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蚊”之诗话

2018-09-21钟芳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诗云驱蚊读后

钟芳

夏天来了,蚊子也来了。这种小虫嘤嘤嗡嗡,成群结队,神出鬼没,只要瞅准机会就毫不留情地咬你一口,让人不胜烦扰。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对蚊子是口诛笔伐,写下了许多诗文,细细读来,倒也不乏情趣。

晋朝的博选在《蚊赋》里痛说蚊子的危害:“众繁炽而无数,动聚众而成雷。肆惨毒于众生,乃餐肤以疗饥。妨男工于农田,废女红于杼机。”蚊子聚众滋事,饮人膏血,不仅有碍人体健康,更让人无法专心工作,人人都恨不能亲手诛之而后快。

“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唐代孟郊的这首《斥蚊》诗揭示出蚊虫吸血是自然本能,为了延续生命与繁衍后代,才不惜冒险而偷生。宋代范仲淹有一首五言诗《咏蚊》:“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诗人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蚊子吸血前后的形象,吸饱血时如樱桃之浑圆,饥饿时如柳絮之轻飘,可谓形象至极;同时又讥讽了蚊子嗜血贪婪的本性,岂不知其好梦不长,最后结果是被人巴掌一拍见了阎王,下场很不妙,令人读后颇感痛快。

被蚊子叮咬后,不仅奇痒难忍,更主要的是蚊子还会传播多种疾病。“斯物虽微细,中人初甚轻。有如肤受谮,久则疮痏成。痏成无奈何,所要防其萌。”唐代白居易的《蚊蟆》诗道出了蚊子叮咬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小的蚊子,千万别掉以轻心,一旦染成重病,后悔晚矣。唐代诗人刘禹锡深受蚊子之害,他在《怒蚊谣》中深有体会地说:“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响起初骇听,殷殷若有南山来。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清商一束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正在夏夜乘凉的时候,忽然遭到一群恶蚊的袭击,蚊声嘈响,嘴巴尖利,刺痛肌肤,防不胜防,真是苦不堪言,于是只好希冀秋风寒冬早点来临,尽扫蚊害,以免皮肉受蹂躏之苦。

对蚊子的愤恨,明代陌花馆主人写得更为深刻,他在《黄莺儿》这样写道:“恨杀咬人精,嘴儿尖,身子轻。生来害的是撩人病。我恰才晚睡,他百般作声。口儿到处胭脂噌。最无情,尝啖滋味,又向别人哼。”用拟人化的写法,把蚊子夜间袭人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清朝汪秀峰也有一首《咏蚊》:“乍停纨扇便成团,隐隐雷声夜未阑。漫道纱窗凉似水,明中易避暗中难。”可见蚊子的众多与猖狂,着实令人无奈和愤懑。

蚊子是如此令人讨厌,古代文人也常常“以蚊喻人”,针砭时弊,讽刺贪官污吏。韦楚老的《江上蚊子》曰:“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越女如花住江曲,嫦娥夜夜凝双睩。怕君撩乱锦窗中,十轴轻绡围夜玉。”借蚊子讽喻世风,把横征暴敛的豪门权贵的丑恶嘴脸描摹得生动之至。明代陈大成的《蚊》诗曰:“白鸟向炎时,营营应苦饥。进身因暮夜,得志入帘帷。嘘吸吾方困,飞扬汝自嬉。西风一朝至,萧索竟安之。”诗人表面是诅咒蚊子,其实是痛斥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

至于如何驱蚊,人们也是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元稹诗云:“蚊幌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蚊厨”就是指蚊帐,这算得上与蚊子斗争的好办法了。欧阳修《憎蚊》诗说:“熏檐苦烟埃,燎壁疲照烛。”陆游《熏蚊效宛陵先生体》诗云:“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当用扇子无效的时候,就用艾草点燃后驱蚊。蒲松龄的《驱蚊歌》中写道:“炉中苍术杂烟荆,拉杂烘之烟飞腾。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诗中不仅提出驱蚊的方法,还独到地倡导人们应当保护和利用蚊子的天敌来除蚊。

相比之下,也有不少人对蚊子的骚扰并不那么当一回事的,南唐杨鑾《即事》诗云:“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夜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銮。”反正每天夜里蚊子都要来叮咬,习惯了无所谓了,就让它咬去吧!诗句朗朗上口,幽默风趣,读后让人一笑了之。

(常朔摘自《天津日报》2018年5月16日)

猜你喜欢

诗云驱蚊读后
基于双极性耦合磁场调控的高抗偏移偏转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千奇百怪的驱蚊方法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声波驱蚊”靠谱吗
知无不言,言有不尽——《“夜无故入人家”——不应忽略的那一面》读后
维生素B1驱蚊液不管用
诗云,一个混乱的另类女人——读莫男的《那情那欲那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