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设计新工匠”的人才培养理念初探

2018-09-21张景

价值工程 2018年2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张景

摘要:时代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文章深入剖析匠心渊源和工匠精神内涵,从设计行业和高职教育的需求出发,提出中国设计“新工匠”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从创造之人、作品心、手艺人气质、修行者和竹石精神五个方面探索如何塑造中国设计“新工匠”。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require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The article analyzes ingeniously the origin of the craftsmanship and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en.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the design indust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craftsman" in China design, and explores how to shape the Chinese design "new craftsman"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person who created it, the work heart, craftsmanship, the practitioner and the spirit of bamboo and stone.

关键词:工匠精神;匠心渊源;中国设计;新工匠

Key words: craftsmanship;ingenuity;Chinese design;new craftsma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7-0219-03

1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2015 年,八集纪录片《大国工匠》在央视热播,24个精彩案例引发了国人对“工匠精神”的广泛讨论。2016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从而,将工匠精神提到了更高的层面。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发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以,职业院校在本质上应该以“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

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强,社会也更加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了417字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当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3]。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迈进,“互联网+”为时代赋能,高职教育更需要培养大批具备“工匠精神”新型劳动者。 2016 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定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4]。教育部长陈宝生赴湖南督查职业教育时,提出“职业教育要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5]。

2 匠心渊源:中国是工匠精神的始祖

在谈到工匠精神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德国人的严谨认真、日本家族的专注坚持、瑞士钟表的精准品质……都说百年匠心看德国,千年匠心看日本。实际上,中国才是工匠精神的始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涌现了无数技艺精湛的匠人,打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传世之作。被称为“百工圣祖”的鲁班根据生活、生产实践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钻子、锯子、云梯、石墨等充满劳动智慧的工具,并沿用至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距今2200年的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用料2.6平方米仅重49克。《庄子》记载了梓庆为鐻、庖丁解牛等“匠心”典故,揭示了做任何事只有心到、神到,才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唐代诗人张祜用“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的诗句称赞王维的诗画为匠心之作。因此,可以说工匠精神的传承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

3 工匠精神的内涵

《说文解字》对“工匠”的解释为“匠,木工也;工,巧饰也”。以“工”、“匠”或“梓人”等相称的传统工匠,往往又指有专门技艺的工艺品生产者或某一方面造诣与修养较深的艺人。而对精神的解释,《辞海》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也理状态;二是指神志、心态;三是指精力、活力;四是指神采、韵味;五是指内容实质。[6]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庄子》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在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诠释中,有“技”、“艺”、“道”三个层次的成长过程。所谓“技”是一个技术工人所拥有的最基本的能力;所谓“艺”,实质在“技”的基础上的创造,其中蕴含了方法的凝练和智慧的展现;所谓“道”,是对前面两者的深刻体悟,是对天地规律的触类旁通和对万事万物的虚化理。那么,简单来说,“工匠精神”指的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坚持、专注、踏实、勤奋、严谨、精进、创新等价值追求。具体而言,“工匠精神”则是专业精神、职业精神、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深入分析:①工匠精神的土壤为“敬天爱人”,指的是对工作庄敬、对师傅尊敬、对高手敬仰、对作品/产品敬畏。②工匠精神的特征为“潜心研修”,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专注于所在行业,专注于自己的岗位,专注于作品的精雕細琢。③工匠精神的核心为“专业主义”,表现为用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态度专注做事、专心工作,从而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造诣。④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为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得有技术要义在精微、不追求极致不罢休的气派;有十年如一日、反复磨练方成器的信仰。因此,根据内涵分析,工匠精神一定是职业教育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

4 中国设计需要“新工匠”

当代设计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代工业设计、当代商业设计等多方面、多领域的设计,是现代设计在生活中的发展与应用。[7]近年来,“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视觉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发展迅猛。但是,纵观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设计在不断进步,但是重形式轻内容、投机取巧山寨版、缺乏原创的抄袭风、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同时,在中国设计风格形成方面,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设计相融合的成功案例,例如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融汇中西,成功将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设计理念相融合;中国美院“哲匠”王澍因地制宜,将传统营造之术与现代建筑项目相结合;顶级奢侈品品牌NE·TIGER以“国色”为题,引入传统缂丝技艺,打造一系列“华服”。但总体来看,具有文化内涵、民族认同感、识别性鲜明的设计案例不多。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设计不能简单地采用“多快好省”的模块化操作模式,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噱头,更不能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没有原则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应该秉承一种设计精神,传递真善美,创造真正引起大众共鸣、打动人的设计作品;从文化入手,挖掘出属于中国设计的语言与符号。因此,崇尚坚持、专注、踏实、勤奋、严谨、精进、创新的“工匠精神”正是中国设计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中国设计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不仅仅是传承与坚守,更要融入新元素,加入创造者、现代性的思想内涵。

