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加诺沙星片药动学研究

2018-09-22陈渊成武晓捷郁继诚郭蓓宁吴菊芳曹国英施耀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药动学沙星校正

陈渊成 , 武晓捷 , 张 菁 , 郁继诚 , 郭蓓宁 , 吴菊芳 , 曹国英 , 施耀国

加诺沙星为无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体外抗菌作用显示,该药具有强抗菌活性和广谱抗菌谱,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均具抗菌活性,其特征为对喹诺酮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GyrA及GrlA变异株)和肺炎链球菌(ParC变异株)等耐药菌,以及对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显示比现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1-2]。对呼吸道感染症可期待良好的效果。此外,该药还显示了较高的血药浓度和较长的消除半衰期,通过每日1次给药可期待临床效果[3-4]。2007年7月在日本获得了上市批准,用于治疗包括肺炎的下呼吸道感染症及上呼吸道感染症,为首次被批准用于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适应证的药物。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中所发现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现频度相比,无明显差异,未发现加诺沙星特有的不良事件[5-6]。

本研究以中国健康成年人为对象观察药动学研究,根据日本设定400 mg 每日1次口服给药作为临床推荐用量。在日本以及日本国外实施的I期临床单次给药试验结果显示,加诺沙星在日本人(100~600 mg给药)以及外国人(50~800 mg给药)体内的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给药量均呈比例关系[7-8]。本试验的剂量设定为200 mg、400 mg和600 mg,进行空腹单剂口服加诺沙星片的药动学及安全性研究,旨在为该药临床治疗给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总体设计

本研究采用三剂量、单剂给药、单周期、开放、平行试验设计,观察24名健康中国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加诺沙星片200 mg、400 mg和600 mg后药动学特征。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及其所有修订内容,研究方案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受试者在实施任何筛选步骤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药物

加诺沙星片(T-3811MEa)由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提供。通用名为甲磺酸加诺沙星水合物,淡橙色薄膜衣片,每片200 mg,批号:QF214。

1.3 试验对象及试验设计

24名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为3组,每组8名 (男女各4名),分别单剂空腹口服加诺沙星片200 mg、400 mg和600 mg ,进行线性药动学研究。

受试者于给药前1 d晚上9点后禁食,给药日早晨排空膀胱后空腹口服加诺沙星片(1 min内用240 mL水送服)。给药后2 h内禁饮,4 h内禁食。

1.4 血、尿样本留取

血样留取时间点为:给药前,给药后15 min、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6 h、8 h、12 h、24 h、36 h、48 h,共计15次。每次采集血样4 mL,肝素抗凝,经4 ℃ 3 000 r/min离心分离后取上层血浆,存放在-40 ℃冰箱内保存待测。

尿样采集时段为:给药前-1~0 h及给药后0~4 h、4~8 h、8~12 h、12~24 h、24~48 h,共计6次。记录尿量后,取5 mL用于尿药浓度测定,样品存放于-40 ℃冰箱待测。

1.5 测定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人血浆及尿液样本中的加诺沙星浓度。仪器为超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Acquity™, 美国Waters公司),串联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API-4000 QTRAP®, 含Analyst 1.5.1 软件, 美国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

色谱条件为:分析柱Imtakt Cadenza CD-C18(2.0 mm I.D.×100 mm,粒径 3 µm),预柱型号同分析柱(长度5 mm);流动相,500 µL乙腈 /0.25(mol/L)甲酸缓冲液(pH 2.8)/水(35 / 20 / 45, v/v/v);柱温和自动进样温度分别为40 ℃和10 ℃。质谱条件为:电离源为ESI源,检测模式为正离子选择性反应监测,离子喷射电压为5 500 V,加热气体温度500 ℃,气帘气和雾化气均为氮气(压力分别为25 psi和60 psi),检测离子为T-3811 m/z 427.4→ m/z 286.4,内标 m/z 481.1→ m/z 380.2。

