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与思考

2018-09-22刘瑞娟

科技风 2018年27期
关键词: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困境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市场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的机械人才,但是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当代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解决路径,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高职院校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困境;思考

工匠精神是实践与观念充分结合而形成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其集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专业精神为一体,强调持续深耕、专注严谨、热爱职业、注重细节、追求品质和精益求精的职业伦理,代表了一种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局势下,对机械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对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1 培养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距,我国政府要提出要构建创新型社会,人才作为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只有人才具有匠心意识和工匠精神,才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输送现代化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充分结合,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和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2 当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分析

2.1 工匠精神培养表浅化

当前,我国高职机械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于工匠精神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更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缺乏对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视。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将工匠精神纳入到教学和体系中,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缺少实质内容,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表层阶段,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

2.2 培养路径较为单一

首先,机械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为重点,没有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其中,培养路径较为单一,难以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其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也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充分结合,院校更多的是以思政教育的形式,向学生浅显的讲述相关知识,导致学生对工匠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最后,高职院校没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难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3 师资团队缺乏理念建设

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院校没有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理念,很多教师都是在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岗位,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工匠精神缺乏直观且深切的理解。在教师缺乏工匠精神培养意识的基础上,也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工作。

2.4 校企合作形式主义

学校的功能是教书育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多理论知识虽然可以通过课堂掌握,但是实践能力、岗位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切身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只是简单的将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对培养学生缺乏热情和兴趣,导致学生在企业中难以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精髓,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工匠精神。

3 培养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的相关路径分析

3.1 加强企业、院校与政府的三方合作

新时期下,我国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独立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产品,而自主创新需要以工匠精神作为基础,我国在提出的《2025中国制造》这一指导文件中,也提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院校与政府需要加强三方合作,通过有效的交流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高职院校以政策引导,构建政策工作团队,结合当地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政策;其次,高职院校要当地知名企业要构建深度合作关系,通过二元培养、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员工代培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企业实践机会,在职场践行中雕琢学生的工匠意识,养成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

3.2 构建校园工匠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作用,校园文化也是一所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关系到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未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在校园内部创设浓郁、积极的工匠文化,促使工匠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标语、橱窗以及宣传专栏,在学校的园林景观、廊道墙壁和操场寝室等位置,宣传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名人名言,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机械专业学生参加工匠精神宣传讲座,邀请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学者以及创业者和企业家,讲述个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宣传我国机械行业的工匠事迹,加强学生对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创设浓郁的工匠精神环境,实现民族文化传承。

3.3 构建符合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是为我国输送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与本科院校存在本質区别,因此,高职院校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机械专业的特点为基础,构建符合工匠精神的机械专业师资团队。首先,院校要提升师资团队中的专家比例,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研究,提炼其内涵,进而提升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院校要积极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聘任其为兼职教师,将机械行业中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引入到学校中,形成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工匠精神进行培养;最后,院校要对现有教师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工匠精神的文献和政策,构建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师资团队。

3.4 创新专业教育模式

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需要加速对机械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首先,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培养阵地,以工匠精神为主导,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与考核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结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专业敬业、耐心专注、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次,教师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实践环节中,强调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产品精益求精、对科研精雕细琢、对技术超越创新,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最后,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院校不仅要从机械专业教学方面加强培养,还要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未来的市场不仅要求人才知识扎实、技术过硬,同时也更加强调人才的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因此,高校要给予思政教育以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和宣传的重要途径,坚持德技并重、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只有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身体力行,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鼓励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对机械专业育人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瑛,李慧,彭军林.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2):89-92.

[2]王建萍.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5):67-69.

[3]张总.如何培养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128-129.

作者简介:刘瑞娟(1983-),女,河南安阳人,讲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机械、材料。

猜你喜欢

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困境
跟踪导练(一)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密对接航空制造产业 创新航空机制专业内涵建设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