高职教育强调专业对接产业,中国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必然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所面临的问题。既然,工匠精神能成为中国设计的精神导向,那么工匠精神也势必成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风向标。童卫军老师在《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设计工匠”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中提出“设计工匠”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所谓“设计工匠”,即精通设计及设计转化,擅长造型结构一体化设计,熟悉结构,懂工艺,会制作,可以独立完成造型结构设计及样品制作的人才。这一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既区别于本科院校培养的“擅长纯设计,具有设计天赋,偏重造型款式等艺术设计或创意设计,可以天马行空”的设计师,又区别于一般职业院校培养的“精能工艺,熟练制作,能有效将造型结构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准确表达为设计样品”的制作工匠。[8]

根据以上概念,结合中国设计和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定位来进一步分析,我们对于中国设计“新工匠”进行更深入的阐述:一是设计“新工匠”来自生活实践,设计出来的作品/产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二是高职教育所强调的“心手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设计“新工匠”一定要用心、用脑、用情去设计,将实用功能与人文情怀融合,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产品要“巧”,可“饰”,既满足实用性,又具备鉴赏性;三是培养出来的设计“新工匠”要奔着“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讲规矩,讲法度,追求精巧而非花哨。

5 如何成为一个中国设计“新工匠”

我们不仅需要从古人那里寻找物的真义,也要结合现实探究本真。那么,打造中国设计“新工匠”,我们就是要在高职艺术设计设计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打造集创造者、作品心、手艺人、修行者和偏执狂于一身的“矛盾综合体”,使得这些特质相互熔炼,又相互碰撞[9],同时与时俱进,在创意设计中引入传统文化、现代技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使中国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5.1 做一个从0到1的“创造之人”

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说:工匠的本质——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所以说,作为一个设计“新工匠”,一定要成为一个敢于大刀阔斧改造、用于突破的“创造之人”,关注事物的本身,多问为什么,从而激发创意,解决问题,进而创造价值。

5.2 怀揣一颗“作品心”

作品不同于作业,作业一般是被动的完成,而所谓作品,则是发自内心地主动追求。有作品心的人认为作品就是人品,每一个行为都是自己的名片,自然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产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因此,只有秉承作品心的设计“新工匠”才能精雕细琢,潜心钻研,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产品。

5.3 保留“手艺人”气质

关于手艺人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谚语:“活干不好,丢不起人”。手艺人用双手将物品从无到有创造出来,追求技艺上的登峰造极。学手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人生的过程,设计“新工匠”在学艺过程中,不仅磨练专业技能,更跟随老师感悟人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5.4 在修行中呈现更加美好的一页

这里所说的“修行”并不是是指宗教中的修炼,而是指在工作学习中的磨练。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利益,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那么,我们的设计“新工匠”们在专注的劳作中,深耕内心、陶冶情操、磨练心性、提升灵魂,伴随着心灵的成长和品格的塑造,进而创作出富有内涵的优秀作品/产品。

5.5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石精神

不论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唐玄奘,还是一路奔跑的“傻子”阿甘,或者是严酷的完美主义者乔布斯,都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毅力,而且“认死理、不妥协”,对于认定的事情义无反顾、毫不动摇,看上去像是被人不屑的“偏执狂”,实际上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放眼当前,社会很浮躁,设计行业也充满各种诱惑,大多数人随波逐流,违背初心。从唐玄奘这些“偏执狂”身上,我们领悟到,设计“新工匠”一定要具备青山不放松的竹石精神,即对目标和初心无比坚定与执着,死磕每一个细节,不达细致绝不罢休。

6 结语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长期性,结合新时期设计产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义,必须主动融入工匠精神、品德塑造与手艺传承等核心要素的培养,将设计“新工匠”作为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同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工匠精神”核心价值观;打造多层次实践平台,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沿袭和案例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工匠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逐渐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牢固的道德信念,始终保持匠心供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从而推动中国设计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之声_央广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china.cnr.cn/gdgg/20160305/t20160305_521541510.shtml, 2016-3-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3]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0091 号(教育类 014 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016]第 15 号.

[4]教育部 中央宣传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 2016 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6]5号.

[5]重庆职业教育.教育部長陈宝生谈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http://www.cqzyjy.com/index.php?s=/articles/3302.html 辞海[s].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860.

[6]刘淳.中国前卫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2001:102.

[7]童卫军,王志梅,叶志远.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设计工匠”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7):28-31.

[8]蒋小华.咫尺匠心——新工匠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3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