血浆、尿液样品前处理:血样110 µL中加入IS(内标)溶液20 µL、0.2 mol/L盐酸溶液500 µL进行混合;尿样50 µL中先加入IS溶液800 µL,再加入磷酸25 µL进行混合。之后均加至固相萃取小柱中。用1 mL 20 %甲醇溶液洗净,用500 µL乙腈 / 0.25 mol/L甲酸缓冲液(pH 2.8) / 水(70 / 20 / 10,v/v/v)溶液洗脱,收集于预先装有500 µL蒸馏水的96孔收集板中。混合后取3 µL进样分析。

血浆测定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010 0~10.000 0)mg/L,最低定量限(LLOQ)、低、中、高质控浓度分别为0.010 0 mg/L、0.030 0 mg/ L、0.500 0 mg/L及8.00 mg/L。3个测定日标准曲线各点误差在±15%以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分 别 为 0.996 7、0.996 7和 0.999 1)。质控样本日内测定结果和日间重现性试验准确度分别为92.0%~111.6%和93.0%~112.0%,精密度分别为1.8%~5.7%和93.0%~112.0%。血浆样品3次冻融(-40 ℃~室温)、24 h室温放置、-40 ℃冰箱70 d放置稳定,血浆样品预处理后自动进样器(10 ℃)放置48 h稳定。空白血浆基质效应等结果均符合分析方法验证参数的判断标准。

尿液测定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020 0~20.000 0 mg/L,LLOQ、低、中和高质控浓度分别为0.020 0 mg/L、0.060 0 mg/L、0.800 0 mg/ L和16.000 0 mg/L。3个测定日标准曲线各点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0.999 8和0.999 9)。质控样本日内测定结果和日间重现性试验准确度分别为98.0%~110.0%和97.3%~105.3%,精密度分别为2.7%~6.2%和5.6%~8.7%。尿液样品3次冻融(-40 ℃~室温)、24 h室温放置、-40 ℃冰箱2个月放置稳定,尿液样品预处理后自动进样器(10 ℃)放置48 h稳定。空白尿液基质效应等结果均符合分析方法验证参数的判断标准。

1.6 药动学参数计算

采用Phoenix WinNonlin 6.0软件(美国Pharsight公司)以非房室模型分析法计算各项药动学参数。其中,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取实测值。末端浓度数据取对数后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末端消除速率(λ), 末端消除半衰期(t1/2)根据0.693/λ得到。零至t 时间段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采用梯形面积法计算;零至无穷大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计算公式为AUC0-t+ Ct/λ,Ct为末端点浓度。通过AUC0-t/AUC0-∞比值表征药动学采样完全程度(最高值为1)。清除率(CL/F)根据剂量与AUC0-∞比值得到,表观分布容积(Vd/F)为CL/F与λ比值,平均滞留时间(MRT)为浓度乘积对时间的积分(AUMC)与AUC比值。尿累积排出百分率(UR%)为尿累积排出量(Xu)占给药剂量的百分比,肾清除率(CLr)根据Xu与AUC0-48h比值得 到。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各剂量组药动学参数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数。以Cmax、AUC0-48h或AUC0-∞为因变量(Y),给药剂量为自变量(X),对各变量以自然对数变换的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对以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体质量校正后的Cmax、AUC自然对数变换值也进行同样分析,采用Excel软件(2003版,美国Microsoft公司)实现。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人群

本研究共入选24名受试者,男女各半。加诺沙星200 mg、400 mg和600 mg组中,每个剂量组各8例且男女各半。受试者平均年龄为(25.7±4.1)岁,平均BMI为(21.8±1.5)kg/ m2。基线平均肌酐清除率为(117.6±12.6) mL/min。男、女受试者之间人口统计学及其他基线特征未发现明显差异,各剂量组间也无明显差异。

2.2 药动学

加诺沙星200 mg、400 mg和600 mg组平均血浆药时曲线见图1,平均药动学参数见表1。各剂量组给药后吸收迅速,均在给药后1 h左右达峰,Cmax和AUC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平均Cmax分别为(4.64±0.95)mg/L、(10.59±3.55)mg/ L和(14.44±2.40)mg/L,平均AUC0-∞分别为(52.9±6.9)mg·h/L、(117.0±9.9)mg·h/L和(169.6±28.9)mg·h/L。平均Tmax分别为0.88 h、1.41 h和1.25 h,各剂量组的平均t1/2相近,数值约为10 h。

