起伏跌宕甚至不尽如人意之处。面对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少数人跃跃欲试迎难而上做吃螃蟹的人,有人因此获利一夜暴富,也有人身陷囹圄。大部分人对比特币一知半解,亦或是在质疑声中翘首观望其未来的发展及走向。

无论如何,比特币无疑是当前最成功的虚拟货币,金融危机过后,大众从动荡之中觉醒,在理性分析的指导下渴望寻求一个避风港,而比特币的出现仅仅是一个契机,紧随其后的是莱特币(Litecoin)、以太坊(Ethereum)、EOS等数字货币的涌现,各个出招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货币与金融的概念不再止步于传统的交易和投资,大数据的应用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行业的竞争和投资人的选择,因此不懂“计算”就会被人算计不再是危言耸听。

猜你喜欢

中本比特科幻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彭博》比特币有多贵?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神秘的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