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波普尔的否证主义思想

2018-09-22王米娅

科技风 2018年27期

摘 要:波普尔认为科学不存在归纳,而是可否证的,理论是暂时性的猜想,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排除或发展。科学通过试错法进步,既要大胆的尝试,又要足够严格的检验。波普尔的哲学贡献在于对归纳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波普尔;否证主义;猜测;试错;反驳

一、否证主义的基本观点

否证主义是卡尔.波普尔针对归纳主义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科学不涉及归纳,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试验和观察,然后对之前提出的理论进行排除或者发展。归纳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总结,它不能用来证明以后出现的状况,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命题是缺乏逻辑的。我们能通过观察证实“这株樱花是白色的”,却不能证实“所有的樱花都是白色”,个别不能通过归纳直接上升到一般。

逻辑实证主义思想中提出科学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推导出来的,观察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这些感知是知识,但不能直接说明感知的总和就是理论。对于弗洛伊德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自身理论,对大量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并由此来说明他们理论的正确性的做法,波普尔表示了怀疑。他认为理论不会有错,因为它们足够灵活,存在多种可能性,可以让这些历史现实与那些理论保持一致性,那些理论并不能说明什么。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暗示光线在强引力场附近会发生偏折,它成功经受住英国两个观测对的检验最终得到了证明。被实践证实了千百回的牛顿定律竟然存在错误,这大大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根基。波普尔看到:科学知识是通过猜想作出预见,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排除和预见相冲突的观察。然后得出否证主义观点的中心思想—科学理论是可否证的。观察要以理论为依据,作为经验观察前提提出的理论本身是可证伪的,即这个理论在经过实验观察之后可以判定正误。得到证实的理论虽然不能说永远合理,但会是当时可得到的最合理的结论。否定了的理论就会被排除,然后提出新的其他的猜想,再次进行实验观察。科学就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科学始于问题和归纳主义者的科学始于观察是不同的,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有理论基础的。

二、否证主义的逻辑基础

在否证主义者眼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或者经验结果是错误的,可以直接说明前提中的理论是错误的。归纳是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命题的过程,这个过程缺乏逻辑,但从一个适当的单称命题推断全称命题的过程却是一个逻辑过程。有这样一个命题:“在地点x和时间t观察到一只渡鸭不是黑色的”,可以合理认为“所有渡鸭都是黑色的”是错的。然后可以说明下面的论证:

前提 在地点x和时间t观察到一只渡鸭不是黑色的。

结论 并非所有渡鸭都是黑色的。

是合理的逻辑演绎推理。如果前提是正确的,结论也应该是正确的,因为结论必然包含在前提之中。这里的前提是肯定的,结论被否定,构成矛盾。只要有一个个别与一般矛盾,就可以据此推翻全称命题。但是如果这个单称命题中的“不是黑色的渡鴨”是因为人为或者其他非客观因素改变本来的黑色,例如人工给渡鸭染色,就无法确定前提的真实性。这是波普尔的聪明之处,他避开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未考虑前件的谬误。归纳法并不能保证前提的真性一定传递到结论,因而证实是不可能的。通过证伪,否定后件的推理,结论为假一定会对应到前提。这个演绎法用符号表示就是:如果t,那么p;由于非p,所以非t。

物理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观点存在矛盾,他认为假如一块大石头以某种速度下降,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块小些的石头就会以相应慢些的速度下降。而把这两块石头绑在一起一起的话,又会是怎样的速度下降呢?完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来推断,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显然是不成立的。伽利略进而假定,物体下降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或将空气阻力略去不计,那么两个重量不同的观点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他1589年在比萨斜塔塔顶将一个100磅和一个1磅的铁球同时抛下,两个铁球平行地一齐落到地面,这就是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降落的速度与他们的重量成正比的主张是错误的。

三、否证主义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标准

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凡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者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形而上学”。与之相反,波普尔认为科学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科学是暂时性的假说,用以说明现时的客观世界。只有可否证的假说才能称为科学或科学的一部分。这里的可否证是指,在逻辑上存在与一个假说不一致的观察命题,当这个观察命题被证实,该假说就被否证。根据这种划分标准,波普尔认为以下集中命题都是非科学的。

(一)重言式命题和数字命题

首先是“外婆是妈妈的妈妈”仅仅是同义词的替换;“3+7=10”是同义反复,这样的命题并没有表述关于世界的任何信息,并不能被证伪,在逻辑上是永真的,所以是非科学。

(二)逻辑上列完所有可能的命题

“下周星期六也许出太阳也许不出太阳”,下周六无论出不出太阳这个断言都是正确的,它列尽所有可能的情况,是并不能否证的命题。

(三)形而上学命题和宗教神话

形而上学命题是对科学之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是脱离实践的命题,例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无法用经验进行证伪的,因此也是非科学。宗教神话的本质是传说,并非现实社会的科学反映,属于经验之外的命题。