药动学参数线性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分析指标为Cmax时,斜率(β)估计值为1.05(无校正,95%CI:0.82~1.28)或1.12(体质量校正后,95%CI:0.84~1.40);分析指标为AUC0-∞时,β估计值为1.06(无校正,95%CI:0.93~1.20)或1.13(体质量校正后,95%CI:0.92~1.34)。AUC0-48h为分析指标的计算结果类似于AUC0-∞,BMI校正后计算结果与体质量校正计算结果类似。由于斜率95%CI中均包含1,表明加诺沙星的药动学参数Cmax和AUC0-48h、AUC0-∞与给药量间呈比例关系。

表1 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加诺沙星片后平均药动学参数Table 1 Mea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in healthy subjects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garenoxacin(mean±SD)

图1 加诺沙星的平均血浆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mean±SD)Figure 1 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garenoxacin (mean ± SD)

加诺沙星200 mg、400 mg和600 mg组给药后的药物平均累积尿排出率-时间曲线见图2。48 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54.2%、44.2%和41.9%,尿药最高浓度均集中在0~4 h区间,平均尿药浓度分别达到81.5 mg/L、168 mg/L和191 mg/L,总波动范围为21.9~628 mg/L。

2.3 安全性

加诺沙星200 mg组和600 mg组无受试者发生任何不良事件,仅400 mg组有1例(1/8)男性受试者发生了1次不良事件(I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程度为轻度,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未经处理自愈)。无任何死亡、重要不良事件、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既往日本和其他国家健康受试者药动学研究均发现,加诺沙星Cmax和AUC与给药剂量相关[3]。本研究中,中国健康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Cmax和AUC与给药量亦成比例增加;药动学参数(Cmax和AUC)与体质量及给药量(剂量/体质量)的关联性分析结果亦显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平均Cmax和平均AUC均与经体质量校正的给药量(剂量/体质量)呈正相关。

图2 加诺沙星的平均累积尿排出率-时间曲线(mean±SD)Figure 2 Urinary excretion-time curves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garenoxacin (mean ± SD)

日本加诺沙星400 mg/d×14 d的试验表明,给药第7天达到稳态。本研究中,以400 mg/d单剂给药后各受试者的血药浓度模拟7 d多次给药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显示给药第5天达到稳态,稳态时平均谷浓度(Cmin)和平均Cmax分别为1.85 mg/L和10.38 mg/L。

加诺沙星400 mg组男女的平均Cmax及AUC0-48h相似,但200 mg和600 mg组中男性的平均Cmax及AUC0-48h较女性略有偏低倾向。考虑此可能为体质量影响所致,因为 400 mg组的男女平均体质量差较小(4.7 kg),而200 mg和600 mg组的男女平均体质量差较大(8.0 kg和12.7 kg)。经体质量校正后的给药量与Cmax及AUC0-48h的回归线分析显示,男性的Cmax和AUC与女性相似,表明加诺沙星的药动学参数与体质量有关联性,无性别差异。

中国人和日本人的Cmax和AUC对比数据来看,除200 mg组相近外,400 mg和600 mg组中国人的Cmax均略高于日本人(见图3)。本研究中,400 mg剂量组受试者的平均体质量为56.7 kg,日本人平均体质量为65.4 kg,中国人平均体质量低于日本人。经体质量校正后,中国人与日本人的Cmax和AUC相近,表明加诺沙星在两者体内药动学特征相似。

图3 中国人和日本人口服加诺沙星后Cmax和AUC散点图Figure 3 Scatter plot of Cmax and AUC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garenoxacin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subjects

加诺沙星为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AUC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AUC/MIC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体质量校正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AUC相近,因此对于相同MIC病原菌感染,加诺沙星400 mg/d的日本常用剂量预期对中国人同样有效。该药在200~600 mg剂量范围内药物暴露量与剂量呈比例关系增加,安全性和耐受性良 好。

猜你喜欢

药动学沙星校正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盐酸安妥沙星片中右旋安妥沙星的测定*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生物质炭及草炭吸附模拟废水中恩诺沙星特性的研究
建立在校正系统上的强大实力Sonance所能士i12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机内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