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与作者沟通时应注意三件事

2018-09-21◎梁

新闻前哨 2018年8期
关键词:书稿新书意见

◎梁 智

好的编辑需要博览群书,见闻广博,阅历丰富,拥有丰富的学识、深厚的文字功夫、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职业素养。当然,编辑不仅仅是与文字打交道,编辑工作是与人互动的工作,沟通在编辑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简单谈谈编辑与作者沟通时,应注意的三件事。

1.无法修改的稿件尽快退稿

编辑是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字斟句酌的加工、修饰润色,然后修订成书。因此,编辑的案头工作十分的重要,要能埋头苦干,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加工作者的书稿。通常情况下,编辑拿到书稿后,既会开始通读全书,对全书进行总体框架的把控和对书稿质量进行初步判断。稿件编辑经过初审之后,基本可以确实是否可以出版。如完全达到出版要求,既进入下一阶段的编辑加工工作。如大体上可以出版,需跟作者进行沟通按照出版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如修改之后,仍达不到出版要求,就需及时跟作者进行及时沟通,迅速的做出退稿的决定。

作为编辑,拿到稿件后,会有一种本能的工作习惯,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将稿件打磨成型,力求达到编辑出版的要求。但是作者的书稿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他们的出版意图又比较强。有时会令编辑左右为难,因碍于情面,难以向作者开口直接提出退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让作者进行多次修改,或者编辑本人对书稿进行多次修改,这样的来回反复不仅耽误了出版时间,而且对于稿件成型的意义不大。

《老猫学出版》一书中,提到对于无法修改的稿件,应尽快的退稿。尽快的退稿是对作者的尊重。尽快退稿,作者可以另谋他作,或者另谋他法。本人在编辑图书时,写的第一份审读报告,是一份退稿的审读报告。这位作者是一位六旬老人,他退休之后笔耕不辍,写了一部关于从业经历的长篇小说,小说构架庞杂、欠逻辑性,文字表述也不够通顺。在读完这位老先生的小说后,我迅速做出了退稿的决定。退稿是一件十分谨慎且重要的事。此后,我又找到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对书稿进行再次的审读,进行多方论证。在和作者交涉时,向他提供专家审读的意见。最终,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后,他表示能理解我们决定,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2.始终与作者保持多层面的沟通

一件精美的产品诞生,成就于各个完美的细节。同样一本图书的出品,离不开各个细节的打磨。以当作者与出版社一旦达成合作协议,编辑就要全力以赴,与作者一起把图书出版好、宣传好、发行好,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往往与作者沟通的细节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最终的质量。

从选题的成型,到书稿的修改,与作者的沟通工作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编辑在选题产生时,会与

作者有多次碰撞和商谈。在编审过程中,发现书稿有质量问题或者需要作者修改的地方时,要尽量写出比较详尽的书面修改意见,或者将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书稿中一一标注清楚,并及时反馈给作者。作者是对自己作品最了解的人,当作者收到修改意见时,会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这时候,编辑要做的,是倾听和耐心的沟通。作者把他的想法一一道出,编辑再根据作者的意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双方经过讨论后,以达成一致。

在图书封面版式设计过程中,封面和版式设计风格要充分体现作者和编辑的意图,尤其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这个过程,同样需要与作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全面了解作者的意图。在图书印制工作中,在印制时间上,要配合作者的要求,做好及时的沟通和信息的反馈,不能因印制时间而影响作者的后续工作。这些细节工作,都需要编辑一次次,一遍遍与作者进行反复耐心的沟通。

3.注重市场营销和读者反馈

纵使图书编审流程完成了,编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后续的工作还没有结束。

作者盼新书,就像母亲盼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所以,当所有的编审工作完成后,编辑收到样书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联系送给作者。这个细节,这样一个举手之劳的事情,会让作者十分感谢。此外,编辑要及时写一条关于作者新书的书讯,最好是能刊登在权威的新闻媒体上。编辑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比如H5、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作者的新书进行全方位的推介。待书籍投入市场后,编辑还要及时地向作者反馈读者的意见,好的意见要反馈,读者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也要及时反馈。

作为整本书的责任编辑,做好审校工作只是编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更能体现编辑的综合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编辑做好与作者的细节沟通,不仅能赢得作者的尊重,更能保证图书的顺利出版。

猜你喜欢

书稿新书意见
新书速递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评“小创”,送好礼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新书推介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新书选介