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分析

2018-09-24郜琦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锻炼者研究进展心理学

郜琦

【摘 要】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应用科学。近年来,大众体育迅速发展,锻炼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中重要性更显突出,本文分别概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锻炼心理学;进展

一、锻炼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锻炼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和职业功能来促进、解释、保持和提高身体健康指标的一门学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目前来看中国锻炼心理学的规模有了明显的进步。在2000年第6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运动心理学专题会场、2001年第9届全国运动心理学专题会场、2002年第7届全国心理学大会收录论文、2013年世界运动心理学大会四次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上,文章分别占比12.7%、15%、29.8%[1]和22.1%,这一领域的研究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呈上升趋势,在运动心理学研究趋势下逐渐占据了重要的比例。

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Smith曾于1996年提出,身体活动或者锻炼的心理效益不低于其身体效益。身体锻炼在与积极心境、自尊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上效果量为正值,他们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焦虑、应激、抑郁反应来说,效果量呈负值,他们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短期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有如下特點:可以提高人的健康幸福感,同时对抑郁、焦虑情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短期锻炼中情绪效益的维持时间长于身体效益的维持时间。长期的身体锻炼可以产生许多良好的情绪体验,如“高峰体验”“最佳表现”等。同时,身体锻炼与人格的完善、认知功能的提高甚至减缓艾滋病毒在体内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也对中老年人保持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一)身体活动或锻炼的心理效益

1.身体锻炼与心境状态

近年来身体锻炼与心境状态的研究主要探索焦虑、抑郁、压力和积极情绪和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有以下进展:身体锻炼对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缓解效应,效果量从小到中不等。同时有研究还发现,短期身体锻炼后面临短暂的消极或积极的应激刺激时,人的应激反应减少。一系列叙事性综述表明,身体锻炼可以降低患有临床抑郁症的人的抑郁水平。同时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身体活动(至少92min一天)对男性有抗焦虑作用,但对于女性来说,没有发现有显著影响。还有研究证明身体锻炼改善老年人心理压力并影响其应急能力。但目前没有发现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之间,不同强度与频率有显著差异。[3]

2.身体锻炼与自尊

在大众体育的心理学领域,身体锻炼可提高身体自尊。受试者身体自尊的变化受到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状况的调节性影响。

3.身体锻炼与认知功能

在目前运动心理学中,身体锻炼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主要有如下成果,身体锻炼可以防止认知功能的下降,而且锻炼量与认知功能的下降呈负相关。同时锻炼时间和强度的降低会加剧认知功能的衰退。

4.身体锻炼与生活满意感

近年来,生活满意感作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引起了越来越多运动心理学学者的关注[4]。当前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积极作用,身体锻炼有对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促进的作用。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

迄今为止,对促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研究已经有相当数量,但确切的结论却不多。

关于锻炼的方式,资料显示,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能更好地促进锻炼者的主观幸福感,这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有资料进一步显示,有氧运动产生心理效益,其真正原因是锻炼中有规律的腹式呼吸引起的。

关于锻炼的强度和频率,有资料提示,每周3次中等强度的锻炼 不会影响锻炼者的积极性而且不易产生伤病,更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外资料显示,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更有利于促进锻炼者的主观幸福感。

关于锻炼的持续时间,资料显示,不同的时间对锻炼者幸福感产生的效果不同。如10min的锻炼能降低锻炼者的紧张感,120min的锻炼则会使锻炼者产生心理上的欣快体验等。另有学者研究显示,在定运动量条件下,间歇运动和持续运动对幸福感的产生并没有差异。

(三)身体活动或锻炼作为辅助治疗与康复手段的效果

在当今,身体锻炼常用作身心康复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原因是因其经济成本低廉且副作用小。因此,许多研究探讨了临床疾病患者或心理失调者锻炼治疗的效果。目前研究显示,身体锻炼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手段有着不错的效果。

(四)身体活动或锻炼的动机与干预

众所周知,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一般对这类的研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参与特定身体活动或锻炼的动机分析,二是对身体活动或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预测和干预身体活动和锻炼行为。一般研究方法有通过横断设计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验,来检验某个理论模型的假设,来为锻炼者的锻炼行为干预提供依据。另一种是采用实验法,使用理论指导来干预,达到促进身体锻炼的目的。[5]身体活动或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有,健康行为理论(如健康信念模型(HBM)、合理行动和计划行为理论(TRA&TPB;)、转换理论模型(TTM)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等)和社会认知理论(如自我效能理论(SET)和自我决定理论(SDT)等),一种研究这些理论中各项因素与身体活动或锻炼的动机或行为的关系,另种通过实际运动干预检验身体活动或锻炼的促进效果。

(五)锻炼心理学的理论与思考

近年来,运动心理学学者们就锻炼心理学的理论问题,以及实践应用问题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研讨。一方面是关于学科的归属问题,即锻炼心理学是否要和竞技运动心理学合在一起,合称“运动和锻炼心理学”。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锻炼心理学为“健康心理学”的分支,应从属这个更广阔的领域。第二方面是身体活动干预理论的整合,其重要意义是能够产生一些细致入微的、收窄压缩的心理学构念来克服鸿沟和冗余,从而有效地预测、解释参与或坚持身体活动的动机、行为,并发展出干预行为的方法。第三方面学者Biddle提出“久坐少动行为”并不是“身体活动”的对立概念,他的论据是有些人会通过锻炼处于高度的活动状态,又在全天别的时间长久地坐着,因此需精确测量“坐着的时间”,才能对“久坐少动行为”深入理解。第四方面对于身体活动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标准,有学者指出在理论整合时,应该考虑三条标准,通过实验手段检验不同模型、理论的区分效度;鉴别不同模型提出的独特的干预进程;测定不同干预模型在干预时所用的时间。第五方面对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与情感驱动,我国学者在熟虑-冲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体活动的熟虑-冲动模型(RIM-PA),该模型假设,身体活动或锻炼的行为是“熟虑”和“冲动”的共同作用产物,而不是纯粹的认知产物,是由认知评价和情感联结决定的。这个模型有利于深入探索身体活动或锻炼行为产生的原因,扩展了我们对行为干预思路。

三、研究进展总结

锻炼心理学的整体进展,可从多个方面去分析。研究量较往年不断增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研究内容较传统格局,研究从传统的身体活动或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治疗效益、动机等,研究范围更加全面,增加了运动处方、心理效益、理论构建方面的研究。在大众体育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者对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还需更进一步,使锻炼心理学学科更加完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姚家新,徐霞.中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

[2]姚家新.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

[3]姚家新,张力为,李京诚,梁承谋,刘淑慧,毛志雄,任未多,姒刚彦,张忠秋.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

[4]毛志雄.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A]. .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7.

[5]毛志雄,郭璐.当代运动心理学进展:锻炼心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猜你喜欢

锻炼者研究进展心理学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