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怪异的台风

2018-09-21刘东华

生命与灾害 2018年8期
关键词:副热带冷涡云雀

刘东华

台风“云雀”路径异常

通常情况下,台风会稳定且较快地移动,比如今年的第8号台风“玛莉亚”,其后期几乎是沿着一条直线飞速奔向福建(如图1)。

图1 2018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路径

而今年的第12号台风“云雀”在太平洋洋面上画出一个大大的Ω形,7月28日急转弯“倒登日本”、7月30日第一次打转、8月1日第二次打转,充分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之后,才姗姗来迟,于8月3日10时30分登陆我国上海金山,完成了它在海上的“奇葩”之旅(如图2)。“云雀”的“奇葩”路径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云雀”台风的异常路径呢?

图2 2018年第12号台风“云雀”的“奇葩”路径

“云雀”路径“奇葩”的原因

对人类而言,台风威力巨大,然而,对于整个地球系统来说,台风又是那样渺小。台风怎么走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是其他的大块头天气系统来决定。用专业术语来说,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是受其他大的天气系统的气流引导。

在台风的这些引导系统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副热带高压。如果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强大稳定,台风就会稳定且飞快地移动,比如上述8号台风“玛莉亚”等。但如果副高很弱或很不稳定,那么附近的其他系统包括西风槽、高空冷涡、其他台风等也会影响台风的运动轨迹,从而导致台风的走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甚至可能出现像“云雀”这样“奇葩”的路径。这其中引导系统的剧烈变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第一次变化:在7月28日之前,副热带高压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在日本的位置有一个缺口,“云雀”本可以在这个缺口处北上;但是在28日后,副高的东西两个部分合并且急剧增强,堵死了“云雀”的北行之路,再加上日本附近的高空冷涡的作用,迫使“云雀”急转弯登陆日本(如图3)。

图3 2018年7月28日后东亚-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形势

然后是7月30日第一次打转,这次高空冷涡占据主导作用。7月30日“云雀”进入东海区域之后,高空冷涡也跟着西进,两者像双黄蛋一样紧密相连,并且围着中心旋转,在日本九州岛以南位置打转了整整一天,直到冷涡被“云雀”合并。

再就是8月1日的第二次打转,这是更多系统相互角力的结果。8月1日

路径“奇葩”台风何其多

像“云雀”这样路径诡异的台风历史上还有许多,只是因为没有跟“云雀”一样登陆上海而少有人知道,但它们的奇葩程度犹有过之。

2017年7月,台风“奥鹿”生成,而此时西北太平洋上多达6个气旋,其中更有5个加强为台风,“奥鹿”与它们接触、互旋,彼此影响,同时还受到副热带高压南北两个部分的挤压,最终走出了一条奇葩的路径(如图4),并成为有记录以来历史上寿命第二长的台风。

图4 2017年第5号台风“奥鹿”路径

相比于“奥鹿”主要受“六旋共舞”的影响,2016年的台风“狮子山”受到了更多系统的影响:副热带高压的东西两环、两个相邻台风、高空冷涡以及西风带低涡,这些系统将“狮子山”干扰得东倒西歪,不停打转,走出了一条更加诡异的路径(如图5)。

图5 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路径

图6 1986年第13号台风“韦恩”路径

要说路径奇葩,1986年的台风“韦恩”绝对当仁不让(如图6):尽管只是受到副高和另一个台风的影响,“韦恩”却足足进行了四次急转弯,三次加强四次减弱,最终分三次在我国不同地区登陆,并造成比较严重的灾害。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台风外,还有相当多路径奇葩的台风。事实上,只要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范围不够稳定,在别的系统如冷涡、其他台风等干扰下,就有可能使台风的移动路径不那么“循规蹈矩”。

台风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严重危害、对军事活动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台风移动路径的监测预报尤为关键。只要能对各天气系统的影响机理和强度变化了然于胸,再“顽皮”的台风也逃不出我们的“五指山”。

猜你喜欢

副热带冷涡云雀
东北冷涡强度定义及特征分析
云雀叫了一整天
2000-20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
灵感的云雀
浅析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昌北机场的影响及进退预报
一次冷涡减弱阶段产生的飑线过程分析
云雀
2016年1月寒潮与东亚副热带急流关系的研究
西藏南部暴雪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