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短时距下,时距知觉差别阈限的差异研究

2018-09-21周德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阈限时距色块

周德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1.前言

时间知觉是指将一些时间上相继的事件知觉为大致同时或一个整体,它是对事件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1],表现为时距和时序两个方面。时距是指两个连续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刺激的持续时间;时序则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的顺序知觉,可知觉为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时间知觉涉及的是毫秒至大约3秒内的时间信息加工,属于短时距研究范畴[2]。

时距知觉差别阈限则是个体刚刚能够辨别出的两个时间刺激持续时间的最小差异量。以往学者对时距估计中的持续差别阈限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韦伯函数的考察,通过差别阈限来测定时距估计中韦伯函数的适用性及时距估计的转换点。但对3s范围内极短时距知觉差别阈限的直接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关于长时距或者0.2s至2s之间的时距范围内的研究。同时,研究发现人们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估计不足,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则往往会高估[3]。不过存在一个由高估较短时距到低估较长时距的转换点700ms,此时间间隔下个体既不高估也不低估间隔持续时间。因此本研究采用恒定刺激法将时距知觉差别阈限的研究扩展到0--3s时距知觉范畴,且把此时间段分割为长时和短时。由于时距知觉的转换点为700ms,因此以700ms作为长时与短时的分界点。我们认为静态短时100--400ms与400--700ms的时距知觉差别阈限无显著差异。而静态短时100--400ms时距知觉差别阈限与长时900--2700ms时距知觉差别阈限存在差异。

2.研究方法

2.1 实验一

2.1.1 实验设计与被试

实验分为2组,每个被试组的时距范围分别为100-400毫秒,400-700毫秒。每种时距范围下都有7种不同长度的时距,其中100-400ms范 围 下 有 100ms、150ms、200ms、300ms、350ms、400ms;400-700ms范 围 下 有 400ms、450ms、500ms、550ms、600ms、650ms、700ms。随机选取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60人,男、女各30人,分配到两个被试组,每组30人。被试的视力或校正视力正常,在试验结束后均得到报酬。

2.1.2 实验材料

采用E-prime软件编程,运行在(1366×768分辨率,120赫兹)的计算机上,整个实验程序和数据记录均由E-Prime2.0软件自动进行控制和记录。

2.1.3 实验程序

练习阶段在屏幕中呈现实验指导语,被试明白指导语后按下空格键,实验开始。之后,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注视点“+”,注视点“+”消失后屏幕上会依次呈现两个色块,要求被试感受这两个色块的持续时间,并对这两个色块的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如果觉得第一个色块持续时间更长,按数字键“←”;如果觉得第二个色块持续时间更长,按数字键“→”;如果觉得两个色块持续时间一样长,按数字键“↓”。色块的持续时间分为标准时间和比较时间,其中被试组1的标准时间为250ms,也就是出现的两个色块中有一个的呈现时间是250ms,比较时间为100/150/200/250/300/350/400ms,被试组2的标准时间为400ms,比较时间为400/450/500/550/600/650/700ms。练习阶段共有16个trial,被试做出反应之后,屏幕将呈现反馈,显示被试回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练习阶段结束后,被试准备好了即可通过按键进入正式实验阶段,正式实验共有140个trial,每个比较时间重复20次,比较时间和标准时间的呈现顺序经过平衡,正式实验阶段无反馈,每50个trial有大约一分钟的休息时间。

2.1.4 实验结果

为了充分利用被试数据信息,实验结果采用平均等级比率法将每个被试的实验反应转换成相应的数值(长--2,相等--1,短--0),最后将两个实验刺激的7组比较时间结果(100-400ms,150-450ms,200-500ms,250-550ms,300-600ms,350-650ms,400-700ms)进行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短时100-400ms与400-700ms及长时900-2700ms时间差别阈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由表1可知,在两个短时距范围内,被试对不同时距长度的时距知觉阈限没有显著差异,这验证了我们先前的假设。因此,以700ms作为短时距与长时距的划分是合理的。

2.2 实验二

2.2.1 实验设计与被试

实验选取的时距范围为900-2700毫秒,该时距范围下有900ms、1200ms、1500ms、1800ms、2100ms、2400ms、2700ms。随机选取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30人,男、女各15人。被试的视力或校正视力正常,在试验结束后均得到报酬。

2.2.2 实验材料

与实验一一致。

2.2.3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与实验一一致,但由于在长时距时间知觉中,外部计数策略(如,数数)可以减少阈限估计,因此该实验需提醒被试不要采取任何计数策略,仅凭感觉进行判断。

2.2.4 实验结果

采用平均等级比率法将实验数值进行转换,最后将实验一中100-400ms组的数据与实验二的7组比较时间进行t检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被试在短时距和长时距条件下,时间知觉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采用直线内插法算得短时条件下被试的绝对差别阈限为74.25ms,韦伯分数29.7%,长时条件下的被试绝对差别阈限为352.5ms,韦伯分数19.58%。

3.讨论

前人研究发现700ms是被试时间知觉估计的转换点,而本实验对极短时距0-3s下的短时距分割包括100-400ms和400-700ms两个时间段,二者的差别阈限实验结果分析显示了在这两个时间范围内的被试差别阈限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了在极短时距0-3s下的差别阈限研究,我们可以选取100-400ms这个时间范围作为短时研究对象。进一步,我们比较了短时100-400ms和长时900-2700ms的被试时间知觉的绝对差别阈限,但韦伯分数在这个范围内并不保持恒定,而且在短时时距范围内被试的感受性较高,判断较准确。对长时和短时被试判断结果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二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在长时条件下被试为提高判断反应的正确率而采用了计数策略等,从而使实验的正确率升高,阈限降低,这也就使得被试在短时和长时条件下的阈限并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同时每个实验的trial数量少于与其他研究也可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因素。

本研究探讨了极短时距下,以静态刺激为研究材料的长时和短时阈限的差异,然而刺激的状态不同也会对时间知觉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还可进一步探讨动态条件下二者的差异。以动态刺激为实验材料的研究表明刺激的运动速度、时间频率、空间频率、动点数量的大小等等都会影响被试的时间知觉[3]。因此在动态时间中需要对多个额外变量进行控制,同时也包括个体本身的特性如被试情绪等[3]。对时间知觉的研究一直以来是一个热点[4],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例如若果能将手机中应用程序的启动、等待时间尽量控制在用户的知觉范围阈限下将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在广告投放中也尽可能使用动图或者内容丰富的图片。

猜你喜欢

阈限时距色块
趣味性进度提示设计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学习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短时距估计的比较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过渡礼仪视阔下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分析
仪式过程理论“阈限”范畴中的身体展演研究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三个色块
眼睛,请接招
标量计时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