(四)伪科学

有些理论假说被当做科学来推广,它们讨论的主题也是经验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具有科学理论的特征,但实际上论断模糊和不确定,无法证伪。现在很多女孩热衷星座学,根据星座所代表的性格和韵诗进行分析和暗示,但是大家对测试的结果态度不一,有人认为特别准就是百分百的现实反映,也有人觉得只是一种大方向的概括和自己的情况并不一样,无法用经验证伪。

(五)“证伪原则”

波普尔并不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了解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一些非科学的理论渐渐转变为科学理论,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个划界标准本身无法证伪,也是形而上学。

四、科学知识增长的理论

适当的科学定律或假说理论之所以说是“适当”,正是因为它提出了关于客观世界的明确主张,是可否证的。如何衡量理论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呢?

(一)可否证度

在波普尔看来,没有理论是不可否证的,所有的理论都具有可否证性,可否证性的程度就是可否证度。对于否证主义者而言,一个理论涵盖的内容越多,就具有越高的可否证度,也就是说潜在的否证者更多,是更好的定律。有这样两条定律:(a)火星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动。(b)所有行星都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定律(b)不仅包含了定律(a)中的内容,还有其他内容,所以定律(b)比定律(a)具有更高的可否证度。如果我们通过对火星的观察结果否证(a)自然就是否证(b),反之却不成立。对定律(b)中否证有关非火星如水星、土星相关轨道的观察命题,与定律(a)是不相关的。定律(b)具有更多的断言,经验内容更丰富,是比(a)具有更高的否证度,是更好的科学定律。

(二)精确性、清晰性

要把理论陈述得足够清晰,以便使它们处在被否证的风险之中。一个理论若陈述得非常模糊,就缺乏严密的逻辑规则之约,缺乏理论依据,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易分清事物的界限、状态和性质,对事物认知比较浅显。算命先生说的话总是有无限可能性,使他的断言非常模糊,好像什么情况都与他说的话相吻合,这样就降低了他算命的风险。否证主义就要求论断必须精确,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对象的特征与细节,使认识具有确定性和明晰性,克服主观感性的幻化和感知的局限,保证思维的严密性和明晰性。科学通过试错法进步。否证主义者鼓励清晰陈述并且精确的大胆猜想。一个理论阐述得愈精确,就变得愈可否证。一个理论的主张越精确,越容易让人们理解。“空气中的声速是313.3m/s”比“空气中的声速是313m/s”更精确,因而也更可否证。精确性越高的断言,越可否证。

五、否证主义的科学进步观

人类知识增长表现为科学的进步,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不断替代旧理论的过程,不单单表现在知识内容在数量上的累积。可以将否证主义者认为的科学进步概括为:(1)科学始于问题,这些问题与对世界或宇宙的某些地方的活动的解釋联系在一起;(2)科学家提出可否证的假说作为对问题的解答;(3)对猜想性的假说进行批判和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经历广泛的严格检验,又会产生一个可望与业已解决的问题大相径庭的新问题……这个过程循环往复,科学进步就是一个从问题到推测性假说、再到对它们的批判和最终否证、由此再到新问题的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P1 TTEEP2……“P1”是提出的问题,“TT”是试探性的理论;“EE”是通过批判和检验,修改;“P2”是提出新的问题。

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蝙蝠视力很弱总是在夜间飞行,但它总能轻松躲避遇到的障碍物然后捕捉食物。据此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这种现象似乎否证动物像人一样用眼睛看东西这个理论。否证主义者通过构造假说,指出蝙蝠视力虽然弱但是可以采用人类尚不能理解的方法在夜间用眼睛看清东西。将蝙蝠的眼睛用眼罩蒙上然后放进设置了障碍物的黑暗房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发现蒙住眼睛的蝙蝠仍然可以避开障碍物,实验前的假说被否证了。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提出新的假说,也许会有人在前一个假说基础之上指出蝙蝠是通过耳朵的听力躲避了障碍物。这次将蝙蝠的耳朵塞住然后放进设置了障碍物的黑暗房间,蝙蝠躲避障碍物的能力大大降低了。这个假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到了支持,为了让假说更容易否证,就应该继续设想蝙蝠的耳朵是通过什么方式躲避障碍物,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提出问题……

六、结语

根据否证主义观点,科学理论的本质在于猜想,不存在绝对正确,只有比现存观点更优越的观点。波普尔通过证伪来区分科学和非科学,并且在对它们进行划界时看到了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是可以变动的,这是十分合理的。但他把正确的科学理论和错误的科学理论混为一谈;把本应该属于科学的数学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说明这个划分标准并不科学。

参考文献:

[1]范景中.波普尔哲学著作集[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27.

[2]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6,11,12,137.

[3]鲁道夫.卡尔纳普.理论概念的方法论特征.《明尼苏达科学哲学研究》第一卷.38-76.

[4]戴维.米勒.开放的思想和社会(波普尔思想精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0.

[5]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王米娅(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